两面针主营业务发展不利,靠卖中信证券保壳

两面针主营业务发展不利,靠卖中信证券保壳

8月16日,两面针发布2018年半年报,公司2018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88亿元,同比下降18.31%,亏损1212万元。虽比起去年有小幅增长,可仍未摆脱亏损现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1212万的亏损,包含了政府补贴、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等非经常性损益487万,实际上属于其主业的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到1699万。这已经是两面针连续第12年在扣非净利上呈现亏损状态。

两面针主营业务发展不利,靠卖中信证券保壳

多元化道路失败

两面针2004年在上交所挂牌,成为国产牙膏品牌第一股。在登陆A股市场后,公司的牙膏收入却开始大幅下滑。

2004年9月,两面针发起了一项收购,开启了其多元化发展的历程。当时,两面针收购了广西亿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的股权。

两面针以投资或并购的方式,先后介入口腔护理用品、房地产、造纸等诸多行业。至2013年,两面针涉足的领域已包括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纸品、医药、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和房地产等8大产业。

但两面针的多元化发展收效甚微,2007年,两面针涉及牙膏、药品、家庭卫生用品、洗涤用品、房地产等业务的主要控股及参股的7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最终,两面针全年实现净利润6.29亿元,但扣非后净亏2700万元。只有其投资的9500万股中信证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公司利润起到了输血的作用。

2017年,两面针总共卖出了15.4亿支牙膏,而在这15.4亿支中,有15亿支为旅游牙膏产品,家用牙膏销售量仅为4000万支,只占零头。十几年前在国内家用牙膏市场占有率还位列三甲的两面针,如今不仅被黑人、佳洁士和高露洁等甩在身后,甚至不及后起的国内品牌云南白药、冷酸灵和六必治,跌出前十的同时市场占有率不足1%。

靠卖中信股票生存

为了使自己亏损的公司能够经营下去,避免被实施退市处理,同时进行有效改造,公司必须在资金方面下足功夫。

7月3日晚,公司公布了《关于出售部分中信证券股票的公告》。公告显示,司决定将在2018年剩余时间里择机在二级市场按市场价格出售不超过1200万股中信证券股票。至于减持股票的目的是,公司表示是为合理规避股价向下波动调整的风险,回笼发展资金,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回笼的资金主要用于两面针偿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发展主业。

两面针主营业务发展不利,靠卖中信证券保壳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两面针首次出售证券股票。2014年三季报显示,两面针归属净利润亏损1.156亿元,同比暴跌3281.52%。但2014年报显示,两面针成功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上涨0.29%;归属净利润2191万元,同比增长151.78%。短短一个季度内,两面针能实现扭亏为盈并非主营业务见好,而是在2014年底减持了1000万股的中信证券股票,从而获得2.58亿元的投资收入。

时隔两年,两面针再次故技重施,2016年6月发布公告称,为锁定盈利,实现公司快速发展,拟在2016年剩余时间里择机出售不超过1162万股中信证券股票。截至2016年底,两面针按计划出售中信证券股票共计1162万股,获得约1.57亿元投资收益;两面针营业总收入达15.62亿元,同比上涨15.42%;归属净利润2690万元,同比猛增115.53%,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实际上2017年下半年,两面针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了所持有的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35%的股权至飞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而经过此次贩卖资产,公司的经营数据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谓是“卖资求生”。

两面针2017年年报披露后,引来了上交所的问询函,上交所在其中就“依靠出售股票收益盈利方式的可持续性”等问题要求公司进行说明。

2018年半年报显示,两面针手中的中信证券股票只剩下1512万股,而最初两面针持有中信证券股票达9500万股。据统计,这些年来,公司通过出售中信证券股票产生收益和从中信证券取得分红就超过了20亿。公司陷在多元化发展死循环与财务困局中难以自拔,扣非净利润连亏已达12年,所持用来“输血”的中信证券股票也快卖完,最后是原形毕露还是涅槃凤凰,还是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