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的净水寺比丘尼

虔诚的净水寺比丘尼

每年的七、八月间,我已经习惯了回到故乡小住上几日。

站在老家的院子里,时常不由的朝村庄的东山洼里望去,绿树的掩映中,一座寺庙隐约可见,同时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我的朋友中,不乏虔心向佛者,缘于其中两位和山上寺庙的交往,我和山上的寺庙有了那么一丝关系。

那年,在回故乡之前,我照例给我的朋友打了电话,问是否可以同行,或有什么事。见到面,朋友说要给山上净水瓶寺的比丘尼们捎点药。我一听茫然,我从小生活在五台山,从没听说过有个净水瓶寺。朋友对山上的情况也不甚熟悉,说你回去了打电话,让他们下山到你们村取即可,并强调给我打电话的时间,每天上午的十一点半到中午十二点,否则不好联系,因为山上的寺庙没有电,手机无法及时充电。朋友随后在便笺上留了手机号码,让我和一个叫释净华的比丘尼联系。

回到故乡当日已过午,我试着拨便笺上的号码,果然关机。就先发了一条短信,说看到信息后,来台怀村某家取捎给他们的药品。以便他们开机即能得到消息。次日时间一到,赶紧拨打电话,已是占线,拨了好几遍,才拨通,东北口音,不大能听得懂,好不容易说清楚,对方说一会下山来取。

半个小时的光景,一个戴斗笠,背竹篓的比丘尼找上门来。她看起来三十七八的样子,高挑的个子,人也比较白净,身着灰色的长衫,打着绑腿,显得十分干净利落。说话之时,一面微笑着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一边说谢谢。嗓音清亮,东北味,确实山上的比丘尼们皆自遥远的东北来。

释净华指给了我净水瓶寺,是新修的寺庙,在与我们村一河之隔的东山洼里。难怪朋友提起时,我不清楚。此后的几年里,我多次受朋友的托付,给她们捎过药,有时自己直接垫付,拿药时,她们再付我钱,每次都是释净华来取。

大概是2005年,五一长假之时,朋友一行六七人,上山拜佛。其时,我也正好在老家,就随他们一起爬净水瓶寺。萦纡的山中小道,左拐右折,之字形向上,约十五六分钟的时间,登上寺。这地方,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童年的时候,是一大片莜麦地,记得每到金秋,金黄的麦浪起伏,我们借采摘间杂在其中油菜籽的机会,和小伙伴们追逐着,潜伏着,玩得很开心。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成了一座寺院,不免有“前度刘郎”之感。

一行人受到了热情的招待,释净华和一些僧尼在忙着准备午饭。我们则随一位老的比丘尼,且浏览寺院,且拜佛。她五体投地的跪拜,颇感染人,一行人依次学着她的样子,燃上三柱香,插于香炉里,再拜于菩萨前。

那时寺院规模还不大,一目了然,说是庙,其实都是石头堆砌的房子,背山而建,面朝山下,一定是条件制约吧,在这半山腰上,没有电,没有大路,几位比丘尼,能建成这样的寺院,已经相当地了不起了。我同时疑惑着,他们何苦到这山沟里受罪呢?

当树上的钟罄声响起时,我吃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顿素斋,蘑菇、木耳、菠菜、青茭、白菜、豆腐、土豆和花生米等,主食是馒头。大家围坐在一起,低头默默地吃着,很认真,不时有比丘尼给我们添菜,席间不曾有人抛洒一粒粮食和一叶疏菜,更未有人评论饭菜的好坏,相反大家很知足,仿佛受到过礼仪的熏陶似的,那种感觉很特别。

山中的初夏,依然轻寒漠漠。中午下过一阵雨,像一阵甘霖一样,让人想到这寺院,想到观音菩萨手中的净瓶和杨枝。石墙外小杨树才吐的新绿,带着晶莹剔透的雨滴,甚是可爱。倚着短墙,向山下望去,山间的乡村笼罩在绿树轻烟之中。向北望,大白塔隐约在云雾中,它背后的菩萨顶若隐若现,有如仙境,神秘而令人神往。忽然想到,昔年在西梁上看到的那一大片塔林,傍山而筑的层层叠叠砖砌的简易墓塔,葬着藏、蒙和汉等民族的佛教信徒,均来自异乡,他们视佛国为天堂,死后葬于菩萨脚下,当然是一种夙愿。骤然间我明白,我那一心向佛的朋友,对我生于菩萨脚下的钦羡,我向来是没当回事的,甚至觉得有点滑稽,在他们则是真心的,只因为我随时可以投入佛的怀抱,沐浴佛的光泽,聆听佛的声音,这已是一种很深的佛缘。如此亦就不难理解,连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他们宁愿在寺庙里静修,吃斋,那是怎样的一颗的虔诚的心。

已经好多年没有上净水瓶寺了,但回到故乡的时候,偶尔还能在街上碰到那个叫释净华的比丘尼,依旧身着灰色的长衫,打绑腿,背竹篓,干脆利落的样子。见面,照例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然后寒喧问好。最后的一次,是在山脚下相遇,细雨中,我盯着缠绕在树间、石头上和山洞口五颜六色的经幡,发现雨雾中有个比丘尼从远处走来,戴着斗笠,背着竹篓,莫不是释净华?走进了看,果然是她,是到山下采购寺庙所需。一阵寒喧后,她高兴地告诉我,山上已经通了电,并且寺庙也已重修。我连忙说:“你们真了不起。”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净华师傅热情地相邀,让我上山看看,本是想去的,而考虑时近中午,上山怕留我午饭,以致搅扰他们,就推说有事,没有上山。

我常想净水瓶寺的事,几位修行的尼姑,能在交通不变的半山腰,建起一座寺院,所费周折可以想象,物力、财力和人力等,皆非山下所能比,那是缘于一种怎样的信念与力量?缺少一颗真诚向佛的虔诚的心,怕是不能。而用比丘尼们的话说,这是菩萨的加持力,而本质上还是反应了一颗虔诚的心,或者说是信仰的力量。

虔诚的净水寺比丘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