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大美五臺山之雷音寺

五臺山雷音寺,原名聖水寺。據記載,始建於唐代,宋元明各代均有修繕。清代初年隨著藏傳佛教的傳入,密宗僧人駐錫,遂改為雷音寺。“文革”時期遭到摧毀,現存為雷音寺遺址。據建國初期本村老人回憶,該寺在清同治年間達到鼎盛時期,其建築的宏偉,香火的旺盛,非一般寺院可比。只可惜毀於隨後的戰火之中,幸寺院舊址依在。住持釋靜寬10歲出家,至今60年一直在破舊的寺院裡苦修。

大美五臺山之雷音寺

一進入雷音寺,首先映入眼簾即是“五爺殿”。“五爺殿”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建築面積為107.5平方米,建築總高度8.46米。臺基呈方形,臺明通面闊10.5米,通進深6.60米。臺基用磚砌築,臺明邊緣用條石壓簷,地面方磚鋪墁。據說,當年康熙皇帝在五臺山尋父返回途中遇險,是五爺顯靈救駕的。於是,康熙便將一件龍袍賜給了五爺,因而五爺既是菩薩的化身又有皇帝罩著,身價自然不同一般,所以每天這裡都是人潮湧動,香火極盛,甚至連磕頭也得去排隊等候。

大美五臺山之雷音寺

雷音寺內一塊岩石上有一隻清晰的深陷腳印,印紋深約3釐米,長約28釐米,寬約9.5釐米。據傳,傳說很古以前,五臺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臺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雷音寺岩石板上清晰的深陷腳印就是五龍王在耕雲播雨中留下的。

大美五臺山之雷音寺

大美五臺山之雷音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