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間草醫傳奇

海南民間草醫傳奇

人類身邊的某種植物,往往就是治病的良藥。 海南日報記者 張傑 攝

海南民間草醫傳奇

海南民間草醫傳奇

海南島的老百姓善於利用身邊藥食同源的植物治病救人,很多民間草醫應運而生。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南島遠離內陸,自古與世隔絕,長年缺醫少藥。氣候炎熱,林莽茂密,蟲蛇出沒,瘴癘瀰漫,疾病易得,延醫困難。然而,只要有人類,就會有醫療活動。更何況海南島是座“天然藥庫”,全島有各類藥用植物3100餘種之多。

藥食同源,你的食物也可能是你的藥物。豐富的藥用植物既可食用,又可以除病祛疾,為歷代民間醫生提供了治病救人的廣闊舞臺。

上世紀,筆者家鄉瓊海就有4名民間草醫蜚聲一時。

蒙朝烈善治跌打損傷

蒙朝烈是20世紀40年代飲譽樂會(今屬瓊海)、定安的武師,俗稱“拳頭師傅”。少年時期,蒙朝烈曾到河南嵩山,師從少林寺武師習學“少林拳”。學成之後,在家鄉帶徒習武,邊賣跌打損傷丸藥。由於他武功了得,藥丸有效,人又仗義,所以徒弟眾多,聞名遐邇。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強迫村民在牛軛曲(今萬泉鎮)修炮樓,黑洞洞的槍口對著蒙朝烈的家鄉。面對日寇兇殘,蒙朝烈毫無畏懼,依舊在日本兵跟前打拳賣藥。冷不防,一個日本曹長突然將他攔腰抱住,狠狠摔下。蒙朝烈順勢一滾,騰空跳起,穩穩落地。

摔了幾次,蒙朝烈偽裝跌倒被鬼子隊長識破,逼他比武,生死不究。鬼子仗著人多,幾個人上場,欲置蒙朝烈於死地,而他卻點到為止。他避實就虛,左右打擊,鬼子跌成一團,滾做一堆,日本隊長氣急敗壞。

一場比武,蒙朝烈“鍾馗打鬼”,揚眉吐氣,至今傳為美談。但人們傳得更多的是他研製的跌打損傷丸藥有奇效。蒙朝烈用藥的口頭禪是“千傷萬傷,不如‘一枝香’;千癆萬癆,不如‘小拳頭’”。一枝香、小拳頭是兩種草藥,蒙朝烈以它們為主藥,治療跌打損傷,扭傷挫傷,效果很好。他手法靈巧,復位準確,對症治療,不日便愈。

他喜歡小孩,愛開玩笑,經常對來診治的小孩說,“伯爹手是寶,摸摸儂就好”。

他精製跌打損傷丸藥,藥酒、膏藥、丸散大多是自己採摘的草藥。可惜百年之後,藥方已失傳,但他的故事流傳至今。

陳世保善治風溼疼痛

舊時海島,村落稀疏,林木陰翳,房舍低矮,居處潮溼,通風不暢,不僅年老體衰者容易患風溼成痺,即便是年輕人也時常遭受外邪入侵,流注經絡,氣血受阻,引起肢體、關節等處疼痛,每遇天氣變化便出現痠痛、沉重、麻木等症狀,村民稱之為風溼病。

這種風溼病很難根治,久病不愈,生活起居不便,屢屢釀成痼疾。這種病對陰溼天氣十分敏感,每每隨天氣惡化疼痛加劇,天氣好轉疼痛才能減輕。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萬泉河畔有一船伕陳世保,常年生活在水上,四處行醫。他有祖傳治療風溼的秘方,治癒無數風溼病人。

陳世保樂觀豁達,船上生活沉悶,河道水路悠長,使他養成性格詼諧,口無遮攔,愛開玩笑的習慣,導致人們誤會,認為他行為放蕩,不守規矩。其實,陳世保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他治風溼,病輕者用幾味草藥與米磨成糊內服,重病者須用大藥罐煎熬成濃湯。

陳世保不識字,藥理傳自祖上。他的用藥口訣是:有理無理,一把為止。他說過:“草木中空善治風,對枝對葉善治紅;葉有鋸齒能消腫,葉有漿液毒可攻。”他治風溼用藥幾十種,採藥至少要半天,有些塊莖需用鋤頭挖,有些藥須到藥店購買,這些活費時費力費錢。

當年,牛軛曲有藥店,有坐堂中醫。有一次他去購藥,醫生問他:你是對症下藥,還是胡亂抓藥?你說說你治的風溼病屬哪種,風痺還是溼痺,寒痺抑是熱痺?疏風通絡、散寒利溼,還是溫經散寒、祛風燥溼,抑是活血祛風、清熱利溼?陳世保一時語塞,竟買不上藥。

儘管上山採藥,掏錢買藥,治病甚至分文不收,不圖報答,但卻說不上痺症理論。陳家世代相傳,什麼症狀用什麼藥,重症要加入某味中藥,這是祖傳秘方,他記得非常清楚,而且病人只求施藥治好病痛,並不要他說屬於哪種痺症,採取哪種治法。

治痺症遠近聞名卻遭取締,因口碑極好“得罪”醫生卻受攻擊。在特殊年代,他因“無證行醫”成了取締對象,儘管他有祖傳秘方。時至今日,陳世保濟世利民治療風溼痺症的秘方流失了,只有故事流傳下來。

“虎頭公”善治疑難雜症

“虎頭公”是瓊海萬泉河一帶的草藥名醫,醫術醫德高超,深受村民愛戴。因頭顱凸出,形貌古怪,狀如虎頭,村民就以此“綽號”稱呼他,他並不在意,人們因此把他的真實名字給忘了。

“虎頭公”祖上是草藥醫生,他平常採些草藥到集市擺賣,以此謀生。“虎頭公”繼承父業,人緣很好,病人沒錢,他或少收或贈藥,活人無數。

關於“虎頭公”的傳說,概括起來就一個“怪”字:“貌怪”“行怪”“藥怪”。他行為怪異,富貴人家上門求藥,分文不減。貧人看病,不僅不收藥費,還贈時鮮食物。然而,這不足為怪,更怪的是他用藥別具一格。

上世紀60年代,坊間流傳“虎頭公”治病傳奇,說是“大官”開吉普車來接他到海口治療絕症。那個年代鄉民沒見過吉普車,所以說得繪聲繪色。說什麼人得尿毒症,他用青鹽和馬鞭草一併搗爛,加入童子尿。說你要活命就喝下這藥,喝後居然病輕。

耳聞為虛,眼見為實。筆者幾十年前曾親眼目睹“虎頭公”治療被醫院判為不治之症的肝腹水危重病症,救活兩例垂危病人。他的用藥很平常,就三種草藥——黃姜、五香藤、黃牛木寄生,和大米一起,放入石臼搗成細末,然後加水煮成藥糊,拌入紅糖,趁熱喝下。

草藥極平常,但要連服半年,竟然起死回生,活到八九十歲,由此足見鄉土草根的獨特功效和民間草醫的非凡功力。“虎頭公”曾治癒腹腫如鼓,腳腫如裹,用手一按一個印痕的水腫病人。他教人釣鯽魚,置獨頭蒜於魚腹中,用芭蕉葉包裹,炭火煨熟服食。

“橋頭姩”善治白內障

藥貴對症,不在繁多,不求貴重,只求對症。鄉村醫生,類似“虎頭公”者委實不少。正是這些名不見經傳的醫生,濟世行善,道高德重,為島民的生存與發展默默奉獻。

“橋頭姩”(“姩”是海南話中對年長婦女的尊稱)是瓊海嘉積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一位善治白內障的草根名醫,名字已經不得而知。可是,這並不妨礙她濟世益人,經她之手施良藥,藥到病除,無數病人重見光明。她的用藥,匪夷所思,竟然是極為常見的辣椒葉嫩蕊。

白內障,中醫叫“雲翳”。她的治法很罕見,是搗碎辣椒葉嫩蕊,加少許青鹽調勻,用竽頭葉包裹外敷。如果患在左眼,則綁在右手腕上方內側,敷藥覆蓋手三陰經穴位。不施手術,輕易祛翳,極為神奇。不過也合醫理,中醫認為眼白屬肺,屬手太陰肺經。

有人詢問橋頭姩,敷藥治雲翳是什麼原理。她說是祖上傳下來的,不懂什麼藥理。其實,大道至簡,治病救人,藥方簡易,藥到病除,就是道理。

相信這類沒有學過中醫、沒有行醫資格的民間有名的草醫,在海南其它市縣也有不少,就是現在也偶有耳聞。他們所用的藥物基本是常見的食物。

這是海南島先民世世代代與疾病抗爭的經驗總結,是2000多年生存與發展存留的文化遺產,有待現代醫學解密。

隨著現代醫學進入海島,草藥治病慢慢被邊緣化。加上自然環境破壞,草藥難以尋覓且草藥治病不被認可,更由於民間醫生年齡漸大不再採藥,以至民間秘方慢慢消失。

作為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海島草藥是不容忽視的“醫藥寶庫”。醫療的目的是治病救人,草藥有顯著療效。深入挖掘草藥治病與藥食同源的寶貴遺產,使之與西醫互補,為前來海南醫療旅遊的中外遊客提供獨特的醫療服務,是弘揚海島優秀傳統醫學的題中之義。 (特約撰稿 蒙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