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寫字樓里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白領(white collar)這個詞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在當時被譽為新興中產階級,提及“白領”這個詞彙,相信很多人想到的是光鮮得體的外表,高大上的辦公環境以及令人羨慕的薪資水平。

隨著中國的大學擴招、產業升級,到了如今80、90後步入職場的年代,白領早已從社會精英變成了非常普遍的職業選擇。根據艾瑞諮詢(iResearch)一份研究報告粗略估算,2015年中國的白領人群大約為1.4億。

現如今的“白領”到底是精緻的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的“窮忙族”呢?在這個焦慮和“佛系”心態交叉上演的時代,智聯招聘對28270名職場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併發布了《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讓我們走進白領們的實際生活,圍繞他們的衣食住行及事業發展等方面,描繪這一族群的生活圖譜。

午餐捨不得花錢,多半住在出租屋內

雖然白領中不乏中產和收入更高的金領階層,但絕大多數白領在生活上依然拮据,他們吃午飯要省錢、上下班擠地鐵,處處顯出生活不易的一面。

當你每天在微信群裡搶外賣優惠紅包,在外賣APP裡狂找“滿減”的商家,慶幸各種優惠後只要不到20塊就能吃到物美價廉的外賣時,別不好意思,因為絕大多數白領都和你一樣,在“吃”上想方設法地省錢。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幾年前,在上海陸家嘴CBD閒逛時,偶然發現一條小巷裡排著長隊,全是穿得體面的白領。沿著隊伍往前看,才發現他們在排隊買一份10元的快餐。其實,多半白領只是中午在外吃,一個月算下來也多花不了一兩百塊錢。但即便這樣,他們還是精打細算,能省則省,畢竟工資是自己辛辛苦苦用時間換來的。

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後,除了吃飽還要住好。智聯招聘的報告顯示,年輕白領在居住上越來越多地選擇了租房,高達45.1%。而這一比例在房價高企、戶口制度“森嚴”的一線城市更高:北京白領租房比例達58.6%,上海為57.3%,深圳則高達68.8%。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當白領不再意味著“體面光鮮”,房價一路飆漲後,年輕人的買房夢不得不一再推遲。在白領的居住方式中,“貸款買房”僅佔22.2%,即便算上全款買房的6.6%,總共也只有不到三成的年輕白領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

數據顯示,大部分貸款買房的白領是已婚或有對象的未婚人群。這也反映出買房與婚姻捆綁的觀念在國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成家和有娃之後,有房意味著穩定踏實,但這卻是用透支未來的大部分收入換來的。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住不起,租不起,還得養孩子

雖然“白領”一詞缺乏嚴格統一的定義,但寬泛來說,我們把二三十歲左右,從事腦力勞動,擁有較為體面的學歷、收入、地位的職業人群稱為白領。

不管是剛出校門的應屆生,還是工作幾年站穩腳跟的年輕人,都面臨著解決居住問題和為婚育成家做準備的考慮。居住(租房或者還房貸)和養娃的成本,也就成了白領們必須考慮的現實因素。

香草招聘聯合房天下發布的《2017年應屆生租房價格報告》顯示,84.2%的應屆生畢業生需要租房,近6成應屆生每月租房開支佔到月工資收入20%以上,其中超過10%應屆生租房開支佔到月工資收入40%以上。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一般情況下,房租收入比在25%以內是合理的,在25% - 30%處於尚可承受的範圍,一旦超過30%則表明房租壓力過大。

2017年7月上海易居研究院發佈了《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6月全國50個城市中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其中北京、深圳、三亞、上海等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於45%,屬於租金嚴重過高城市。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對於貸款買房的白領來講,成家的壓力可能並不比自己租房來得更小。

國際房地產顧問機構戴德梁行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住宅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全國住宅新房銷售均價達8275元/平方米。 根據搜狐焦點數據,2017年上海住宅均價為4.4萬元左右。

也就是說,假如一位上海白領要供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5成首付、30年商業貸款計算,月供可達7782元!

除了租房買房,成家後養育孩子的成本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中國理財週刊曾經測算,按照當下的物價水平,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至其大學畢業,至少需要花費50至130萬元人民幣。如果還要海外留學,那就至少要200萬元了,而且這樣的費用支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基本上已經算是“最低標準”了。

以廣州市一箇中等收入家庭為例,養育一個孩子,出生前需花費2-3.5萬;孩子0-3歲階段需花費9-27萬;幼兒階段需花費10-20萬;小學階段,如果就讀公辦小學,加上輔導班、興趣班的費用至少要9萬元,如果讀民辦小學,將約有20萬開支;中學階段需花費8-45萬;大學階段需花費約15萬,如果供孩子出國留學則需花費80萬甚至更多。

在一些大城市,光是孩子的補課費用甚至可以花掉家長一年的收入。

睡眠被無視,與焦慮孤獨為伍

隨著科技迭代速度加快和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到來,白領們的工作節奏和壓力也水漲船高,職場亞健康也愈加受到關注。很多白領拿起了保溫杯泡枸杞,下班後選擇去健身房鍛鍊。

令人欣慰的是,報告顯示有7成白領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而認為自己處於“亞健康”的白領僅為25.9%。白領認為身體不佳的原因主要是“作息不規律習慣性熬夜”和“很少鍛鍊”。熬夜似乎成了一種社會現象,“早睡”習慣已經out了。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越來越多的白領為了更好地前程背井離鄉,獨自來到陌生的大城市,孤獨感也就隨之而來。報告顯示,超5成的白領有孤獨感。產生孤獨的原因,19.2%的人認為是“沒有伴侶”,17.6%的人覺得“沒有三觀一致的朋友”,17%的白領認為源於“一個人在大城市裡獨居”,也就是說53.8%的白領認為孤獨源自缺少陪伴。

既然感覺孤獨,找個伴是否能緩解呢?令人意外的是,41.7%的白領因為收入不理想而不想結婚。不少人認為結婚需要相當的物質條件和經濟基礎。這下爸媽們或許也找到兒女們遲遲不願結婚的原因了。有了感情再一起奮鬥,麵包也會有的;一開始就擺各種物質條件,難免會“壓力山大”,偏離了婚姻的真正意義。

比孤獨更普遍的是焦慮,有焦慮情緒的白領佔到95%,基本全軍覆沒。產生焦慮的來源主要是“薪水低,無法滿足品質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不清”,分別為29.9%和27.9%,也就是“又窮又迷茫”。

社會像巨大的輪子,讓人難以停下腳步。進入職場後,白領們盡力升職加薪的同時,還要考慮找對象結婚、買房買車、生娃養娃。孩子大了要考慮學區房,父母老了要考慮養老……

一連串耗費精力和財力的“人生大事”接踵而至,欠缺長遠規劃又只能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苟且,升職加薪不知何時成了“妄想”,焦慮感勢必如影隨形。

個人價值沒人懂,跳槽或成唯一出路

是不是總感覺到懷才不遇,薪水配不上自己的能力?這就對了,因為66.5%的白領都有同樣的想法,對於薪資低的原因,超4成的白領認為是“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公司認可”。個人價值無法體現在薪資上時,懷才不遇的感受就愈加強烈。

從供給端來看,2018年走向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將達820萬,高於去年的800萬人,今年的就業競爭依然激烈。在春節後傳統的“跳槽旺季”,白領們在今年呈現什麼樣的行為和心態,又有多少信心?

《智聯招聘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調查主要結果如下:

  • 2018年春季白領事業信心指數為3.71,較去年有所下降
  • 年齡越長事業信心越強,“中年危機”或被過度渲染
  • 跳槽季近七成白領已行動,超九成有跳槽意願
  • 白領主要因為薪水和企業發展前景而跳槽,選擇工作時則更看重“錢”
  • 新一線城市首超一線城市成求職者首選
  • 超五成白領不滿三年就跳槽,求職者認為跳槽是迎接機會
  • 男性看待跳槽更積極,且喜歡擁抱機會;女性看待跳槽較負面,且追求穩妥

收入不理想是白領產生焦慮感的最重要原因,當自認懷才不遇而導致升職加薪受阻時,大部分白領打算通過跳槽來解決。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企業內部漲薪動力缺乏、員工難以實現自我價值;加之“鐵飯碗”的觀念日漸淡泊,越來越多的白領正通過跳槽來尋找伯樂。

跳槽作為最主流的一種逃離苟且的手段,成為求職者的首選,但依然有10.7%的白領身陷迷茫,完全沒有規劃。究其本質,不管選擇什麼手段,制定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擺脫迷茫才是勇往直前的核心方法論,白領們或許更應該及時自我審視,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場位置,或許才能真正從焦慮中解救自己。

一年忙到晚,年終獎又有多少呢?

智聯招聘近日發佈《2017白領年終獎調查》的顯示,獲得年終獎的人員佔比大幅提高至七成,全國平均水平7278元。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從行業看

能源/礦產/環保行業年終獎均值最高,9865

其次是IT/通訊/電子/互聯網8801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從崗位來看

2017年年終獎額度最高的是程序員

年終獎均值為11776元

運營和法務排第二、三位

新的一週,寫字樓裡的“白領”是中產階級,還是工資“白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