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改道之后(二)

  如上文所说,阅读古人书籍的记载,结合旧河道的走向,我们可以推测,沙河确实曾经有过河水改道的事。但是具体是什么时间改道,由于岁月流逝,我们已经很难考察河道迁徙的具体时间了!但是从沙河岸边的一座建筑物的年代来推测:沙河的改道,应该不会晚于唐朝!

沙河改道之后(二)

灅水主流之今大河局水库  摄影:李文惠

  按照规律,必先有大河,才会有水灾;有了水灾,然后才会有人修坝。

  沙河改道后,新河床没有经过河水长期冲刷,咆哮的洪水没有了深深河床的束缚,就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泛滥无羁,更容易给附近村庄和城市的人员、财产造成重大毁害。为了抵御自然灾害,遵化人民就在沙河的西岸,修筑了一条水坝。

沙河改道之后(二)

蜈蚣坝局部,已被拆毁 摄影:周凤军,摄于2008年

  地方志载,沙河蜈蚣坝相传始建于晚唐时期。它的修建时间,比遵化县建县的历史还要早。蜈蚣坝初建的时候,这里叫做“买马监”,是供唐朝廷买马、养马的地方。为了防止洪水泛滥冲毁土筑的买马监城池,就修筑了一条南起今遵化城南关,北至张家坎,长度达2.5公里的水坝。据考察,蜈蚣坝的坝体,最深处从河底到坝顶,高达3米有余。整个水坝以白灰混合沙子,用山石垒砌而成。因其在坝身旁筑有丁字形的小坝,形似蜈蚣,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蜈蚣坝”。又有民间传说,在修筑水坝之时,为了镇压兴风作浪的水怪,修坝时请铁匠铸造了一条铁蜈蚣,压在坝体之下。它们是遵化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抗争的有力见证。

  历史上的沙河,到底发生过多少次水灾,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清光绪年间何崧泰修《遵化通志》记载:沙河水“春天干涸夏天暴涨,有时早晨溢出,晚上又水很浅,水量变化无常,水流也没有一定的走向。过去的人在遵化城东筑水坝阻拦河水,水坝一旦被冲决,沙河水就会近逼城下,沙河水与遵化城的安危是最切近的。”

  清以前的水灾,已不见于记载。清乾隆二十年修纂的《直隶遵化州志》记载的水灾,发生在清顺治九年(1652)。当时奔腾咆哮的沙河水冲决蜈蚣坝,淹没了遵化县县城,水势连年不退,致使遵化县城池城池“坍圯过半”;乾隆十七年(1752)六月,沙河水骤涨,冲决南关吊桥;民国三十八年暴雨,致沙河下游果河30余村庄被水淹;1958年7月,沙河漫溢;1959年7月大水漫溢,沙河南关段多处水出槽;1966年7月大雨,张家坎村南到公路段蜈蚣坝被淹。

沙河改道之后(二)

清乾隆年间《直隶遵化州志》关于沙河水灾的记载

  为了防治水灾,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蜈蚣坝也曾多次被修复。据传,元朝时不但重修过沙河西岸的蜈蚣坝,还筑过东岸的堤坝。

  随着时代的推移,蜈蚣坝的防护作用日渐减弱,所以它的局部遭受到严重破坏。尤其北部从张家坎村南到北部坝体尽头处,因距今沙河河道较远,已拆毁大部,仅存小部坝体,而自遵化城东大桥往南的部分坝体,随着城市的建设,也破损得相当严重,千年古物,岌岌可危。

  这座蜈蚣坝命运究竟如何?且听下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