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自称大清总兵之后,拿出腰牌作证,专家劝其捐赠,被拒绝

导语:总兵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明朝时期,一开始都是镇守边区的统兵将领,并没有任何的品级,人员也不是固定的。这是为何呢?因为兵权可不会随意给人,如果遇到战事,兵部会向皇帝报告,皇帝指定一个人选,为其送去腰牌,他凭借这个来调兵遣将。一旦战事结束,兵部则专门会派人收回。

七旬老汉自称大清总兵之后,拿出腰牌作证,专家劝其捐赠,被拒绝

随着历史的发展,总兵成了一种常驻的武官,虽然没有品级,但是权利还是非常大的。这个职位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更便捷的指挥士兵,另一方面就是容易造成总兵称王称霸,试想一下在其管辖地区,他手握重兵,毫无疑问全都是他说了算。因此清朝时期便进行了改革。

清朝历史上,仍然保留总兵这个职位,但是却不握有兵权,将兵权都交给了各省的巡防提督,也就是文官掌握兵权。总兵也有了品级,正二品。一切听从巡抚提督的命令。遇到战事,兵部下达命令,拿出腰牌便可统领全军,历史上全国总兵共有八十三名,从这个数量也可以看出,清朝的总兵权利有多大,即使是听命于其他人,如果换成现在来说,那相当于是个司令。

七旬老汉自称大清总兵之后,拿出腰牌作证,专家劝其捐赠,被拒绝

八十三个总兵,则有八十三个腰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腰牌都遗失了。近几年,在湖南有位七旬老汉,拿出了一块总兵腰牌,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关注,经过鉴定,的确为真。该老汉名为易邵白,湖南人,祖上是咸丰时的一个总兵。值得一提的是此人酷爱收藏,据说是受到家庭的熏陶,在其年幼的时候,在祖宅里发现的这块牌子,而且他说自己家中流传下来了书籍十二万册,文物三千件。

只不过在特殊时刻,大多数都被毁坏了,能够保存下这个腰牌已经是万幸。有历史专家亲自登门拜访,对其说这块牌子是国宝级的文物,放在个人手里无法妥善保管,不如捐出来,让博物馆来保存。老人笑了笑,表示这个腰牌,已经是自己的传家宝了,而且是祖先留下来的,还是放在自己家中比较好。

七旬老汉自称大清总兵之后,拿出腰牌作证,专家劝其捐赠,被拒绝

易邵白老先生,对外宣称自己如今藏品的确不少,但是绝不会卖出任何一个,毕生心愿便是能够开一个博物馆。而那位历史学家只能悻悻而归,人家祖传的东西,捐不捐只能看个人意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