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版權大戰轉變爲版權互授,由競爭走向合作,讓用戶「想聽就聽」

由版權大戰轉變為版權互授,由競爭走向合作,讓用戶“想聽就聽”

隨著互聯網在各個行業領域的不斷滲透,各個領域都在不斷變革,近幾年來綜藝節目異軍突起,市場一片叫好,隨之音樂綜藝節目也扎堆上線,雖不乏製作精良,嘉賓實力強的好節目,但伴隨著音樂綜藝熱度上升的還有層出不窮的版權問題。沒有經過版權同意隨意翻唱改編的事件一件接一件出現。有的原創作者維權無果,有的要鬧到雙方對簿公堂才能解決,撕破臉的樣子實在難看。有的即使版權得到了保護,但利益卻很難受到保護,讓原創者心灰意冷。

縱觀歐美、日本等海外市場,對於音樂版權保護的意識比國內要好。從最基礎的生活中來看,商場店鋪工作人員在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播放軟件下載付費歌曲之後進行公開播放,這都是有問題的。這些播放軟件中的付費歌曲允許個人欣賞,而不是用於營業。但我國各大商場門店的背景音樂卻很少有真正買了版權了。前段時間發生的林海起訴海底撈,就是因為海底撈在無授權情況下循環播放林海的原創音樂作品。

由版權大戰轉變為版權互授,由競爭走向合作,讓用戶“想聽就聽”

曾經有記者對北京某商場的400家門店曾做過實地調查採訪,最後統計發現,這些門店內所使用的背景音樂,明確擁有版權並進行付費的商家佔比僅為11.3%;通過音樂軟件直接下載歌曲當作背景音樂的商家佔比為48.1%;表示由總公司統一傳送音樂曲目、究竟有無版權無法確定的商家佔比為40.6%。

不斷出現的版權問題,也讓人們不斷關注起了知識產權這個板塊。尤其是音樂版權授權問題,有關部門的確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再加上新聞效應,尊重版權的人越來越多,各大平臺的版權制度也逐漸完善。盜版問題的確是基本得到遏制了,網絡音樂正版化也成為行業共識。但各大平臺的版權關係卻一直在變化,曾經一度形成幾大音樂平臺爭搶同一首歌的版權局面,可以說版權大戰是過去幾年數字音樂APP行業發展常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引發了用戶的極大不滿,比如,有時候喜歡某個歌手,因為版權的問題,想聽的三首歌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平臺,因此還要下載三個軟件才能聽得到。

由版權大戰轉變為版權互授,由競爭走向合作,讓用戶“想聽就聽”

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就這個去年9月,國家版權局先後約談了各家音樂平臺及唱片公司,明確要求音樂平臺"避免採購獨家版權"、唱片公司"避免授予網絡音樂服務商獨家版權",從官方層面禁止了版權壟斷的發展模式。

今年以來,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下,獨家版權之爭有所緩解,轉為相互授權,行業發展逐漸往光明的方向轉好

。今年2月,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3月,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數字音樂平臺三強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領下,正在逐漸從競爭走向合作。從用戶體驗角度看,則是絕對意義上的升級,各大平臺之間的版權互授為用戶除去了需要安裝多個音樂App,才可以"想聽就聽"。

由版權大戰轉變為版權互授,由競爭走向合作,讓用戶“想聽就聽”

自從出臺了"

推動網絡音樂產業繁榮發展"倡導後,大大推動了平臺之間的版權合作。而且在版權整合的同時,各大音樂平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其他領域,通過各種手段展開品牌營銷、提高用戶黏性。並展開各類人才培訓計劃,這麼做的原因是想從源頭上挖掘培養有才能的音樂人,讓平臺本身從版權的載體變成版權的製造者。看到中國的音樂版權以這樣的速度成長,不斷升級用戶的體驗度,相信沒過多久就能做到跟國外一樣的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