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今夏於正的大劇《延禧攻略》一度大熱,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佘詩曼主演的嫻妃穿著一身翠綠,整個人賢淑而端莊。她叫淑慎,名字裡帶出來性格。即溫柔賢淑又慎獨。

慎獨,是說能夠在獨自一人的時候,仍然嚴格要求自己保持好做人的底線。比如即使無人,也不接受賄賂,也不接受美色。從心底到外表都言行一致,這是古人極為尊重的良好品行。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嫻妃被清廉的父親教育,從小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嫁入皇室事事以皇帝為主。宮中皇后和高貴妃兩派爭鬥。她從不參與,只踏踏實實一心愛著皇帝。已進入劇集,就能感到嫻妃的世界觀和其他人非常不一樣。她是除了皇后以為最明顯愛著皇帝的人。

弟弟收賄下監牢,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皇帝會為難。所以母親哭著喊著她只解釋皇帝整頓吏治的苦心,絕不願意去求情。她像個愛人,又像個妻子。她更是一個怕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尤其是皇帝。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她自詡她懂皇帝,愛皇帝。絕不能讓他失掉威嚴,所以拒不去求網開一面。她經常一針一線給皇帝做衣物,但是從不張揚。

弟弟很快病重,需要銀子救治。高貴妃來延攬她,她拒絕了。當場受辱。後來純妃又示意她依附皇后,她也拒絕了。心急如焚,曾經施恩多少人但是沒有一個人對她出手相助。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因為沒有聖寵,沒有權勢。她看著內務府拒絕給自己開庫,而大搖大擺給高貴妃的狗選毛料做衣服。

那是第一次,她聽到自己的婢女抱不平說,“難道娘娘還不如一條狗。”一語成讖,父親為了救弟弟行賄親王。深愛的皇帝對自己震怒不已。她不相信一直正直的父親會這樣對自己。

到了監牢,父親供認不諱。她問父親一直教給自己的正直和慎獨,為什麼自己卻不那麼做。父親嘴裡喊得都是“獨子,常壽是阿媽的獨子啊。”這就像母親一次次進宮求自己救弟弟,告訴她不管怎麼樣她也得去求皇上。十四歲離開家的她,才明白自己是這麼不值一提。每一個人都是為家族謀利的工具,她獨善其身所以被母親看不起。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可以犧牲掉女兒,但是一定要留下兒子。為了兒子,父親教給她的堅守瞬間潰敗。她頭也不回就走了。母親來攔車,她指責母親不應該投機取巧讓弟弟收賄,不應該為了求救頂風作案搭進去父親。

而母親的眼裡,只有女兒的無能,女兒沒有成為她們的保護傘。弟弟死訊傳來,母親撞死在自己的眼前。留下大聲地指責,“你清高,你不顧你弟弟的死活。家破人亡都是你害的。你連狗都不如。”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嫻妃不如高貴妃的狗。她沒有像狗一樣看家護院,她深愛的男人愛著富察氏。她一個人傾盡愛意以為他會懂自己,但是他把她分的界限如臣子一樣清。她她深愛的男人愛著富察氏。她一個人傾盡愛意以為他會懂自己,但是他把她分的界限如臣子一樣清。她才發現,自己依賴的這點愛。壓根就是一點憐憫。她一直獨善其身,連一句首肯都沒有。就痛快地被大殺四方,祭出至親的命供深愛地愛人一頓失望得痛罵。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嫻妃不如一條狗。她清貧,她樂善好施。最後人人喊打,人人傷害她。她越是躲得厲害,次次退開做一個心裡完美的人。她自我感動了自己的高潔,到最後發現除了喊出來的高潔,她沒有一點實質性的東西保護自己。把自己的尊嚴在地下碾壓。

而最可怕的一重,是她一直信奉的世界觀被父親親手打破了。神壇毀滅,一直堅信的清高慎獨和付出,讓她毫無還手之力。其實根本不是原則本身的錯誤,是嫻妃誤以為自己清高周圍也都是清高的人。她以為所有人都會一樣清高,所以自己使出善意別人卻給她閉門羹的時候,她不知道怎麼接受。她的清高變成了沒有鋒芒的軟弱。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所有人都說嫻妃固執,她其實原本是一個很好的人。她不懂怎麼權衡理想的價值觀和實際生活的平衡,堅守著己見。一無所有的時候,開始了極端的報復。

穿上黑袍的嫻妃,仍然是溫和的樣子。可是她開始出手一點點毀掉那些打擊她的人,親手除掉了嘉貴人並養著她的孩子。看起來真的殘忍不已,難以讓人接受。她是個徹底的人,信奉徹徹底底的善,或著徹徹底底地狠。從黑化之後,次次都不手軟。

《延禧攻略》:嫻妃黑化,世界觀的崩塌在一瞬間

嫻妃的黑化,是來自一個家族的崩塌,來自至親死前的咒罵,更來自於她堅信的正道的毀滅。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沒有被毀滅,很難徹底摧毀一個人。嫻妃能夠接著活下去,但是世界觀已經完全不同的她,已經是另一個人了。不是那個穿著一身翠綠的淑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