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今夏于正的大剧《延禧攻略》一度大热,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佘诗曼主演的娴妃穿着一身翠绿,整个人贤淑而端庄。她叫淑慎,名字里带出来性格。即温柔贤淑又慎独。

慎独,是说能够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好做人的底线。比如即使无人,也不接受贿赂,也不接受美色。从心底到外表都言行一致,这是古人极为尊重的良好品行。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娴妃被清廉的父亲教育,从小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嫁入皇室事事以皇帝为主。宫中皇后和高贵妃两派争斗。她从不参与,只踏踏实实一心爱着皇帝。已进入剧集,就能感到娴妃的世界观和其他人非常不一样。她是除了皇后以为最明显爱着皇帝的人。

弟弟收贿下监牢,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皇帝会为难。所以母亲哭着喊着她只解释皇帝整顿吏治的苦心,绝不愿意去求情。她像个爱人,又像个妻子。她更是一个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尤其是皇帝。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她自诩她懂皇帝,爱皇帝。绝不能让他失掉威严,所以拒不去求网开一面。她经常一针一线给皇帝做衣物,但是从不张扬。

弟弟很快病重,需要银子救治。高贵妃来延揽她,她拒绝了。当场受辱。后来纯妃又示意她依附皇后,她也拒绝了。心急如焚,曾经施恩多少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对她出手相助。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因为没有圣宠,没有权势。她看着内务府拒绝给自己开库,而大摇大摆给高贵妃的狗选毛料做衣服。

那是第一次,她听到自己的婢女抱不平说,“难道娘娘还不如一条狗。”一语成谶,父亲为了救弟弟行贿亲王。深爱的皇帝对自己震怒不已。她不相信一直正直的父亲会这样对自己。

到了监牢,父亲供认不讳。她问父亲一直教给自己的正直和慎独,为什么自己却不那么做。父亲嘴里喊得都是“独子,常寿是阿妈的独子啊。”这就像母亲一次次进宫求自己救弟弟,告诉她不管怎么样她也得去求皇上。十四岁离开家的她,才明白自己是这么不值一提。每一个人都是为家族谋利的工具,她独善其身所以被母亲看不起。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可以牺牲掉女儿,但是一定要留下儿子。为了儿子,父亲教给她的坚守瞬间溃败。她头也不回就走了。母亲来拦车,她指责母亲不应该投机取巧让弟弟收贿,不应该为了求救顶风作案搭进去父亲。

而母亲的眼里,只有女儿的无能,女儿没有成为她们的保护伞。弟弟死讯传来,母亲撞死在自己的眼前。留下大声地指责,“你清高,你不顾你弟弟的死活。家破人亡都是你害的。你连狗都不如。”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娴妃不如高贵妃的狗。她没有像狗一样看家护院,她深爱的男人爱着富察氏。她一个人倾尽爱意以为他会懂自己,但是他把她分的界限如臣子一样清。她她深爱的男人爱着富察氏。她一个人倾尽爱意以为他会懂自己,但是他把她分的界限如臣子一样清。她才发现,自己依赖的这点爱。压根就是一点怜悯。她一直独善其身,连一句首肯都没有。就痛快地被大杀四方,祭出至亲的命供深爱地爱人一顿失望得痛骂。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娴妃不如一条狗。她清贫,她乐善好施。最后人人喊打,人人伤害她。她越是躲得厉害,次次退开做一个心里完美的人。她自我感动了自己的高洁,到最后发现除了喊出来的高洁,她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保护自己。把自己的尊严在地下碾压。

而最可怕的一重,是她一直信奉的世界观被父亲亲手打破了。神坛毁灭,一直坚信的清高慎独和付出,让她毫无还手之力。其实根本不是原则本身的错误,是娴妃误以为自己清高周围也都是清高的人。她以为所有人都会一样清高,所以自己使出善意别人却给她闭门羹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接受。她的清高变成了没有锋芒的软弱。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所有人都说娴妃固执,她其实原本是一个很好的人。她不懂怎么权衡理想的价值观和实际生活的平衡,坚守着己见。一无所有的时候,开始了极端的报复。

穿上黑袍的娴妃,仍然是温和的样子。可是她开始出手一点点毁掉那些打击她的人,亲手除掉了嘉贵人并养着她的孩子。看起来真的残忍不已,难以让人接受。她是个彻底的人,信奉彻彻底底的善,或着彻彻底底地狠。从黑化之后,次次都不手软。

《延禧攻略》:娴妃黑化,世界观的崩塌在一瞬间

娴妃的黑化,是来自一个家族的崩塌,来自至亲死前的咒骂,更来自于她坚信的正道的毁灭。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没有被毁灭,很难彻底摧毁一个人。娴妃能够接着活下去,但是世界观已经完全不同的她,已经是另一个人了。不是那个穿着一身翠绿的淑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