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代號名稱】“塔巴林”行動

【英文名稱】Operation Tabarin

【密級】秘密

【發起者】英國海軍部和殖民地辦事處

【行動時間】1943-1945年

【目的】在南極建立一個英國永久存在的軍事承諾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南極,無數雙具有戰略性高度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的要地

首先,請允許“歷史脈動”向本行動中所有為了自己國家利益而不惜赴湯蹈火、馬革裹屍的探險家、英雄們,致意崇高的敬意!

【背景】

南極,由於對於人類而言生存難度太大,因此是人類很晚才開始重視起來的大陸。正因為如此,作為無主地,和著西方“弱肉強食”、“先來先得”、“誰搶到歸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但凡有一定涉足能力的國家,幾乎沒有不垂涎、不蠢動的。

歷史上以冒險家為主的探險行動曾經不勝枚舉。但是,以國家為行動主體進行的探險、科考及圈地,則是近代的事。而這才是問題的核心——以前冒險家們無論如何貪婪,他們所圈的地都是不被聯合國承認的,因為沒有國際公約規範。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南極是為數不多的淨土地帶

“塔巴林”行動就是“日不落帝國”這種貪婪動機的映射。

當然,促使英國人的“塔巴林”行動結胎、誕生、出水,確實有幾個直接的刺激因素:

首先是在二戰開始之前,納粹德國的飛機就在南極的“毛德皇后”地區投下了標記,這意味著德國人在試圖創造領土訴求(即傳說中的“新斯瓦比亞”),這直接帶動了對南極的爭奪會越來越進入到公開化、激烈化;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毛德皇后”地區

1943年,來自皇家海軍“卡納馮城堡”號的英國人員從奇幻島移走了阿根廷國旗,這是英國人居心叵測的、極為不道德的勾當,這事反應了“英國紳士”焦躁、陰暗的心態——它們在地理位置上並不佔優勢,不走偏鋒就難以獲利;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皇家海軍“卡納馮城堡”號

英國外交部還密切關注戰後美國在該地區活動的方向;

因此,主要原因是建立英國對各種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南極部分地區的強烈慾望,因為阿根廷人對德國的做法更加表示認可。

一個合適的封面故事是需要否認使用該地區的敵人?

德國海軍被認為,使用偏遠的海島作為攻守會合點,可以為U艇和供應船以供避難所。

此外,在1941年,英國擔心日本可能試圖染指福克蘭群島作為基地,或將其移交給阿根廷,從而削弱英國對其的主權掌控力,從而使日本獲得政治優勢。

奇幻島,在英國南設德蘭群島,擁有一個保護的錨定與一個挪威老捕鯨站。

1941年,英國人(在百慕大的皇家海軍“皇后”號)採取預防措施,摧毀那裡的煤堆和油罐,防止他們可能被德國人使用。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南設德蘭群島

【行動經過】

1944年1月29日星期六,由詹姆斯·馬爾中尉帶領14人的團隊,乘坐兩艘船——皇家海軍“威廉·斯科斯比”號(掃雷拖船)和“菲茨羅伊”號,離開福克蘭群島(即阿根廷人所稱的“馬爾維納斯群島”)。馬爾陪同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進行了他在20世紀40年代的南極考察。這也就充分說明了,英國人還是以帝國的思維方式,以武力為先導去爭奪土地。

“塔巴林”行動開始付諸實施。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沙克爾頓開始了廣泛的講座,他不僅談到了蘇格蘭和阿蒙森

2月份,“塔巴林”在奇幻島上被挪威遺棄的捕鯨站附近建立了基地。

2月11日,在格雷厄姆海岸洛克洛克港,聯盟旗升起以取代阿根廷國旗。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奇幻島

另一個在希望灣建立的基地2月7日在卸載一個商店嘗試失敗後,於13日建立。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希望灣

“塔巴林”行動的醫生是埃裡克·巴克博士。他同時擔任探險氣象學家,並在南極洲大陸的洛克洛克港建立了第一個氣象站。

“塔巴林”遠征對的部分人員還包括:

安德魯·泰勒、格維昂·“塔夫”·戴維斯、維克多·邁凱、約翰·艾里奧特·湯金、詹姆斯·愛德華·巴特萊爾·弗拉姆·法林頓。

當然,本次探險的基本目的還是圈地,但由於此時聯合國尚未誕生,所以更多的是爭取先機。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後續】

1945年戰爭結束後,基地移交給福克蘭群島附屬調查的文職成員,後來於1962年更名為“英國南極調查站”。該地區的所有權被擱置。英國、阿根廷和智利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聲稱已被放在一邊,允許科學研究繼續。

但是,美國和俄羅斯保留其提出領土要求的權利。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基地移交給福克蘭群島附屬調查的文職成員,1962年更名為“英國南極調查站”

【關聯性】

“塔巴林”行動表面上屬於科學探險行動計劃,但本質上卻屬於帶有政治目的的軍事戰略行動。雖然英國人與世界多個國家先後發動了多起相同目的的計劃,但相互之間並沒有行動序列。


在“歷史脈動”以往的資料中,已經發布了兩個類似的行動:

(Operation Highjump,也譯作“跳高”行動、“跳躍”行動計劃)

(Operation Deep Freeze,也譯作“深度凍結”行動)

目前,還欠缺一個“風車”行動(Operation Windmill),請關注本頭條號後續內容。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南極,純淨、壯美、悠然、靜謐,而其蘊含的資源足以令任何人怦然心動

【影響】

埃裡克·巴克博士於1944-45年獲得了“極地獎章”,他的研究成果數據被認為是現在全球變暖的基本參數。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埃裡克·巴克博士獲得英國“極地獎章”

“塔巴林”行動激發智利在1947-48年第一次組織南極考察。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智利在1947-48年第一次組織南極考察

在其他成就中,智利總統加布裡埃爾·岡薩雷斯·維德拉親自啟動了其中的一個基地,從而成為第一個踏上南極大陸的國家領導人。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智利總統加布裡埃爾·岡薩雷斯·維德拉成為第一個踏上南極大陸的國家領導人

但是,智利參與南極探險只是國家層面攝入南極事務的開端,隨後很快就引發了行動疊出的熱潮。

【評論】

“塔巴林”行動是世界首次以軍事行動,並以正式代號冠名的南極探險行動。同時,“塔巴林”行動建造的基地,是人類第一次在南極建造這種設施,當然也就成為一個創舉——之前基本都是簡易帳篷。

顯然,推出“塔巴林”的決定並不是一個政治決定。作出這個決策之時當時溫斯頓·丘吉爾並不在英國國內,在報道基地的消息後,他的一份備忘錄表明:顯然他不知道這個決定。備忘錄中,他表示擔心,此舉(“塔巴林”行動)可能損害在1944年6月即將入侵諾曼底的“霸王”行動( )期間與美國的關係。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持槍者為丘吉爾

外交部的答覆表明,這次行動的開展,並不是因為美國沒有承認英國對領土的要求,而是為了重申英國對阿根廷和智利入侵的領土要求。

也有人認為,“塔巴林”行動可能部分是造謠行為,名義上偵測到疑似德國海軍補給活動的信息。事實上,信息是從恩尼格瑪密碼機( )破解獲得的。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恩尼格瑪密碼機

【相關資料】

1、國際協議

1932-1933:國際極地年

1957-1958:國際地球物理年

1959-:南極條約體系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壯美的南極夜景

2、各國的主要探險簡要行動計劃

  • 比利時

1897-1899:南極考察

  • 大英帝國/英聯邦

1898-1900:“南方十字軍”遠征

1901-1904:斯科特的第1次探險

1907-1909:沙克爾頓的第1次探險

1910-1913:斯科特的第2次遠征

1911-1914:莫森的第1次探險

1914-1917:沙克爾頓的第2次遠征

1921-1922:沙克爾頓的第3次遠征

1929-1931:莫森的第2次遠征

1934-1937:格雷厄姆·蘭德探險

1943-1945:“塔巴林”行動

1955-1958:跨南極考察

  • 法國

1903-1905:夏科特的第1次探險

1908-1910:夏科的第2次探險

  • 德國

1901-1903:德雷加爾斯基(高斯)遠征

1911-1912:費切爾遠征

1938-1939:新斯瓦比亞探險隊

  • 日本

1910-1912:日本南極考察

  • 挪威

1910-1912:阿蒙森遠征

  • 瑞典

1901-1904:瑞典南極考察

  • 美國

1928-1930:伯德第1次探險

1946-1947:“高空降落”行動

1947-1948:“風車”行動

1947-1948:羅恩遠征

1955-1956:“低溫速凍”行動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人類已經成為南極的固定成員,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可逆轉

3、對極地研究與行動計劃詳細列表

前期勘探理論

  • 西元前300-前600年:希臘哲學家推論球形地球與北和南極地地區

  • 150年-:托勒密出版《地理學》這說明,未知的南方大陸

19世紀以前

  • 7世紀-:威特-朗-伊奧拉,聲稱已發現南部冰原

  • 13世紀-:波利尼西亞人定居奧克蘭群島(50°S)

  • 1501-1502:貢薩洛·科埃略和韋斯普奇,秘密航行(52°S)

  • 1522-:費迪南德·麥哲倫,首次環球航行發現麥哲倫海峽(54°S)

  • 1578-:弗朗西斯·德雷克,發現德雷克海峽

  • 1599-:德克·格利茨,秘密航行(64°S)

  • 1603-:加布裡埃爾·德·卡斯蒂利亞,秘密航行(64°S)

  • 1615-:雅各伯·勒梅爾和威廉·斯考滕,第一次繞行好望角航行(56°S)

  • 1619-:加西亞·德·諾達爾遠征,環航火地島和發現迭戈·拉米雷斯群島(56°30′S,68°43′W)

  • 1675-:安東尼·德·拉·羅奇,發現南喬治亞州(54°15′00″S,36°45′00″W),首次發現了南極南方的土地輻合

  • 1698-1699:愛德蒙·哈雷,航行到(52°S)

  • 1720-:喬治·謝爾維克上尉,航行到(61°30′S)

  • 1739-:讓-巴蒂斯特·夏爾·布韋,發現布維島(54°26′S,3°24′E)

  • 1771-:庫克,“皇家奮進”號探險隊

  • 1771-1772:第一個法國南極探險隊,伊夫-約瑟夫·凱爾蓋朗為首,發現凱爾蓋朗群島(49°15′S,69°35′E)

  • 1772-1775:詹姆斯·庫克,在1773年1月和1773年12月通過跨越南極圈的皇家決議。1774年1月30日,他到達南緯71°10',距離南極大陸約75英里,但沒有看到它

19世紀

  • 1780-1839:美國和英國的捕鯨和捕海豹者偶然的發現

  • 1819-:威廉·史密斯,發現南設得蘭群島(62°00′S,58°00′W),第一次在南緯60°發現土地

  • 1819-:“聖特爾莫”號在利文斯頓島的德雷克海峽中失事

  • 1819-1821: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紹森,1820年1月27日,在瑪莎公主海岸發現了冰架,後來成為著名的芬布爾冰架(69°21′28″S,2°14′50″W)。

  • 1820-:愛德華·布蘭斯菲爾德與威廉·史密斯作為他的飛行員,1820年1月30日,見到特林尼蒂半島(63°37′S,58°20′W)

  • 1820-:納撒尼爾·B·帕爾默,1820年11月17日觀看南極風光

  • 1821-:英國人喬治·鮑威爾,和美國人納撒尼爾·B·帕爾默,發現南奧克尼群島,鮑威爾將它們併入英國

  • 1821-:約翰·戴維斯,1821年2月7日在有爭議的休斯灣踏上南極洲(64°13′S,61°20′W)

  • 1823-1824:傑姆斯·威德爾,發現威德爾海;1823年2月20日他的船“簡”號(160噸)達到了一個新的遙遠的南方74°S(15′74°15′S,30°12′W)

  • 1830-1833:南大洋考察隊由約翰·比斯科領隊;環遊大陸,踏上來到昂韋爾島,發現並命名格雷厄姆地、比斯科群島、阿德萊德女王島(67.25°68.5°W)和景點恩德比地(67°30′S,53°0′E)

  • 1837-1840:第二次法國南極考察隊,儒勒·迪蒙·迪爾維爾領導;發現阿德利國土,踏上地質學群島的一個小島(66°36′19″S,140°4′0″E)從大陸4公里採取礦物和動物樣本(66°S)

  • 1838-1839:約翰·巴雷尼,發現巴雷尼群島(66°55′S,163°45′E)

  • 1838-1842:美國探險考察隊,為首查爾斯·威爾克斯到南極半島(69°30′S,65°00′W)和南極洲東部;發現“沙克爾頓冰架”

  • 1839-1843:詹姆斯·克拉克·羅斯,發現羅斯冰架、羅斯海、埃裡伯斯火山、恐怖山和維多利亞土地;1842年1月23日,最南端延伸至78°10'

  • 1851-1853:墨卡託·庫珀,登陸了現在被稱為奧茨海岸的地方,這可能是南極大陸首次有充分記錄的登陸

  • 1872-1876:“皇家挑戰者”號在喬治·S·納雷斯上尉領導下,成為進入南極圈的第一艘蒸汽船;在經歷了30年的差距之後,重新開放了該地區的海洋學研究

  • 1892-1893:卡爾·安東·拉森,率領第一個挪威探險隊乘坐“傑森”號前往南極洲,拉森成為第一個在南極洲滑雪的人,拉森冰架以他的名字命名

  • 1892-1893:鄧迪,捕鯨活動發現鄧迪島(63°30′S,55°55′W)

  • 1893-1894:卡爾·安東·拉森,領導挪威第二次遠征南極洲

  • 1893-1895:亨裡克·布爾、卡斯滕·波克格雷文克和亞歷山大·馮·通策爾曼——在南極洲踏上阿代爾角

  • 1897-1899:比利時南極探險隊,由亞得裡安·傑拉舍主導,首先到南極的冬天

  • 1898-1900:南十字遠征,卡斯滕·波克格雷文克,航行至阿代爾角,冬天的南極洲,並在1900年2月16日到達最南端78°50'S

20世紀

  • 1901-1904:發現探險,為首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1903年12月30日,達到(82°17′S)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在南極科考與探險的歷史中青史留名

  • 1901-1903:高斯遠征(或德國第一次南極科考為首)埃裡希·馮·德里加爾斯基

  • 1901-1903:瑞典南極探險隊,為首奧托·努登舍爾德,帶領隊長卡爾·安東·拉森

  • 1902-1904:蘇格蘭國家南極探險隊,為首威廉·布魯斯

  • 1903-1905:第三法國南極探險隊,為首讓-巴蒂斯特·夏古

  • 1907-1909:獵人探險隊,1909年1月9日,歐內斯特·沙克爾頓達到88°23′S(遙遠的南方),而在1909年1月16日,教授埃奇沃思·戴維達到南磁極點(72°25′S,155°16′E)(平均位置)

  • 1908-1910:第四法國南極探險隊,為首讓-巴蒂斯特·夏古

  • 1910-1912:日本南極探險隊,為首白瀨

  • 1910-1912:羅爾德·阿蒙森的南極點遠征,1911年12月14日,達到南極(90°S)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羅爾德·阿蒙森,首位到達南極點的人類

  • 1910-1913:特拉諾瓦遠征,1912年1月17日,羅伯特·斯科特,達到南極(90°S)

  • 1911-1913:德國第二次南極科考,為首費通起

  • 1911-1914:南極考察隊,為首道格拉斯·莫森

  • 1914-1916:皇家南極探險隊,為首歐內斯特·沙克爾頓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為南極魂牽夢繞一輩子的人類英雄

  • 1914-1917:羅斯海方,為首埃涅阿斯·麥金託什

  • 1920-1922:英國遠征探險,以約翰·拉克蘭·柯普為首,發現了英格拉漢姆土地

  • 1921-1922:沙克爾頓·羅威特遠征,為首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的遠征,最後一次南極探險的英雄時代

  • 1929-1931: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南極科學考察(喬治五世),為首道格拉斯·莫森

  • 1928-1930:理查德·伊夫林·伯德,首次遠征

  • 1931-:H·哈爾沃森,發現阿斯特麗德公主海岸

  • 1931-:亞爾馬·裡塞-拉森,飛越南極洲上空,發現奧拉夫王儲海岸

  • 1933-1935:理查德·伊夫林·伯德,第2次遠征

  • 1933-1939:斯沃思,飛機探險

  • 1934-1937:英國格雷厄姆地探險,為首約翰·裡多奇·雷米爾

  • 1936-:克里斯滕森帶領,挪威國旗在哈拉爾王子海岸升起

  • 1938-:第3帝國南極探險(納粹德國聲稱的“新施瓦本”,或新士瓦本地,即本文開頭處提及的),為首裡徹上尉

  • 1939-1941:美國南極服務隊,為首理查德·伊夫林·伯德(伯德的第3次探險)

  • 1943-1945:“塔巴林”行動,為首的中尉傑姆斯·馬爾

  • 1946-1947:“高空降落”行動,為首理查德·伊夫林·伯德(伯德的第4次探險)

  • 1947-:智利第1次南極探險

  • 1947-1948:“風車”行動,為首指揮官傑拉爾德,凱旋

  • 1947-1948:羅尼南極考察,為首芬恩·羅尼

  • 1949-1950:阿德利土地、船舶,司令官夏,為首米歇爾·巴利

  • 1949-1952:挪威英國瑞典南極探險隊,為首約翰·傑伯

  • 1954-:建立莫森站

  • 1955-1956:“急速深凍”行動,為首理查德·伊夫林·伯德(伯德的第5次探險)

  • 1955-1957:福克蘭島航空調查,由P·G·莫特

  • 1955-1957:第1蘇聯南極探險隊,由米哈伊爾·索莫夫

  • 1956:建立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

  • 1956-1958:英聯邦南極探險隊,為首維維安·福斯

  • 1956-1958:第2蘇聯南極探險隊,特雷什尼科夫·阿列克謝

  • 1957-1958:國際地球物理年

  • 1957-1958:新西蘭地質調查局南極考察隊

  • 1957-:建立斯科特基地

  • 1957-1958:倫克遠征隊

  • 1957-1959:第3蘇聯南極探險隊,葉夫根尼·托爾斯蒂科夫

  • 1958-1959:新西蘭地質調查局南極考察隊

  • 1958-1960:亞歷山大·德拉金領導,第4次蘇維埃南極探險隊

  • 1959-1961:第5蘇聯南極探險隊,克羅克維奇帶隊

  • 1960-:南非國家南極探險隊

  • 1960-1962:第6蘇聯南極探險隊,V·德里亞特斯基

  • 1961-1963:第7蘇聯南極探險隊,亞歷山大·德拉金

  • 1962-1962:沃斯托克遍歷,為首澳大利亞國家南極研究探險隊(信號)

  • 1962-1964:第8蘇聯南極探險隊,米哈伊爾·索莫夫

  • 1963-1965:第9蘇聯南極探險隊,米哈伊爾·索莫夫和帕維爾領隊

  • 1964-1965:南極“毛德皇后”地

  • 1964-1966:第10蘇聯南極探險隊,M·奧斯特雷金的帶領下,I·佩特羅夫遊歷南極“毛德皇后”地

  • 1965-1967:第11蘇聯南極探險隊,D·馬克蘇托夫、列昂尼德·杜布羅文

  • 1965-1965:“90”行動,阿根廷地面遠征南極,由科羅內爾·D·豪爾赫·萊亞爾領導

  • 1966-1968:第12蘇聯南極探險隊,帕維爾和弗拉季斯拉夫·格博維奇領隊

  • 1966-1967:新西蘭南極研究,北方探險“水手冰川”,約翰·E·勞倫斯

  • 1967-1968:南極“毛德皇后”第3次探險

  • 1967-1969:第13蘇聯南極探險隊,特雷什尼科夫·阿列克謝

  • 1968-1970:第14蘇聯南極探險隊,D·馬克蘇托夫,厄恩斯特·克倫克爾

  • 1969-1970:新西蘭地質調查南極探險

  • 1969-1971:第15蘇聯南極探險隊,帕維爾和弗拉季斯拉夫·格博維奇領隊

  • 1970-1972:第16蘇聯南極探險隊,I·彼得羅夫的帶領下,尤里塔布耶夫

  • 1971-1973:第17蘇聯南極探險隊,克羅克維奇,V·阿弗里亞諾夫

  • 1972-1974:第18蘇聯南極探險隊,帕維爾領隊

  • 1973-1975:第19蘇聯南極探險隊,D·馬克蘇托夫的帶領下,V·伊格納托夫

  • 1974-1976:第20蘇聯南極探險隊,謝爾久科夫,N·A·科爾尼洛夫

  • 1975-1977:第21蘇聯南極探險隊,O·謝多夫的帶領下,G·巴丁

  • 1976-1978:第22蘇聯南極探險隊,N·特亞濱、列昂尼德·杜布羅文

  • 1977-1979:第23蘇聯南極探險隊,V·謝爾久科夫、O·謝多夫帶領

  • 1978-1980:第24蘇聯南極探險隊,A·阿爾捷米耶夫、O·謝多夫帶領

  • 1979-:新西蘭航空901航班,飛機墜毀

  • 1979-1980:第25蘇聯南極探險隊,N·A·科爾尼洛夫、N·特亞濱帶領

  • 1980-1981:環球探險,為首雷納夫·法因斯

  • 1980-1982:第26蘇聯南極探險隊,V·謝爾久科夫、V·沙蒙特耶夫帶領

  • 1981-1983:第27蘇聯南極探險隊,D·馬克蘇托夫、R·加爾金帶領

  • 1981-1982年:第一個印度遠征南極洲,薩霍爾·卡西姆博士領導

  • 1982-: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戰爭

  • 1982-1983:第一個巴西遠征南極洲—

  • 1982-1983:印度第二次遠征南極洲,V·K·萊納

  • 1982-1984:第28蘇聯南極探險隊,N·A·科爾尼洛夫、A·阿爾捷米耶夫帶領

  • 1983-1985:第29蘇聯南極探險隊,為首N·特亞濱、L·V·布拉托夫

  • 1983-1985:第3印度遠征南極洲

  • 1984-1987:斯科特率領,羅伯特·斯旺

  • 1984-1985:第一烏拉圭南極探險,安塔科斯·奧瑪爾中校帶隊

  • 1984-1986:第30蘇聯南極探險隊,為首D·馬克蘇托夫、R·加爾金

  • 1985-1987:第31蘇聯南極探險隊,N·特亞濱、V·杜波夫特塞夫帶領

  • 1986-1988:第32蘇聯南極探險隊,V·克洛科夫、V·沃夫克帶領

  • 1987-:B-9小牛號和小美洲號I-III發現新冰山

  • 1987-1989:第33蘇聯南極探險隊,N·A·科爾尼洛夫、A·哈巴羅夫帶領

  • 1987-1988:保加利亞第一次南極科考,建立了聖克利門特·奧赫裡德斯基基地

  • 1988-1990:第34蘇聯南極探險隊,S·M·普萊亞米科夫、L·V·布拉托夫帶領

  • 1989-1990: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和阿爾韋德·富赫斯,徒步穿越南極

  • 1989-1990:1990國際穿越南極探險,美國史提傑、法國人讓·路易斯·艾蒂安,聯合國第一個機械化探險隊

  • 1989-1991:第35蘇聯南極探險隊,由V·M·佩古佐夫

  • 1990-:朝鮮第一次南極科考

  • 1990-1991:朝鮮第二次南極科考

  • 1991-1992:第36蘇聯南極探險隊,列夫·薩瓦丘金

  • 1992-1993:英國雷納夫·法因斯與邁克·斯特勞德(醫生)第一個獨立的探險,滑雪穿越大陸(95天2173公里)

  • 1992-1993:艾林·卡格,第一無人和第一個探險滑雪南極點(53天1310公里)

  • 1992-1993:南極環境考察,由吉川賢治

  • 1994-:獨立女士麗維·阿妮申,首先通過滑雪南極點(50天1200公里)

  • 1995-:“南極極點”,馬立克·卡米滑雪獨行遠征南極點伯克納島(53天1400公里)

  • 1995-1996年:伯納德·沃耶和蒂埃裡嘗試滑雪獨立的遠征到南極點

  • 1996-:發現沃斯托克湖

  • 1996/97:“獨奏–基底”馬立克·卡米,嘗試獨自滑雪穿越南極洲(1450公里)

21世紀

  • 2001/2:第一個和最長的海上獨木舟探險隊,新西蘭人格雷厄姆·查爾斯、馬庫斯·沃特斯和馬克·瓊斯不用槳協助從希望灣35天到阿德萊德島

  • 2004年10月:蘇格蘭首次遠征南極點一個世紀後,一個歷史性的探險隊由威廉·布魯斯,愛丁堡的“未知”的探險家,克雷格·馬蒂松視為“真正的偉大的極地探險家的所有時間”

  • 2004-:北極探險隊由4個人組成,波蘭人馬立克·卡米滑雪,與簡·梅拉(一個十幾歲的雙截肢殘疾人在同一年,他達到了也北極)

  • 2004-2005:智利的南極探險

  • 2004-2005:唐格拉創建營界

  • 2005-:冰挑戰者探險隊,用六輪車前往南極點

  • 2005-2006:西班牙南極探險隊,在拉蒙·拉蘭蒙蒂的帶領下,利用風箏拉雪橇來到南極冰原

  • 2006-:漢納·麥金德,在南極海岸創獨自生活39天9小時33分鐘的紀錄

  • 2006-2007年:詹妮·雷·加丁尼,57天的滑雪旅行到南極點

  • 2007-:帕特·法爾維領導愛爾蘭隊到達南極,滑雪1140公里;在2007年8月愛爾蘭極地探險家如沙克爾頓和湯姆·克林榮譽格陵蘭島冰蓋不支持的滑雪後,克萊爾·奧莉裡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愛爾蘭女探險家

  • 2007-2008:挪威-U.S.科學穿越東部南極洲

  • 2007-2008:英國軍隊,南極探險隊

  • 2008-:託德卡·邁克爾,集海岸極獨奏/支持39天的紀錄,7小時49分鐘

  • 2008-:委內瑞拉第1次科學遠征南極洲

  • 2008–2009:雷·扎哈布、凱文和理查德·韋伯探險

  • 2009-:阿塞拜疆科學考察

  • 2009-:卡巴斯基南極聯合探險,最大和最具國際婦女滑雪到南極點

  • 2009-:委內瑞拉第2次科學遠征南極洲

  • 2009−2010:羅斯海塞西莉·斯科格和雷恩·沃特斯,不支持/無助的南極滑雪穿過伯克納島到南極點

  • 2010-:第一輪橫斷交叉和第一生物燃料前往南極點的車輛

  • 2010-:委內瑞拉第3次科學考察隊前往南極洲

  • 2011-:委內瑞拉第4次科學考察隊前往南極洲

  • 2011-2012:塞巴斯蒂安·基蘭、埃裡克·麥克奈爾·蘭德里,只用風箏和滑雪板從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極,從南極點到大力神灣

  • 2011-2012:次級方案,英國服務南極考察隊

  • 2011-2012年:遠征拉蒙,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完成

  • 2012-:艾斯頓成為獨自滑雪穿越第一人,在南極洲僅使用個人肌肉的力量,以及僅過南極洲的第一個女人。她的旅程開始於2011年11月25日,在萊弗裡特冰川,並持續59天,全程1084英里(1744公里)

  • 2012-:委內瑞拉第5次科學遠征南極洲

  • 2012−2013:亞倫·林斯道成為美國的第二次獨自滑雪從大力神灣到南極點的人,他原本的計劃是往返但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像所有其他的探險隊今年無法回家的旅程

  • 2012-:埃裡克·拉森,試圖從海岸到南極點騎自行車。一季度完成的距離

  • 2012-:格蘭特·庫爾幹隨著脊髓損傷的第一人,“推”自己地理南極

  • 2012−2013:沙克爾頓百年誕辰,詹姆斯在亞歷山大·沙克爾頓的旅程重新探險。6位英國和澳大利亞探險家完成了“雙程”2013年2月10日800英里從象島到南喬治亞島的旅行,穿越後山

  • 2013-:委內瑞拉第6次科學遠征南極洲

  • 2013-2014:本·桑德斯和塔爾卡使第一次完成特拉諾瓦遠征,首先採取羅伯特·斯科特在1912年1月的路徑,105天、1801英里返回南極點的腳是有史以來最長的極地之旅

  • 2013-:帕克·里奧託·道格拉斯·斯托普試圖在2013年12月威利斯的應變能力考察,建立一個“海岸極”速度記錄通過理南極在快英里每記錄從大陸開始內部而被託車小時的滑雪板

  • 2013:安東尼·金曼在南極點教師獨奏使命,期間他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來自全國各地的英國,在南極使用世界上第一個無人機拍電影

  • 2013:瑪麗亞·萊耶爾賽塔姆完成了從東海岸到南極點第一次坐三輪車

  • 2013-14:劉易斯·克拉克(16歲61天)由卡爾·阿爾維(30歲)帶領,成為最年輕的徒步從南極海岸在大力神灣的南極點人。他的探險隊在英國王子的信任和他的支持下,愛爾蘭啤酒世界紀錄(吉尼斯)認可

  • 2013-14:丹尼爾·伯頓,完成第一個騎自行車從海岸到南極點

  • 2013-14:克里斯·特尼帶領一支探險隊,題為“莫森精神”,旨在突出海冰下滑的原因氣候變化。探險隊被遺棄時,俄羅斯的船卡在了異常大量的海冰

  • 2013-:12月遠征7,斯科特·布蘭迪所帶領的團隊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東向西穿越四輪驅動車從新拉扎列夫站到羅斯冰架通過斯科特-阿蒙森南極站。遠征7的物流計劃,包括提供援助與傷員同行探險,這是在北緯88°美國從羅斯冰架的遠征7隊回到新拉扎列夫站,經同一路線的要求

  • 2015-16:亨利·沃斯利,在試圖完成第一個獨自穿越南極時遇難

  • 2016-17:英國矛17部隊,從一個6人的團隊儲備順利完成全穿越南極洲。他們11月16日開始從大力神灣,抵達南極點,在聖誕節那天,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導線到達羅斯冰架在2017年1月20日。這次遠征的目的是提高軍隊預備役的輪廓,並履行其他探險家亨利·沃斯利的記憶。該團隊由勞·拉德帶隊

  • 2016-2017年2月7日:邁克·霍恩完成第一次,支持南北穿越南極洲的阿斯特麗德公主海岸(LAT-70.1015,LON 9.8249)到杜蒙特·迪爾維爾站(LAT-66.6833,LON139.9167)通過南極。他2017年2月7日到達極點。總距離為5100公里,覆蓋了利用風箏和57天的滑雪板

——中國的南極科考與探險行動?“歷史脈動”將以一個專題的方式單獨發佈,請對此感興趣的及時關注本頭條號。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塔巴林”主體的風俗畫

【代號說明】

“塔巴林”行動也有譯作“塔伯倫”行動,但幾乎沒有人如此稱呼,因為“塔巴林”是有來歷的。

“塔巴林”是最著名的巴黎街頭騙子安東尼·吉拉德(大約1584年-1633年8月16日)的街道名稱,他在迪金斯廣場與他的兄弟菲利普(蒙多爾)進行了奇妙的對話,在1618年之後,他通過出售庸醫藥品獲得了數年的收穫,從而獲得了豐收。街頭劇院是一個流行劇院,在一個帶有幕布背景的簡易舞臺上,是一個手風琴和一組提琴的音樂。更為正式的當代表演僅限於皇家宮廷或由勃艮第酒店管理,該酒店由中世紀的協會主持,該協會擁有巴黎戲劇表演的獨家經營權。

當代的木刻藝術家以一個小丑的衣服展示了“塔巴林”,但是他帶著勇敢的小鬍子和尖尖的鬍子,拿著一把木劍,就像他的遠方傀儡後裔“衝床”先生一樣——這會讓他絆倒——並且戴著一頂柔軟的灰色氈帽在他輕巧的手指上呈現出無數有趣的形狀。來自法國“戰袍”的“塔巴林”表示,“如玉”穿著的喜劇藝術形象的短斗篷。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塔巴林作品全面清單的標題頁,1622年

在其他精彩的每週演出中,特別是他的妻子。在這些作品中,他根據當時對法國宮廷有趣的喜劇藝術劇團的情節開玩笑,以巴黎人的笑話為基礎,為巴黎人帶來了最新的表演,原創禮物即興創作。吉拉德兄弟在1628年左右退休,購買了一個小女孩,並在奧爾良附近以鄉村先生的身份退休。

眾多的鬧劇和對話都歸功於他,而長達一系列廉價的傳單,聲稱是他的完整作品,早在1622年就開始出現。除了“塔巴林”以外,他的著名的帽子——“塔巴林氈帽”可以捲成各種各樣的品種,是兩個老人盧卡斯和皮法尼,他們的回聲在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仍然響起,而智慧和自力的女士弗郎西斯科尼和伊莎貝拉則依然迴響。一個福塔斯坦老兵(基於羅馬喜劇的數英里的榮耀)命名為“卡皮泰納·羅多蒙特”,將他的名字命名為法國戰區的羅門蒙塔德,這是一個誇張而自負的誇張自信,虛偽的威脅和謾罵。莫里哀和拉·方丹都讚揚了他,他受到“塔巴林”傳統粗糙的快速反應的影響,他在博伊洛和伏爾泰逝世後很久也就談到了他。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街頭的塔巴林劇院,由亞伯拉罕·博斯刻記

“塔巴林”成為法國任何街頭攤位的幽默表演者——與中國相聲早期形態有些類似。它被當作一個歌舞劇場,被保羅·科林的海報形容為20世紀20年代的不朽之作。

天曉得,英國人竟然以小丑表演為國家探險的行動冠名!


【精彩往期回顧】





“塔巴林”行動:衰敗的帝國也是帝國,對領土的貪慾始終不熄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