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本文由铖然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作者吴昊。

年轻人当道的汽车消费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目前所有品牌都迫切想要知道的。从年轻群体的思维方式以及用车习惯来说,技术无疑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毕竟这是一个光有好看的皮囊,并不能使人彻底转粉的年代,对于汽车而言,更是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里,德系车都是技术的象征,但随着斯巴鲁、本田等品牌在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日系技术流派正在不断壮大。在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紧凑级SUV市场中,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CR-V就是两台在技术层面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和AWD全时四驱,一直以来都是车迷和用户心中的神物,而本田的地球梦科技也被广泛传颂,其人气和销量都相当可观,所以森林人和CR-V之间的较量就格外引人关注。为此,我们找来了这两台日系技术流产品,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测,看看谁才是综合能力更强的公路SUV。

日系技术流派的集大成者

说起这两台车的技术,相信很多朋友会和我们一样,首先从机械素质入手,先来说说以操控著称的斯巴鲁森林人吧。此次我们拿到的是斯巴鲁森林人的2.5i尊贵导航版,它还是带EyeSight功能的全车系次顶配(事实上它已经是2.5L排量车型的顶配)。它的动力总成由2.5L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CVT变速箱以及AWD全时四驱系统组成。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这台2.5L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的最大马力为171Ps,最大扭矩为235N·m,它并没有加入时下流行的直喷技术,所以从账面上来看,这台发动机并不算特别抢眼,不过在配合可以模拟6个前进档位的CVT变速箱之后,斯巴鲁森林人整个动力系统在平顺性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快速响应和顺畅的输出特性,让参与测试的每一个驾驶者都感到极易上手。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这套动力系统在感官上并不能带来非常震撼的加速感受,但这并不代表2.5L的斯巴鲁森林人是一台慢车,它更擅长用波澜不惊,但又绵密持续的出力方式来完成各个速域的加速表现。即便如此,森林人还是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主要就是得益于水平对置发动机带来的低重心,在配合AWD全时四驱后的畅爽操控感。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作为主打城市公路性能的SUV,斯巴鲁森林人的确在操控上有两把刷子,在城市游走的过程中,低重心的特性让森林人在来回并线时的车身姿态更显自然,快速过弯时对于侧倾的抑制也比较明显,并不会出现人仰马翻的情况。因为采用了AWD四驱系统,所以在过弯时,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森林人并没有前驱车那种前轴的拖拽感,整个车身以非常顺滑的方式完成了过弯。再加上斯巴鲁对于整个转向系统的调教,森林人的操控感的确让人上瘾。

再来看看搭载了全新地球梦发动机的本田CR-V,此次参与测试的CR-V是2017款 240TURBO CVT四驱尊耀版,也就是整个CR-V车系搭载1.5T发动机的低配车型,它的动力总成由1.5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CVT变速箱以及适时四驱系统组成。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从账面数据来看,本田CR-V的这台1.5T还是非常抢眼的,它拥有193Ps的最大马力和243N·m的最大扭矩,并且从2000rpm到5000rpm,这台发动机都可以输出全扭,所以我们在测试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它带来的感官刺激,油门到底后涡轮增压满压时的爆发力,的确仍然非常过瘾。不过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台1.5T存在一定的涡轮迟滞,在低转时的表现并不会让驾驶者特别自信。并且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比如说弯前制动泄压后,如果没有出色的驾驶技巧,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不会像自然吸气那样,拥有动力随叫随到的表现,它需要驾驶者耐心等待涡轮的重新起压。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本田CR-V搭载的是一套适时四驱系统,这套四驱系统的优缺点相对明显,优点是在普通模式下驾驶,它会完全按照两驱的模式工作,所以在经济性上,会比全时四驱的结构更有优势。但是在前轮出现打滑,需要后轮及时进行动力输出的时候,它的响应速度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曾多次尝试高速过弯,其弯中的动态表现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前驱车特性。

从机械素质的角度来看,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CR-V都是日系技术流派的集大成者,前者在动力系统平顺性、底盘操控性上的优势比较明显,而后者则在动力系统上给予我们更多的惊喜,他们代表了不同的“驾值”取向,斯巴鲁的过弯能力和CR-V的直线性能都让人印象深刻。

城市SUV对安全性的苛求

作为一台城市SUV,虽然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CR-V的日常通勤不会遇到非铺装路面的挑战,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道路,安全性依然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所以我们也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两台车主被动安全性能,并作出全面的对比。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在被动安全方面,斯巴鲁森林人配备了主副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帘以及膝部气囊,本田CR-V除了膝部气囊外,整体水平和斯巴鲁森林人一致。在主动安全方面,像基本的ABS、EBD、ESP等电子系统两台车都悉数配备,在一些高科技配置方面,两台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斯巴鲁森林人搭载了EyeSight系统,这套系统集成了PCB防碰撞主动系统、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系统、起步油门误操作系统、车道偏离修正辅助和车辆摆动警告等功能。本田CR-V则搭载了Honda Sensing 安全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了LKAS车道保持辅助系统、ACC带低速跟车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CMBS碰撞缓解制动系统、RDM车道偏移抑制系统。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森林人的EyeSight可以利用搭载彩色传感器的双目摄像头来进行距离、形状、移动速度的精准判断,其防碰撞系统可以实现完全的制动,直至车辆静止,其ACC也支持全速域的跟车限距,并且也可以实现“跟停”操作,而车道偏离修正辅助虽然不能完全代替驾驶者的转向操作,但是其对于驾驶者的辅助,以及危险情况下的提醒方面,还是体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本田CR-V的Honda Sensing也可以实现类似于斯巴鲁森林人的主动安全功能,但是其采用的硬件标准和森林人存在着一些差别,CR-V采用的是结构更为简单的单目摄像头,这套安全系统的硬件和沃尔沃CitySafety系统有些类似,只是在判定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单目摄像头相比双目摄像头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说对于距离和障碍物的判断精准性,双目摄像头显然要更胜一筹。在实际对比测试中,本田CR-V在障碍车突然出现后的反应,并没有斯巴鲁森林人来得这么迅速。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打个比方,同样以60kph速度跟车,如果突然有障碍车插入队列,森林人的反应速度会比CR-V更快,实现制动的时间更短。在驾驶者自行变换车道,并重新选择跟车对象后,森林人恢复ACC模式的速度以及所需要的距离,都要比CR-V更快、更短。

不管从被动安全性,还是主动安全性,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CR-V都体现出了能够让驾驶者充分信赖的强大实力,尤其是主动安全科技配置,它们不仅降低了城市行车的风险,也大大缓解了驾驶者产生疲劳的概率,是非常实用的安全装备,从硬件配置和实际表现来看,斯巴鲁森林人EyeSight系统要更胜一筹,这套系统也是笔者目前所测试过的ADAS辅助驾驶系统中,非常领先的一个了。

完美家用车的定义

在机械性能和安全性上都有了上佳的表现之后,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CR-V之所以能够成为细分市场极具号召力的产品,这和他们在实用性以及舒适度上的竞争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从尺寸上来看,森林人的车长达到了4610mm,CR-V也有着4585mm的表现,这是两台车内部空间的有力保障。并且从空间的实用性来看,两台车都能实现后排座椅的比例放倒,并且后排座椅的角度也都可以调节,整体的空间实用性非常强。尤其是其斯巴鲁森林人,它的后排标准腿部空间达到了830mm,相比CR-V的750mm而言更为出色。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谁才是最具“驾值”的日系技术流SUV,全面评测森林人& CR-V

从配置方面,以斯巴鲁森林人2.5L顶配和本田CR-V 1.5T顶配的标准来看,森林人拥有方向盘换挡、方向盘加热、8寸触控大屏、大灯清洗、后视镜记忆等配置优势,而CR-V则在抬头显示、主动降噪、腰部支撑调节、氛围灯、后排遮阳帘等配置上更胜一筹。从家用车的角度来看,两台车的配置水平都不错,能够满足家庭用户的各方面需求。

写在最后

通过全面的测试和深度的体验,我们一致认为斯巴鲁森林人和本田CR-V都可以完美的代表现阶段最具技术实力的日系SUV产品,它们在机械性能、安全性、实用性和舒适性上体现出来的竞争力,的确领先了很多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如果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并站在“驾值”这个最为用户和粉丝关注的点来谈论,斯巴鲁森林人的无疑更胜一筹,它的水平对置自吸发动机加全时四驱的组合,不仅在操控性上更有竞争力,其可靠性也依然代表了日系车最高水平。(文/吴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