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盛夏到了,魚類的生長高峰期也就到了。盛夏是魚類食慾最旺盛的季節,也是垂釣最佳的季節。說起釣魚,人們首先就會想到魚餌,進而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漁具店裡花花綠綠的各種包裝,選什麼好呢?還有人會在第一時間冒出一個疑問:有啥好配方分享嗎?其實野釣這事,魚餌是最好解決的,能作為魚餌的東西很多,甚至就在你的身邊。這種天然的、半天然的餌料足可以應付任何水庫。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玉米

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種餌料,價錢便宜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但是效果有目共睹,湖庫之內大小通殺,縱橫南北無不靈驗。即使它在漁具店內被各種包裝包裹著,味型和工藝各不同,其最重要的共同點也都是以玉米為基礎。玉米粒使用廣泛,效果絕佳,這東西像蚯蚓一樣,我們都太熟悉了,本文就不過多解讀了。我要著重介紹的是大家不常用的純天然的原生態餌料。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田螺

之所以第一個介紹田螺,是因為田螺更易得,到了水庫只要隨手翻翻腳下的石頭就會捉到很多,而且它更符合我的要求——擅於釣大魚。

田螺這東西很好用,我經常用田螺在水庫釣鯉魚,我用得喜氣洋洋,可當我向朋友推薦的時候,卻得到了一個這樣的信息:我也沒少用田螺,可一條魚都沒釣到。我分析,造成用田螺釣不到魚的原因有二,一是使用不當,二是缺乏守候的精神。

用田螺作釣餌只有兩種掛鉤方式,一種是帶殼掛鉤,另一種是敲碎外殼只掛螺肉。帶殼掛鉤針對的是10斤以上的大魚,這種體型的大魚已經習慣了進食鮮活的田螺,去了殼會引起它們的警覺,帶著螺殼才更有欺騙性。帶殼田螺的掛法是,用鉗子把螺殼下面的裙邊掰掉,使螺肉能夠露出大約一個鉤條寬的縫隙。

有的人喜歡用鉤子按田螺的最大直徑把田螺整體貫穿,我不主張這樣。田螺肉的韌性很大,鉤子穿過的越多,刺魚的麻煩就越多,會造成刺魚不牢,導致跑魚。我只是把鉤子穿過田螺直徑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按咱們釣魚人的話說,這麼做不擋嘴。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關於去殼掛鉤,前幾天我看過一篇文章,一個釣友說掛螺肉的時候一定要去掉田螺的內臟。當時,我不動聲色地把這篇文章轉到了朋友圈,什麼都沒說。結果,在兩個小時之內,我天南海北的釣友討伐之聲鋪天蓋地地襲來,要知道他們都是用田螺釣大物的高手。他們的觀點和我不謀而合,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去掉了田螺的內臟,就等同於用面餌時不霧化一樣。

去掉田螺內臟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擔心螺肉後面拖著的那條死蚯蚓狀的腸子礙事。要知道,我們用田螺釣魚,目標魚都不會太小,就算是半斤的鯉魚也完全可以把整個螺肉一口吸進去。所以,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另外,可別小看了田螺腸子的作用,腸子裡面的東西在水下會不間斷地緩慢擴散,作用相當於面餌的霧化,能起到非常關鍵的誘魚作用。所以,田螺的內臟不是累贅,反而是垂釣必不可少的。

除了使用不當,田螺不上魚還有一種原因,即沒有守候精神。要知道,水庫魚的密度都很小,不會有哪種靈丹妙藥入水就被魚瘋搶,有的地方釣鯉魚一天都沒有幾口,甚至幾天都沒有一口。所以,你不論用什麼餌,都要堅定地死守下去,不能因為個把小時不咬鉤就放棄。

用田螺垂釣其實很簡單,可是總有人把這個過程複雜化。我舉兩個例子。有人在用田螺打窩時用量比較大,於是買來田螺,這本身沒什麼。可是,他偏要把買來的夾雜著淤泥的田螺沖洗乾淨,看得我心疼,洗淨的田螺效果已經打折了。我說那些淤泥本身就有很好的誘魚效果肯定沒人信。

但是,30年前我曾見識過南方有一種傳統釣法叫“踩灘”,就是人下到淺水處,用腳不停地踩踏,把下面的水攪渾,然後用短竿釣。這種釣魚方式和我們保持釣點安靜的思路截然相反,卻行之有效。這種釣法的精髓在於把腳下的淤泥攪起來、擴散出去,形成誘魚的效果。買來的商品田螺身上依附的都是腥臭的黑泥,這種腥臭本身就是野魚覓食所尋找的信號源,洗淨了,太可惜了。

還有一種做法也嚴重影響著田螺的效果。有的人用田螺作釣餌之前,不但要把田螺洗淨,還在鮮活的田螺中倒入小藥,使田螺充分浸泡。對於這種做法,崔秉亮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洗了個海水澡是不是人肉也變鹹了?不會吧。把田螺放在小藥中浸泡,田螺就變成小藥味了?也不會。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我對小藥泡田螺的理解是,畫蛇添足。用田螺釣魚,對象魚通常是那種野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魚,它們從小到大已經完全習慣和適應了土生土長的田螺,人為地加入了其他味道它們完全不適應,也不會買賬,甚至會產生警惕。所以,對田螺泡小藥這種做法,我給出的結論是畫蛇添足。

理論上說,河蚌和田螺同屬於軟體動物,河蚌肉完全可以替代田螺,但是我通過實踐發現,河蚌肉對鯰魚和青魚的效果遠超過鯉魚,可能是鯉魚進食堅硬的河蚌不夠專業吧?也可能是我的試驗水庫不多,而每個水庫的魚情不盡相同的原因吧?或許有的水庫的大鯉魚會喜歡河蚌肉,釣者值得一試。

河蝦和小魚

這兩種小東西也是我常用的餌料,尤其夜釣時,我總會試試它們。我盛夏釣魚的裝備中始終有兩樣工具,一個蝦籠子,一個小眼抄網。蝦籠子就是撈河蝦和小魚的,至於抄網,一會兒再說。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蝦籠子,白天撈小魚,晚上撈小蝦,作用妙不可言。撈小魚的第一個目的是用於偵察,看看小魚的品種和數量。這關乎我的用餌類別和狀態,甚至可以左右我的用餌思路。比如麥穗、老頭魚特別多,那麼我在開餌時一定會考慮它們對面餌的破壞因素,晚上小魚安靜了,我就用這兩種小魚的肉作釣餌試試。按照我的經驗,水庫裡哪種小型生物多,那麼該水域裡的魚就很可能以這種小生物為主食。

說到用魚肉作釣餌,一定會叫人聯想起鯰魚、嘎魚、翹嘴之類的肉食性魚類。沒錯,釣這幾種魚,用小魚肉的效果遠勝過蚯蚓,但個別水域裡的鯉魚和鯽魚也會偏愛這口。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我曾在一座水庫發現了這個秘密——入夜後使用手竿,用魚肉掛鉤,鯽魚連口。去年6月初,我又去了該水庫,晚上和當地玩海竿的釣友喝酒,那個釣友神秘地告訴我:“這裡的鯽魚才大呢,上次我一夜釣了九條,重11斤,還沒算鯉魚,但是你們釣不到。”我問為啥,這哥兒們神秘地告訴我:“這裡的鯽魚和鯉魚都吃泥鰍,你們用蚯蚓肯定不好使,哈哈!”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於是,我回釣位抓了一把白天準備的老頭魚給他,讓他試試這個。我告訴他這東西的肉段可能比泥鰍好使,因為這水庫里老頭魚極多,這裡的魚打小就吃老頭魚的魚卵,再大些吃老頭魚的幼苗,長大了就會吃大的老頭魚,它們更喜歡老頭魚而不是泥鰍。第二天,他臨走的時候特意到我釣位彙報成績,人還沒走到跟前,先挑起大拇指:“大哥,你這招真靈啊!”

至於河蝦,我就不做太多的解釋了,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河蝦多的地方,河蝦就是這個水庫的萬能鑰匙,幾乎能釣到除了鰱鱅之外的所有魚種。小河蝦掛鉤釣魚,剩下的拿回去油炸,絕對下酒。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螞蚱

沒錯,就是盛夏季節水邊草叢裡蹦蹦跳跳的螞蚱,有大的,有小的,有綠色的,有土色的。不論大小顏色,它們都能成為魚餌,甚至是非常好的魚餌。我的小眼抄網就是捉螞蚱用的。螞蚱這東西只是捉起來比較麻煩,捉不到太多,所以就要省著用,並且是在晚上不鬧小魚的時候比較好用。

吃螞蚱的魚有很多,肉食性魚類就不用說了,比較喜歡吃素的草魚和武昌魚也特別喜歡螞蚱。有人說,用螞蚱作釣餌要去掉翅膀和小爪子,我覺得小螞蚱根本就沒有必要,大的可以分段掛鉤,吃螞蚱的魚除了小武昌魚,其他的魚嘴都不小,完全能一口吞進。

野釣還用商品餌呢?推薦給你4種天然餌,你身邊就有~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螞蚱在水中會上浮,如果用雙鉤,鉛墜到底兩枚魚鉤容易纏在一起,所以最好用單鉤。小眼抄網還有另一個用處,就是捕捉螞蚱之外的其他草叢小昆蟲,比如數量龐大的小蛾子,但小蛾子對體型稍大的魚類效果不如螞蚱,它們更適合浮釣馬口、小翹嘴之類的小魚。大蛾子可釣大魚。

另外,剛剛冒白芽的麥粒可以釣很多魚種,接近1釐米長的麥芽更招草魚;紅薯(地瓜)也不錯,各種紅薯——煮的、烤的都是高效魚餌,可以摻在面餌中,八分熟的可以切小塊掛鉤;塑封包裝的地瓜幹還可以作為儲備,可在竿包內放很久不變質,以應不時之需;還有隨處可見的水稗草草葉、比較粗的嫩莖或者蘆葦的莖葉、稻穗等等。

可用的天然餌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些天然的東西都是魚類在大自然中最常見的食物,它們的效果遠非商品餌所能比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