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要爆发,西安开发商都得锤胸!

撰文=徐三刀

这事要爆发,西安开发商都得锤胸!

全文2842字,阅读需要6分钟

PART1-放弃地产

让我们放开对地产的偏见,放开难以企及的房价,忘掉楼市的鸡血和悲情的房喷,正式进入一个“城市问题”。

当万科宣布“抛弃房地产”,龙湖更狠,直接抠掉了“龙湖地产”的“地产”两字。楼市究竟发生了什么?话说,媒体狂撩,大型房企预测危机,紧急上岸,为什么恒大、碧桂园还要进入五线城市拓盘?

房地产大佬的高调转型或者无声转型,或许已经透漏出意味深长的信号。

开发商仅仅依靠“拿土地→建房子→卖房子”,利润率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很多房企拼命抢了高价地,结果有没有能力开发,一直留在上账,变成了“黑资产”(不是毒资产)。更多的房企则是拼命周转,一旦停下来就是百病齐发,没钱要命。

“高负债+低利润率+严厉的行业管制+高度不确定性”,成为当前房企必须面对的行业特征。所以,焦虑是普遍的,是全行业的。

因此,当购房者指着房价温度计大骂,气温这么高,工资这么低,没有降温费,还叫人活么?房企也在指着温度大骂,空调有污染,用电成本高,这是要房企老命啊!

PART2-路在何方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信号,开发商纷纷祭出第二套方案,想要“金蝉脱壳”。

就连房企“全国道歉大会”,在抹掉眼泪,深鞠一躬之后,开发商仍然不忘告诉媒体,他们联系了袁隆平教授搞农业,还要强势发展机器人,向全球招募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研究、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

有时候真的看不懂,房企究竟要做些啥?如果是绿地搞“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大科技+大健康”,还能和房地产挂钩,算是一家开发商;碧家搞机器人是要干什么,彻底绝杀置业顾问么,有机器人对答如流,你还招聘置业顾问干嘛?

记得某位专家说,万科不会真正抛弃房地产,房地产是万科的“流量入口”,万科更希望通过这个入口,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最终实现转型。

这话突然一听感觉是没有问题的,但仔细想想也有问题,因为房企不仅搞开发、做社区、玩智能、搞教育、做美容、做娱乐会所、设计法拉第、研究生命技术、卖自来水、造金丝猴、倒手汽油、建地铁、搞PPP,最近发现有些房企开始捞偏门,比如招募养猪合伙人、贩卖外国红酒。

这些好像和地产的“流量入口”不沾边吧?如果说美容行业还能和空间地产有些关联,那么法拉第、生命技术、养猪真的房地产没任何关系。

开发商究竟在干什么,已经完全看不懂了,几年前互联网公司做公寓,开发商抗议说“互联网入侵房地产”;如今,“开发商挽救互联网”之后,又开始抢别人的饭碗了?

所谓的“房企转型”,是不是拿资金跨界砸人,抢别人的饭碗,让其他行业的饭更难吃,钱更难赚?绝对不是,房企转型是“行业降维淘汰,企业升维精进”,如果把“转型”理解为“转行”,与找死无异。

PART3-西安房企

于是,有人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西安房地产企业如此赚钱,有没有考虑转型?西安能否通过房企“转型”,实现城市升级?

此前,王书记指出了西安经济的畸形,2016年“从民间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重看,去年,西安市房地产业投资195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1443亿元,占比73%,比重很大。”而浙江民间投资占房地产的比重为40.9%。

说的再直白一点,2016年招商引资73%都和房地产有关,如果僵局不改,房地产兴则西安兴,房地产衰则西安衰。能否借助房企“转型”释放价值,驱动城市发展,不说提振经济,能否增加一些配套和基建?或者增加一些产业和就业?

2017年以来,西安官方也是煞费苦心,开出了不少优惠和条款,对于西安土地市场规范大刀阔斧的调整。过去,土地市场盘根错节,黑幕较多;如今,土地市场正本清源,市府收权;官方企图以土地为“诱饵”,引进产业“入驻”。

紧握土地资源,把握房企命脉,政府开始要求房企自持商业、竞教育配套费、竞现房比例、总部引进、酒店配套、盖人行天桥......

这些新鲜的土地拍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各区县土地招拍挂做出了示范,但遗憾的是房企即便想拿地,也没有办法给开发区又盖学校又建批发市场又建医院又建垃圾场。能够给西安带来产业的开发商实在太稀缺了。

西安大型房企之中,万科发展的比较全面,相继在曲江、港务区、西咸拿地,做创业园区、企业公馆、综合体,万科在住宅之外,做了不少尝试,比如长租公寓“泊寓”、写字楼、创意园区、教育营地等等。还有龙湖,涉足物业输出、商业运营、长足公寓等等,龙湖公寓品牌“冠寓”,2018年要扩充到3000家门店。

除此之外,还有华润置地,要在曲江、浐灞、国际港务区建造“三大中心”,算上三桥万象城,已经是“四大中心”,在大西安三大主轴线上布局了商业、会议、展会、奥体等多种产业,值得仔细研究。

但如果尝试止步于这些,还远远不够,西安需要大量的产业落位,仅仅只有万科、龙湖、华润的尝试,还略显单薄。

PART4-土地变局

现在西安拿地还处于B2C,官方也缺少配套建设资金,拿地相对比较容易。但按照目前西安土拍条件设定,或将快速进入双边时代,进入一个B2C+B2G的市场

正如亿翰智库董事长陈啸天所强调,“(开发商)开始慢慢帮助政府解决产业痛点,房企已经开始成为国家产业的载体之一”。因为房地产不是一次性售完,房企想要滚动开发,保持长效利润,必须在解决企业自身问题的同时,帮助政府做产业,客观的来说,官方把做产业的任务加在了企业头上,刺激房企发展,形成双边关系。

有这样前瞻眼光的房企不多,因为在解决企业单一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要孵化城市产业,兼顾社会利益。但也

惟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发展,前景广阔。

2012年北京某开发商想要拿地,先得解决市民买菜难,修建“菜市场”;2015年浙江某开发商拿地,官方给出的条件就是配建公共厕所、中水、市政道路等基础建设;除此之外,还有配建立体停车位、配建租赁房等等要求。

未来房企拿地,一定是越来越难,一地难求,有钱也不行。因为,想要拿地,一定是条件苛刻,必须搭配产业,去解决城市“痛点”,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去拿地,这才是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比如农业地产、小镇拿地、科技园拿地、物流园拿地、城市地标拿地、医院拿地、学校拿地、菜市场拿地.......

但我们看一下西安房地产的实际情况,其实是不容乐观的,至少在B2C+B2G落位上,西安与成都、杭州差距很大,不仅是城市能级差距,连思想也有差距。

目前,河北房企“三强”荣盛集团(大地产+大健康+大金融)、华夏幸福(10大重点产业+超100个产业集群)、隆基泰和(地产+物流+清洁能源)都已经进入西安,但除了荣盛在临潼做文旅健康产业之外,似乎隆基泰和只是搞住宅开发,华夏幸福一点没动。

还有一个现象,2017年以来西安引进了不少产业小镇,譬如融创军工小镇、科为翱翔小镇、保利丝路小镇、腾讯的双创小镇、远洋国际艺术臻藏小镇、招商蛇口的丰禾智慧小镇、蓝城小镇等等,都已经签约,却没有一个详细资料流出,无法细述,令人遗憾。

PART5-思维异变

目前,西安土地有多难拿,从大型房企的拿地方式来看,就比较清楚了。

仔细对比一下万科、融创、碧桂园、恒大,你就会发现,如果不是通过并购、联合、参股开发,一旦参与土拍,很容易捧出地王,碧桂园就是典型。还有房企比较洒脱,比如恒大,除了一个悦龙台之外,恒大已经将主力杀入地市级。

当市场进入B2C+B2G之后,我们会发现,西安土地越来越难拿,房企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土地流拍也会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限价关系,很多土地溢价不足以达成预期,索性不做;一方面是“遏制房价增长”,让房企对短周期并不看好,导致消极拿地;另一方面是西安招拍挂限制条件变多,限地价、限房价、竞自持、竞配套费、竞现房、竞廉租房等等,考验开发商的盈利能力,很多甚至在前面设定一个房企TOP50强,能够参与的房企更少。

B2C+B2G是一个大趋势,这需要房企有更高级的思维,诚如一大批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中国金茂城市运营服务商......都是企业发展的新高度,当然反过来说也是一种更高维的拿地模式。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做成,也能够加速城市产业落位。

但西安从来都是一座后知后觉的城市,房企转型浪潮,如何通过房地产“转型”推动城市发展,解决社会就业,积贫积弱的西安,能否赶上这一波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