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首選是消費

也許很少有第二個國家像我國一樣,將收藏提升到了全民的高度。在發達國家,民眾普遍認為收藏是一小撮精英或相關從業者的事兒,與民眾不搭界,而相對落後的國家,則根本沒有收藏這一概念。這理應是件好事,畢竟無論怎麼看,收藏都算是一件信雅達的事,是正面的。可仍舊有不少人把它玩壞了,輕者心態崩塌,重者鋃鐺入獄。好好的一件事兒,竟收得個堪比黃賭毒的惡果,錯的當然不會是這項活動本身,而是人心。

縱觀今日,各路收藏節目目不暇接,買賣平臺層出不窮。然而宣傳的重點,不外乎撿漏、投資云云,使得許多新入行者,抱持的初心便是不正的。可謂一步錯步步錯,問題越積越多,直至壓到人動彈不得的結果。事實上藝術品真的始於投資嗎?確實可以,然而難度很高,且需要深厚的專業基礎,對於普通人來說,連出手的下家都難以尋覓,談何通過交易盈利。更要命的是,許多人連自己購入藏品的真正價值,多寡優劣都含糊不止,在自認為“撿漏”的同時,早就被商家割了韭菜,想要盈利,則更是天方夜譚。
收藏品,首選是消費說到投資,當然首選金融證券,即便如此,連黃口小兒都知道,股市有風險,入世需謹慎,專業性同樣高深,且交割更不易的收藏的投資難度,自是無須多言。可與股票不同,它只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而收藏品,卻是一件動人的實物。因此,收藏應該從心出發,選擇自己喜愛的門類,且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資金進行購買。對於收藏來說,必然消費是第一性,投資是第二性。與奢侈品、美食、戲劇一樣,收藏品滿足的是人精神的需求,對美的嚮往。大家吃了一頓大餐,可能無法奢求將它轉化為票價,而收藏品,不但可以反覆欣賞,在此過程中,它本身的價值更不會損耗。至於投資,則須認準對的商家,有能力的藝術品經紀人幫忙打理,相信也不是難事。


收藏品,首選是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