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现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大众休闲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当人们到达景区大门口时却往往被门票的费用所吓到,动辄上百有甚者数百元的门票让人望而生畏。大家不禁产生质疑,比如悬空寺、故宫一些人文古迹需要的地方需要维护票价稍高也正常,但像一些名山大川等景区从古至今都是开放的,现如今倒成当地赚钱的好方法。 我国门票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高以5A景区为例,我国5A景区的门票动辄上百元,在旺季的时候甚至达到两三百。而据网络资料显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个人门票换算成人民币也只是七十多元,法国埃菲尔铁塔三层也只要九十多人民币。国外的自然景区和公园基本不收费。 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象征性收费,商业性娱乐设施不乱收 费,而我国基本上是名山大川都要圈起来收费。虚高的门票价格提高了游客的出行成本,也将最需要接受文化熏陶的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使景区的公益属性得不到发挥。 免费参观和门票价格随意上涨向两种极端发展 一方面发改委有限价规定,避免景区价格大幅提高,但是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却仍然不断上涨。那景区的门票到底如何制定呢?

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旅游景区门票的内涵与功能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旅游景区产品,其门票的定价与其它商品的定价不同,需要综合考量多重因素,要在维护景区正常运行的同时,发挥其经济和社会的功能。

经济价值,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即使不能完全体现实际价值,但也具有价格的基本功能,可以通过门票价格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它与其它同类景区相比,自身在市场需求、文化品位、资源总量上的差别,而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门票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不仅能够为景区日常维护与运营提供经济支持,也能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助力。

社会价值,旅游景区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门票价格承载了社会福利方面的非经济功能。但是一方面为了确保能提供给游客良好的游览条件,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景区环境和资源,这都必须通过控制游客数量来达到目的。而景区在不同时期的游客数量可由门票价格加以控制。因此,门票价格的制定需要多方位考虑各种因素,达到实现景区效益、满足社会福利、符合生态承载力的多重要求。

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旅游景区资源中的基础设施、服务接待、营销开发等都是由人的劳动来完成的,它们就是生产该旅游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成本。这些劳动是不能免费而应获取报酬的。这样一来,旅游景区可以根据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成本来对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价,并依照各种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来制定门票价格。

在经济学中,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价格的变动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供求关系同样影响其门票价格。但是跟普通产品不一样的是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及一段时期内的资源稀缺,导致市场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从而门票价格就会不断上涨。特别是部分垄断性的景区,刚性需求旺盛,景区就会根据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而调高门票价格。尤其是旅游旺季,如国家法定节假日。

生态的承载能力

以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为宗旨的生态补偿和以经济手段调节相关者利益的制度与安排,都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假使对门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考虑对游客人数的限制,却只是考虑所定价格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导致旅游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减小,甚至于连旅游污染物也无法自我净化和吸收,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到景区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通过门票价格可控制游客数量。另一方面如果出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种情况,社会经济系统就必须作出生态补偿。所以,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在计算的时候,既要考虑物资成本和劳动成本,又要考虑资源环境成本。

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游客心理效用

旅游资源因为其稀缺而且为了满足人们在审美方面的欲望和需求才具有价值,但价值的大小会随不可能直接度量的人们的认知发展而变化。所以,门票价格既要在“贵得有理由”和“一 文不值”中找到平衡点,又要随人们的认知变化而有所浮动。

“门票经济”严重

一些学者认为,“门票经济”就是在特定的旅游市场内,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者将门票作为其盈利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来源方式。在许多地方,有关旅游部门只要发现一点自然景观或人工建造景观,就马上圈起来收费。“园中园”重复收门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完全将旅游经济转化成了“门票经济”。

另一方面,像杭州环西湖公园从2003年开始免票,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据悉,从2002 年到2012年这十年间,西湖已经陆续取消了多个景点的门票,时至今日,免费开放的景点已达到了130多个,占景点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导致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景区自身管理体制缺陷是根本原因是景区自身成本虚高,管理制度也是由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经纪人制定,在制度存在漏洞或缺乏有效监督时,定价者在攀比心理和从众行为的影响下,往往会有意的隐瞒信息,致使旅游景区门票的价格悄悄上涨。地方政府过分追求景区财税收入是推动因素在景区管理权限下放后,地方政府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的起到了主导作用。向上调整景区的门票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意味着地方的经济会出现新增长。因此,地方政府衡量景区经营好坏的主要标准往往是旅游景区门票的收 入,把门票收入作为了地方的部分收入来源,而忽略了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所以,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成为了门票价格上涨的推动者。

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价格听证制度不完善随意涨价,说明我国的门票价格监管制度有问题,听证会制度有待完善。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对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商品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要进行听 证。但是有些听证会的暗箱操作成分也很大,听证代表和利益集团勾结的现象时有发生。听证会往往成了过场会,逢听必涨。 旅游景区法律体系欠缺,我国现今存在的条例法规往往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颁布的,相隔时间过久,期间虽然也经过修改,可仍然不能满足现状的需要。

关于景区门票定价的建议

增强机构独立性,明晰产权针对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成为推动门票价格上涨的主力,我们要增强管理机构自身的独立性,在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下,让景区自行使用门票收入,促使地方政府放弃“门票经济”,把目光转移到借助旅游产业链来拉动地方经济。同时,旅游景区不能单单依靠抬高门票价格以实现门票收益最大化,因为这样景区总利润肯定是不能实现最优的。景区只能通过门票价格略低于门票收益最大化的价格来增加游客数量,从而带动景区相关产业消费,促进增加景区的总利润。因此在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中, 标准不应是门票利润最大而应是景区产业总利润最大,追求景区产业总利润最大化才是合理的目标。旅游景区经营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引游客,要注重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发展购物旅游,走良性竞争的道路,而不是单纯依靠门票经济来坐吃山空。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景区资金来源多元化景区资源是大自然的赠与,为全人类所共有,其经营也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景区旅游收入、国家补贴、企业广告甚至发行股票等都应成为旅游景区的资金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也具有社会福利性,特别是那些公共性旅游产品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古迹等)更是如此。因此,旅游业也可效仿教育医疗等部门,建立“旅游基金组织”,接受社会 团体、个人的捐赠。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努力完善听证会制度为了避免随意决策和非正常因素影响,加强社会监督。应当制定切合实际的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和规定,使价格听证会代表具有更强的代表性;要增加价格听证会的覆盖面,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提高各方面的透明度,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自然景区频现天价门票,如何收费才合理?

关于环保时评

环保时评,为您提供新鲜、准确的环保信息,犀利点评环保热点,专业回答环保问题。生态文明进行时,环保永远在路上。搜索环保时评或ecocomment关注即可。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处与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