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道家哲學境界,人生如茶是一個動態比喻詞, 道家把人的一生艱辛經歷過程濃縮於一壺茶水中。品茶人都知道:頭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華、四道清甜韻味暇。因此把少年期的涉世茫然用剛沏泡的頭道茶水的渾濁來形容,應該屏棄泡沫,沖洗茶具,才能讓後敘的茶湯清澈見底,韻味有神!把人生青壯年時期比作二道茶,是因為二道茶才開始飲用,而二道茶水含茶鹼和茶多酚最多,同時還並夾有或多或少的其它雜味,所以喝起來有帶有較濃的青澀苦味,所以用這種二道茶水的青澀苦味,來形容人生青壯時的打拼艱辛期。品茶時的第三道茶水,才是真正的茶葉好壞的韻味體現,這道茶湯最醇,最甘甜,是最有韻味的,所以用這道茶來形容人生中年後的成果收穫期是最恰當不過的。茶葉沖泡到第四道茶湯時,茶水清淡韻暇,會讓人回味留戀前一道的神韻清爽。因此,用第四道的茶水來形容人生步入老年時期的生活清淡,泛味,也正因為這樣,所以老年人常會跟人分享青壯年時期的打拼經歷,和收穫成果的喜悅!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細細的品味,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寧靜,深入細緻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樣,酸甜苦辣。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

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一個人的獨處的時候,泡一杯清茶,看著杯中的嫩葉,輕柔緩慢地舒展,彷彿一片小小的森林濃縮在茶杯裡,生機盎然。聞著淡淡的茶香,輕輕地抿一口茶,餘味綿長,先苦後甘,只一夜,風一吹,便滿眼的綠,那種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醉了,真的醉了。茶亦能醉,喝茶喝到醉,茶不醉人,醉心。

茶醉不同於酒醉。酒醉,能使一個清醒睿智的人變成一灘稀泥,失掉理智,失掉尊嚴,變得糊塗和混沌。茶醉則是一種心靈上的愉悅,精神上的迴歸,非清淡雅緻之人不能體味其中的好。

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