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港vs重庆斯威复盘:输出和辅助的轮换

当中超的前两名先后失足的时候,上港“弯道”实现了追击。当然“弯道”是因为比赛的过程非常曲折。胡尔克和埃尔克森都变成了辅助英雄,而武磊在破纪录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埃尔克森——从输出到辅助

只有在艾哈不能出场的情况下,埃尔克森才会得到机会。要撼动胡尔克和奥斯卡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埃尔克森的出场现在显得非常尴尬,这种从输出到辅助的变化很被动。

在板凳上消耗的日子,让埃尔克森攻城拔寨的能力大不如前,但不能抹杀他在阵地战和反击中的作用。阵地战中的埃尔克森可以牵扯防守球员的注意力,给其他人带出空间,武磊进球的前后都有他积极跑动的身影;反击中,埃神可以作为第一接球点进行接应。相比于胡尔克作为始发点进行进攻,他的接球分球更加有效率,而胡尔克往往选择带球和分球给奥斯卡,这样即使在人数占有的情况下,也不能将以多打少变成优势。

虽然埃神似乎逐渐在从“输出型英雄”转为“辅助性英雄”是一种无奈。但是埃神的存在可以有效为喜欢带球的球员(胡尔克、奥斯卡)拉扯出突破的空间,也可以为善于捕捉战机的球员(武磊、吕文君)赢得机会。另外,埃尔克森在场上于国内球员的配合更加密切,让球队更加整体。所以,虽然埃神在比赛中浪费了大量的进球机会,但是这样的进球机会也是他通过跑动获得的,杀手的本性依然存在。在一定的比赛之后,他的杀手嗅觉也会回来。

上海上港vs重庆斯威复盘:输出和辅助的轮换

埃尔克森:天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转型成“喊麦型前锋”…...

中后场的问题

从佩雷拉的排兵来看,在奥斯卡和胡尔克健康的情况下,埃神和艾哈会分享一个外援的位置。所以一旦埃神上场,上港的中后场就会有很大变化。

中后场的变化会带来很大的隐患。后腰上蔡慧康通常锁定一个位置,另一个位置就需要有能够出球的后腰。后腰的出球问题在埃里克森时期就是一直想解决的:于海客串后腰。客串后腰的于海,具有出球能力,但是在防守中却漏洞百出。最终埃里克森的答案是:国内球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于海回归左后卫后,多名国内球员都有在后腰上的出场记录。但是两者在后腰上的组合都无法解决防守和出球的平衡问题。而这场比赛中,对手在前场的打得有声有色,一方面和重庆的打法有关,另一方面和后腰位置上的顾此失彼也不无关系。

尽管上港目前为止丢球数排在倒数。但后防线上,除了颜骏凌是值得信任的之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问题。就拿这一场比赛来说,王燊超的右路几乎可以用“被打爆”来形容。石柯和贺惯的这一对中后卫有着先天的不足:面对强壮的前锋,身体不够用;面对矮小快速的前锋,速度又不够用。面对又高又快的,这就有点尴尬了……所以经常能够看到王燊超和于海内收之后,进行保护的场面。

上海上港vs重庆斯威复盘:输出和辅助的轮换

胡尔克——充当辅助英雄也不错

一个数据也许能够反应胡尔克的变化。

上海上港vs重庆斯威复盘:输出和辅助的轮换

对阵山东鲁能的比赛,上港打得非常“拧巴”。场面和最终的比分都非常“干涩”,完全没有世界杯结束后,长期没有比赛的“饥渴”。

近几场比赛,胡尔克的转型非常明显。触球数量的下降,传触比的升高显示了胡尔克在拿球之后转变为传球为先,另外在这样的比例中威胁球的次数也在升高。光看对阵重庆斯威的统计,如果不是他最后时刻的助攻,我都不相信他上场了,因为他竟然没有射门。另外从失误和盘带上来看,从12次下降到了6次,失误的下降和盘带合理性的提高不无关系。

加上对阵北京人和的比赛,胡尔克转型的效果非常明显,而球队的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从根本上来说,胡尔克的转变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内球员。最为明显的是武磊,在赛季初的爆发之后,有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期,而到现在的爆发,胡尔克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

上海上港vs重庆斯威复盘:输出和辅助的轮换

(胡尔克:不就是做个辅助么……)

自从东亚冲超,这支队伍在成绩的压力下和其他中超球队一样,越来越追逐巨星效应,根宝时期的“接传转”早已经没有了踪影。而在胡尔克等巨星加盟之后更加明显,但如果胡尔克一直能如此“刘禅”下去,他就是一个加强版的孔卡。这样的话,奥斯卡位置后撤协助出球,蔡慧康扫荡,加强版“孔卡”负责前场,埃尔克森、吕文君、武磊、陈彬彬、于海等,横向和纵向上的控制力和攻击力也是足够了。

这画面有点美,我的键盘已经开始“浪的飞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