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刹,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潭柘寺很多人都知道。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是因为寺后面有龙潭,山上又有柘树,所以在民间人们一直称它为“潭柘寺”。关于潭柘寺也有这很多传说,一座千年古刹潭柘寺,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蕴含着中华的博古文化。

一座千年古刹,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潭柘寺

一提起潭柘寺人们都会想起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句话从何而来呢,那要说民间的一个传说了:早年间,在北京、天津地区有一条恶龙,经常使这里发生旱灾涝灾,民不聊生。

一座千年古刹,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当明朝准备从南京迁都北京时,明朝的开国宰相刘伯温奉旨修建北京城,决定除掉恶龙精通奇门遁甲、天地五行的刘温伯活捉了恶龙之后,镇压在了北新桥下,并且用一支箭作房屋的大梁修建了潭柘寺,箭头直指恶龙的咽喉。自此,人们才能安心在此敷衍生息。据说,后来在北京城里修建皇宫时,都必须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这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来由。而那句“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又是怎么来的呢:传说这条恶龙被刘伯温活捉,镇压在了一座桥下。

一座千年古刹,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恶龙问刘伯温:什么时候放了我?刘伯温回答:等此桥旧了。说完就提笔在桥上写了“北新桥”三个字,恶龙一看,这桥永远是新的,自己永世不得翻身了,便扬言道:你是个人,你能活多少年,你死后我定要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刘温伯一听这话赶快在潭柘寺里建了一个大烟筒,在上面刻这潭柘寺三个字,又在北新桥下面刻了北京城三个字,若干年后刘温伯死后,恶龙果然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但幸亏刘伯温早有防备,恶龙烧的是潭柘寺里刻这潭柘寺三个字的大烟筒,水淹北京城的水也只淹到北新桥下刻着北京城三个字的地方。

一座千年古刹,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事实上,潭柘寺传说故事之所以如此神奇,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它千百年来皇家寺庙的身份和地位。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寺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身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

一座千年古刹,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潭柘寺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它的建筑艺术,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其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