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陪读,是很多家庭普遍关注的话题。

比如这个暑假,小妙就听说,有的家长每天下班后就坐在孩子书桌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培训班间奔走……还有的家庭,爸妈工作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接棒上阵了。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培训班外陪读的家长们。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击剑课堂外,家长齐刷刷地低头玩着手机。

其实,不光是假期,关于家长陪读,还有各色各样的故事——

01

张仪兰陪儿子在长沙读书已经8年,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二。

每天为孩子准备三餐后的空闲时间,

张仪兰就坐在电脑前逛家长论坛

及各个培训机构的网页。

等到晚上儿子放学回到家,

她把一天获取的重要信息提炼成几句话,

在有限的母子交流时间里说给儿子听。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02

这个暑假,

来自重庆的胡阿姨暑假来杭州带外孙。

看护外孙上暑期兴趣班。

“我们还年轻,还能走!”

“儿女们在杭州创业不容易,

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她的话代表了一大批陪读老人的心声。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03

今年夏天参加中考的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学生小华,

他的母亲代继华是位全职妈妈。

儿子小华最近成绩不断下滑。

为了帮助孩子稳定成绩,

代继华决定进校听课,

早上8时,她准时出现在教室,

下午5时放学,赶回家做晚饭。

在过去的3年中,

她旁听了儿子班级3000多节课。

她给每一科都准备了一个笔记本,

里面记满老师强调的重点部分。

她还会观察同班学霸们的学习方法,

向他们取经,回去后再和儿子一起探讨。

就这样,在代继华的努力下,

儿子的成绩从倒数稳居年级上游。

今年小华参加了中考,

当时,班主任毛老师说:

“她现在去中考都没有问题。”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家长代继华(左)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做笔记

陪读分多种,你家是哪种状态?

“见缝插针”:空闲时间陪写作业

您下了班回家陪孩子写作业吗?给孩子讲题吗?

其实啊,不论学校是否有相关要求,很多家长都会利用下班回家后的空闲时间,专心致志陪伴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做作业。一方面可以在孩子分心走神的时候督促孩子先以作业为主,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孩子,随时为孩子答疑解惑。

转移“阵地”:专门搬到孩子学校附近居住

有的孩子,学校可能离家比较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于是,为了迁就孩子,有的爸妈不惜将自家的住房空下来,宁愿自己上班远一些,也要举家搬到学校附近,租房居住。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节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腾出精力来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家长也可以在工作之余,继续做好一切后勤工作。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保镖”看护:节假日陪上补习班、兴趣班

在节假日期间,经常能在补习班门口看见席地而坐的父母们,这是家长们将作业陪读升级为补习班、兴趣班陪读。家长们不仅负责孩子上下学的接送,当孩子在补习班里上课时,家长们会全程在教室门外等候,相互分享教子经验。

当然,也还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学、陪读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辈的身上。

课堂“影子”:走进学校课堂,陪上课、记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陪读,也许是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亲身体验过的。

但小妙还听说过一种陪读——全职陪读,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课堂,陪孩子听课、记笔记、学习。上面提到的全职妈妈代继华女士,就属于这样的陪读啦!

关于家长陪读,大家怎么看?

观点一:陪读算一种亲子行为,“我只是想离孩子近一点”

“没有赚得完的钱,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有一些家长觉得,陪读也算一种特殊的亲子行为,可以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感情,见证他们成长的每一步,而且自己也能增长知识。

随着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彼此间的感情受到冲击。

一些家长在各种权衡下,最终选择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他们认为,家长陪子女学习,和他们一同读书,一起探讨书中的问题,容易和孩子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同语言,便于家长更好地走进子女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简介、爱好、兴趣、志向等,使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减少彼此的误会。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观点二:对陪读,心有无奈但又不敢放手

有的家长说,“陪读”其实也挺无奈的,但现在竞争激烈,即便辛苦也丝毫不敢放松。

从事服务行业的黄女士说,她的孩子上一年级,老师习惯在网上布置作业,孩子回家就进入老师给的网址,从那里下载或抄写作业题目。因为她晚上经常要加班到八九点甚至更迟,到家孩子已经睡觉了,结果,第二天孩子就会因为没有做作业名字被老师挂在家长群里。

几次下来,她深感愧疚,只好向领导申请调换到不要加班的岗位。如今,她每天晚上都准时陪读,她说,“这样做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

无独有偶,在法院上班的方女士女儿在读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稳居班上前五名,好几次她想不陪读了,但女儿不同意。女儿说,比她读得更好的同学家长也都陪读。的确,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作业,往往能在当晚解决所有不懂的问题,第二天老师讲评时印象更深刻,方女士想想大家都在陪读,再累也要坚持,完全不敢放松。

观点三:没必要!陪得了一时,陪不了一世!

家长李女士说:“陪读好处不会很多,孩子自己的困难应该让他自己面对。孩子学习的压力已够大了,家长陪读,也许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更大。”

“陪读不是在关心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像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我们企业肯定不会要!”某知名企业负责人陈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连读书都要人陪,那么以后工作了,企业要派他出差,是不是也要家长或者其他员工陪呢?

还有家长担心,陪读会让孩子远离集体生活,减少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参加集体活动时间,使他们难以融入集体,久而久之,孩子会容易变得孤独、封闭。另外,如果陪读中,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产生依赖,降低生活自理能力。

观点四:陪读要看客观情况、双方意愿

还有的人指出,应不应该陪读,怎么个陪法,还得看家庭情况、家长个人选择和孩子的客观情况与意愿。

比如,有些孩子身心条件特殊,需要家长时时看护,那么无微不至的陪读无可厚非。但如果有的家长一定要以舍弃个人工作、生活的方式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倘若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同意,还是得慎重考虑这样的决定。

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陪”孩子更要“读”孩子

陪读陪读,既要“陪”孩子,又要“读”孩子。遗憾的是,有的家长都注意到了“陪”,而忘记了“读”。

36岁的谢佳每天不得不在两种身份之间来回“穿越”:白天,她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办公室副主任;下班后,她成了5岁女儿的同桌,陪女儿上各种课外培训班。

可是,她这种辛苦并没有收获女儿很好的学习效果。她曾经一年给女儿报了7个兴趣班,如今只剩下了3个。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牺牲那么多时间陪孩子,孩子却在各个班上都表现得很一般。

实际上,这位母亲在陪读中忽略了“读”孩子的过程。她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孩子是否愿意让她这样陪读。

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陪”孩子容易,“读”孩子则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付出。既“陪”又“读”,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才是陪读正确的打开方式。

孩子读书,家长既要出钱又出人!陪读,究竟陪的是什么?

陪,是为了减压而不是增压

不论是为了照顾孩子生活起居,还是督促孩子专心学习,有一个原则不能忽视——家长陪读,是为了帮助孩子减轻负担、远离陋习,而不是用“陪”的方式,让孩子时时感受家庭的过度期望和重压。

一些家长在“陪读”时会反复叮嘱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认真学习,不然你就对不起我们在你身上下的功夫。”殊不知,这样的施压会压抑孩子的学习情绪,严重的话,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实际上,当家长在孩子身边“陪读”,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爱”的照顾时,无需家长多言,孩子自身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对不住家长的付出。当孩子成绩不佳时,他们就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这时,家长们要做的是更多地开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埋怨;为孩子减负,而非施压。

陪读是为了今后不用“陪”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

我们该想清楚,陪伴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才正确?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避免走入陪读的误区。

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使孩子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

奇思妙想玩转发明

玩转发明是国内首家拥有原创理论和课程体系的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教育平台。以“启迪发明智慧,开发创新潜能”为宗旨,以“交付发明成果,成就创新人才”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为国家输送创新型科技人才。

我们超前引领创新教育行业六年之久,受益学生超30万人次,学生发明参赛作品在各级创新大赛获特别奖、一、二等奖共1260余项。十年研究与教学积淀,共服务200余所学校,公司拥有196项专利,学员申请6255项专利,培训19万学生。

原创学术流派——实物载体创新教育;原创发明方法理论——实物载体创新法;原创系列灵感启发工具——灵感创意启发魔方等(25项专利保护);原创国内首套发明创造教材《玩转发明》18套;原创创造力测评体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创造力专业委员会认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