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質疑:誰在利用「佛山陶瓷」誤導消費者?

佛山陶瓷在消費者感知中應該屬於地理標誌,也就是原產地標誌。實際上“佛山陶瓷”由佛山陶瓷行業協會和佛山市建材行業協會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向國家工商總局提交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註冊申請。未獲批覆的原因不是兩大協會之爭,也不是政府不支持,而是第11類衛生潔具和第19類建築磚瓦均為工業產品,但其特徵與佛山市的自然環境因素和人文因素關係不大。佛山只有“石灣公仔”作為陶瓷藝術品,成功申請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那麼誰在誤導消費者?答案自然是逐利的商家,還有商家倒逼的各地小規模企業和貼牌企業。

在我國,有三個國家部門對地理標誌進行註冊、登記和管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通過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的形式進行法律註冊和管理,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以登記形式對地理標誌進行保護和管理,相比而言,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更具法律地位。

一般而言,酒類、瓜果等食品類對地理標誌比較倚重,如貴州茅臺、紹興黃酒、煙臺蘋果、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金華火腿、陽澄湖大閘蟹等。陶瓷類別地理標誌集中在日用瓷、藝術瓷領域,主要由產地的藝術氛圍這種人文因素決定,如醴陵瓷器、景德鎮陶瓷、淄博陶瓷、德化陶瓷等。

究竟如何辨別好瓷磚的優劣並選擇瓷磚產品呢?筆者有以下建議:

1、切勿認準盲目崇拜“佛山陶瓷”的商家

要知道,真正的大品牌有足夠的自信,不會特意強調和標榜自己是“佛山陶瓷”。而對於那些和佛山沒什麼關係卻掛著佛山商標的,哪怕他的產品質量沒問題,但其號稱佛山陶瓷的動機和目的是誤導消費者、追逐暴利,其經營的產品性價比相對較低。

2、看製造企業的註冊資本

註冊資本是企業遇經營風險或破產清算時由法人和股東共同承擔的有限責任,一般來說,註冊資本大的企業規模大,更注重環保等社會責任,更注重品質保障、產品研發、技術革新。

3、看工廠的企業歸屬

佛山陶瓷沒有地理標誌,但有一批優質的佛山陶瓷企業。改革開放後,他們在佛山通過幾十年發展,消化吸收了全世界先進的建築陶瓷工藝和製造設備。

因陶瓷屬於高能耗、中汙染企業,考慮到廣東特別是佛山的經濟發展現狀、能耗困擾和環境承載能力,2008年奧運年,廣東、江西兩省政府就陶瓷產業轉移,委託景德鎮陶瓷學院做產業轉移規劃。一批有資金實力,有技術優勢,有管理優勢的佛山企業響應政府號召,西進江西,其中的代表性企業有新明珠、新中源、全聖、歐雅、東鵬、唯美、歐神諾、金意陶等。當然也有一部分優質企業分流到了廣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

除了為數不多的留在佛山生產的老牌典型企業,能走出去的都是有實力的企業,而沒有生產實力的企業,早在2008年佛山政府的產業轉移政策中已被洗牌。

4、看產區規模。

早年陶瓷比較興盛的福建磁灶等產區,和佛山面臨著同樣的困擾而轉移消停了。因此,產區規模也決定了上游供應商材料供應及技術服務成本和下游代理商配送服務成本。

擁有得天獨厚地理優勢的江西產區,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促成了技術領先的格局。其中江西產區又以高安為中心,涵蓋了豐城、上高、宜豐、修水等縣市的泛高安產區為代表。本土企業和佛山轉移企業共生共榮,砥礪十年,成就了今天陶瓷行業技術領先型高端製造基地,成功承接了佛山及沿海產區的製造功能。而其他小規模產區在國家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整治等政策的影響下,考慮的更多是企業存亡問題,而不是技術革新和品質保障問題。

5、看產品應用服務。

目前消費者已從買瓷磚向買陶瓷產品整體家居解決方案逐步演變。沒時間的土豪可選擇應用服務水平較高的品牌,而喜歡自己設計的理性消費者,可挑選只提供簡單設計輔助服務的性價比較高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