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車丨來自一名老百姓對汽車中「借鑑」的看法

我想買一輛阿斯頓馬丁,價格控制在12萬以內,謝謝。

笑談車丨來自一名老百姓對汽車中“借鑑”的看法

說起國產保時捷,能讓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車,是段子。曾經,走在街上的我,目睹了一個事故。

路口中央,一輛路虎與一輛保時捷相撞,路虎車主嚇傻了,保時捷車主也嚇傻了。兩個傢伙趕緊下車,一看,一輛某國產路虎,一輛某國產保時捷。頓時就相擁而泣,氣氛一下子就緩和了下來。

對於我來說,某國產品牌其實就像一個救世主一般。

畢竟我這輩子能不能開上國產法拉利,就指望著它了。

笑談車丨來自一名老百姓對汽車中“借鑑”的看法

說起本土汽車,我們永遠都離不開一個詞——抄襲。

我很艱難的敲下“抄襲”倆字兒,因為我今天,想談談關於“抄襲”的事情。

這不是批判,只是很客觀的表述下我的看法。

我以前的夢想就是進入國產車企的皮尺部,“設計”我心儀的車。畢竟在皮尺部能夠學到的東西,能夠積累的知識都是很豐富的。比如說“國產大眾”、“國產路虎”、“國產保時捷”等等。

笑談車丨來自一名老百姓對汽車中“借鑑”的看法

我們國家汽車行業起步晚,幾乎都是以“借鑑”起家,只要之後能做自主研發就成了。關鍵在於,我認為,如果現在還“借鑑”,那麼時機就不對。最開始的國產車企在借鑑某些知識產權時,你得知道,在那個時候國內自主產權民用車基本上約等於0,不借鑑就等同與摸爬滾打白手起家。

而一直不停的、持續的借鑑,就是讓已經步入正軌的自主研發進步更加緩慢,它衝擊的是國產車市。有幾個假的設想:

1. 對汽車不太瞭解的消費者覺得“某國產品牌”好看大氣上檔次,然後買了它。之後發現外觀好看可質量上……遂消費者暗自發誓再也不買“國產車”。

2. 某知名車企自掏腰包十個億設計新車,搞自主研發,規劃新車定價在十萬出頭,質量靠譜。但最後發現銷售量只有預計的50%,成本都很難勉強收回,淨利潤還打不到預計的30%,於是,下一代研發計劃被迫停止。

3. 某車企借鑑“整容國”車,被噴成了狗。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好好搞一臺自主研發的新車,回頭一望某車企這個架勢,感情不是“整容國”的車不好,是我借鑑錯了,換個方向好好借鑑一下……

笑談車丨來自一名老百姓對汽車中“借鑑”的看法

身為重慶吳彥祖的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曾在一本不知名的古書上,有幸見識過一個故事。

牛屎坡村有兩個生意人——張得開與畢得緊。張得開當年窮,就專門偷隔壁村的蘋果來賣,後面發達了,開始自己種蘋果樹賣良心蘋果了。而同村的畢得緊看見張得開賣蘋果發家了,也去隔壁村偷蘋果賣,不僅專偷好看的,還賣得更加便宜。一本萬利的做法讓畢得緊打死不自己種蘋果樹,哪怕再偷個十幾二十年!

張得開的蘋果園雖然說還沒有到被畢得緊偷來的桃子沖垮,但是想要發展成隔壁村的蘋果園規模,那麼所需要的年頭就更多了。

笑談車丨來自一名老百姓對汽車中“借鑑”的看法

想起了很多人提到過的公平

現在的很多車企確實是比已經做自主研發的國內車企入市更晚,那麼就代表著只能靠著借鑑來積累第一桶金,帶來的卻是鄙夷和謾罵,這不公平。

市場已經成熟,當從封閉的環境走向開放的正軌,想要進入汽車行業只會更加的困難。巨大的知識儲備,巨大的資金投入,才能造就巨大的汽車企業。可當你沒有這一切後,你所選擇的還能是什麼?只能是捷徑。

但其實對於務實的我來看,只要能贏,其他問題都不存在,很多車企也許也是這般想法。

我們經常羨慕發達國家的版權意識,但是它們發家的過程中有幾個沒有戰爭與掠奪?這比之所謂的抄襲如何?畢竟成功者只會把榮譽放在光鮮的地方,而陰暗的地方都放在背後,隨之淡忘。

從來沒人說過抄襲是正確的,但是對於生存來說,對與錯根本就不重要了。可當你完全能夠生存時還繼續的“借鑑”……只會讓我想到一句詩——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