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两孩子的表现,让我们重新认识起跑线

孩子在公众场合做出不恰当举动,有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关心的问题,身为父母基本上都是尽我所能去各大培训班提升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为了上各种培优班,家长也是勒紧裤带,可是最近在地铁上两个孩子的表现,让我感慨万千“原来我们就输在这个地方”!

地铁上两孩子的表现,让我们重新认识起跑线

这是两个出游的家庭,经过一天的劳累,一个孩子歪躺在父母身上,本来这也不算稀奇,问题是旁边站立着好几位乘客,也许是出于怜惜孩子,大家也没有出言提醒,过了一会儿,这位睡累了的孩子竟然把脚直接提到长椅子上呼呼大睡,旁边的父母始终无动于衷,只是保持继续维护孩子的姿势。

与此同时上演的两一个家庭,却是另一幅景象,一个大概2岁的小宝坐在手推车里,其父亲看到车子比较占地,尽量把孩子挪到角落区,他蹲下来逗趣小宝,没想到宝贝用手指一指椅子上熟睡的姐姐,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爸爸满含笑意配合宝贝提醒。这一幕恰好被有心人拍下发到朋友圈,大家在下方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地铁上两孩子的表现,让我们重新认识起跑线

A说:这就是差异,人人常不认为自己与他人存在差异,你可以从这种下意识的行为看家庭教育的优劣,一个好的家庭自然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成绩只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不能代表全部,你的言行举止才是你亮出的“名片”。

B说:这么小的孩子,你却上升到这个高度,不是吹毛求疵吗?睡觉不舒服挪动一下很正常,我觉得这位家长没毛病。

C说:我不赞同两人的观点,你们都太极端,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问题的是家长对待问题的方式,而是孩子的表现。

地铁上两孩子的表现,让我们重新认识起跑线

看着大家的留言,我也感慨万千,孩子的表现是家教的缩影,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所以才会有千姿百态的孩子。每个人的理念不一样,我们无法评价谁稍胜一筹,只是大家都明白“让相处的人感到舒服,是情商的最高境界!孩子当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在不断强化而已,渐渐成为习惯之后左右人生的航线。

我们错误地认为起跑线就是父母投资技能培训而已,拼的都是经济实力,殊不知真正的原点就在父母的观念上,如果把孩子比作涓涓清流,父母就是活水的发源地,我们把什么当成重点,孩子就会往你看重的那个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