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組合拳」治堵 暢享綠色出行

2018-08-26 11: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婺城報道組 酈莎

婺城:“组合拳”治堵 畅享绿色出行

人口集中、機動車增長快、路網結構不均衡、交通守法率偏低……交通擁堵一直是城市發展中難以迴避的“痛點”。2018年,浙江省再次開啟新一輪的5年治堵行動。金華市提出以公交都市創建為契機,主攻三個全覆蓋和四個核心指標(城市交通擁堵指數、交通滿意度、公交分擔率和交通守法率),大力實施“六大工程”(實施公共交通系統工程、道路系統工程、慢行系統工程、停車系統工程、 交通管理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把治堵工作推向深入。面對新一年的治堵要求,婺城區各部門齊頭並進,圍繞治堵打出了一套“組合拳”,讓婺城交通真正駛向“快車道”。

婺城:“组合拳”治堵 畅享绿色出行

工程治堵 暢通交通系統“血管”

治堵的關鍵在於打通阻礙交通系統通暢的“血管”。江北老城區內,很多道路因建造年代久遠,地面坑窪不平,加之綠化帶分隔,路面偏窄,已無法滿足目前交通通行需求。

筆者從交警部門瞭解到,今年上半年,為加強區域之間的路網聯繫,減輕城區交通負擔,結合舊城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一批路段的優化改造正在加緊進行當中,如五一路、迪耳路、鳳山街、人民西路以及雙龍北街等。與此同時,對主城區內道路路況較差、設施不夠完善的道路,相關部門也將陸續進行綜合整治提升。

這樣的道路升級不止在城區“上演”,也在農村如火如荼地展開。

今年初,浙江全省農村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試點建設在婺城區開展,這為婺城解決農村交通管理基礎信息不全、不準、不及時、不共享的“四不”突出問題,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自開展農村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以來,婺城投入資金打造智慧公路,定製開發了公路應急智慧平臺,設置了超限運輸非現場執法系統6套27車道,安裝公路視頻監控系統138套,信息發佈系統20套,實現了視頻全覆蓋、信號燈自適應、事件自動檢測預警、環境氣候指示信息自動發佈等智能化功能。

依託信息化建設,農村交通監管變被動為主動性的動態監管,通過這個農村公路上的“智慧大腦”,還有效幫助道路向著服務品質化、管理科學化和運行高效化轉型。以虹戴公路為例,作為市區到衢州、江西方向的重要幹線,以前,每到節假日或週末,虹戴公路經常發生擁堵,智慧公路建成後,通過交通誘導屏、道路事件槍球套裝、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機、4G布控球等設備,可通過指揮中心發佈遠程信息,使道路交通管理更智能化,讓擁堵成為過去式。

為了強力推進治堵工作向鄉鎮延伸,婺城區還結合“兩站兩員”新模式,開發軟件,在全區39名交通管理員和487名專職網格員的手機上安裝APP,開展路面巡查,小城鎮交通秩序管理,及時發現道路隱患,糾正、制止和勸導交通違法及各種違章佔用交通道路行為,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提示等工作時,將發現的問題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照片和處理結果上傳到交管站平臺。打造“黨建+網格化管理”路長制升級版。目前,全區各鄉鎮均設有農村公路管理的專門機構,為打通農村公路管理的最後一納米。

此外,積極推進農村道路交通信息化試點建設項目進程。經過前期排摸和選址,以虹戴公路、湯蘇線和白門線為試點公路,主要設計有非燈十字路口和非燈丁字路口人車匯入警示系統、山區急彎會車智能警示系統、景區交通擁堵智能勸導系統、路面結冰預測預警系統、橋樑健康狀態在線監測系統;同時針對試點建設線路,搭建農村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對交通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服務於公眾信息發佈和管理決策支持,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9月底前完工。

婺城:“组合拳”治堵 畅享绿色出行

依法治堵 精細化管理道路

治堵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在於建設,還在於統籌管理、科學規劃,對此,婺城交警也頻頻“出招”。

今年以來,按照“有路可行、各行其道、待區明顯、軌跡清晰、隔離到位、科技配套、警力嚴管”的方針,婺城交警對市區重點路口進行了逐一精細化管理。如分離交通元素,在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之間、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設立隔離裝置,防止機非混行、違法停車和人車衝突;色彩引導等待,設立明確易懂的等候區,使市民一目瞭然地知道該在何處等待信號燈。通過這樣一級一級地對車流、人流進行誘導,以達到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

精細化管理後,金華市區重點路段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守法率明顯提高,“車讓人”已經在婺城蔚然成風,但非機動違法載人、闖紅燈等情況仍有存在。對此,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婺城交警還從治理短板、提升素養入手,從今年6月起,對市區道路交通進行嚴管整治,放大疏堵成效。

整治期間,交警全員參與一線執法,將上路執勤時間從早上7點延長到晚上6點30分。此外,不定期組織便衣執法和聯合執法,對違法停車、非機動闖紅燈等路面鮮見不文明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對於現場查獲的交通違法人員,通過交通志願者勸、觀看警示教育片、體驗路面執勤、抄寫交通法規、轉發朋友圈集贊、參加文明交通知識測試等方式進行現場學習教育。對於交通違法行為處置的同時,實名曝光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人和妨礙交警執法違法行為人,並抄告所在工作單位,以此敦促交通參與者自覺改正不良習慣。而今,“車讓斑馬線,電瓶車、行人看燈走”已成為婺城文明城市的新標籤。

市區的交通環境需要精細化管理,農村道路的交通秩序同樣不容忽視。針對集鎮交通擁堵問題,婺城交警一方面加快推進“兩站兩員”建設,將交通管理的觸角伸向轄區每個鄉鎮、每個村莊,提高廣大村民(社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加強違法停車管理,對乾西鄉、白龍橋鎮、竹馬鄉等農村道路違法停車進行勸導、拖移,打通農村道路的“毛細血管”。

“車輛太多堵在路上固然是擁堵首要因素,但找不到停車位不斷兜圈子,也是不可小視的原因。尤其是在商圈集中的中心城區和車位比較稀缺的城鄉結合部、農村集鎮。”市交警支隊直屬三大隊乾西中隊副中隊長鄭小龍告訴記者,考慮到車輛急劇增加、停車位不足等實際情況,目前,婺城交警正在配合相關部門重新規劃停車泊位,解決廣大司機的停車難題,為共創通暢、安全的交通出行環境而努力。

婺城:“组合拳”治堵 畅享绿色出行

綠色治堵 優化公共出行方式

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出行方式,是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瞭解市民出行需求,從而更科學地開通、優化公交線路,提升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金華公交自有訣竅。

近年來,金華公交陸續推出“金華行”微信服務號、上線金華行APP,金華行粉絲可在智能公交查詢系統獲取車輛位置、換乘方案等詳細公交信息,有效幫助了乘客規劃等車時間;全面普及移動支付,通過“金華行”的“雲公交卡”技術,改變傳統公交開卡難,找零難,實現一隻手機輕鬆出行。目前,金華公交已全部完成城區54條公交線路,約450臺公交車輛的刷卡機改造,全面覆蓋城區所有2元一票制公交線路,成為全國首家全面普及移動支付的公交企業;首創“碳積分模式”:用戶綁定IC卡,乘坐一次公交即可獲取10個碳積分(試豆),在金華行商城中可兌換各類商品,成功營造出綠色出行的氛圍,讓乘客感覺到乘坐公交是一件時尚的事情,也是一件為環保做貢獻的事情。

“等了好久公交車,好不容易來了還人滿為患。”“公交站離得遠,著急就得打車。”“下公交後,走路回家的時間比坐公交時間還長”……面對一些乘客反映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金華公交集團還開通了高峰通勤巴士T1路。該條線路從人民東路公交站發往浙江環球制漆,途徑環城小學(中心醫院)、蓮花井、恆大百貨、金華五中、金華商城等19個“熱門”站點。僅早晚高峰時段運營,少站直達,並採用個性定製的模式,受到了不少通勤出行人群的歡迎。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選擇公交出行,除了在提升服務水平上下功夫,金華公交自身的“硬件”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今年以來,金華公交不斷深化公交運行監測系統,完善公交智能調度系統,提高用戶滿意度。5月22日,在快速公交指揮調度中心舉行智能調度及ERP系統點驗,充分展示智能調度及ERP系統應用的優點;6月底,完成新增更新新能源車輛45輛,其中新增車輛20輛,更新車輛25輛,實現“零排放”;7月底,共優化調整公交線路6條,其中,配合永康街臨時首末站的建成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07路、56路和53路3條;對客運量最大的10條公交線路進行早晚高峰時速跟蹤,對新形勢下線路堵點進行分析,採取針對性措施,以確保車速考核達標。

目前,金華公交已經形成以BRT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準點公交、高峰通勤、定製公交等特色公交為補充的多元公交體系,在全國公交行業中處於較高水平。

“接下來,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以市民需求為著力點,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吸引更多的市民優選公交,讓綠色出行成為時尚。”公交集團營運服務部業務主管劉寧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