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清泉暢飲“惠”入山鄉

婺城:清泉暢飲“惠”入山鄉

在廣袤的婺西南山區,天然的繁茂植被層層疊疊覆蓋綿延起伏的山嶺,涵養著豐富的水源。汩汩清泉沁過層巒疊翠,匯入沙畈、莘畈、金蘭、安地、九峰五座中型水庫,充盈著金華人的五口“大水缸”。然而,長期以來,山區百姓守著家門口的“大水缸”卻遭遇“喝水難”。自2018年開始,婺城區從破解海拔高供水難、經濟貧困籌資難、地勢險峻施工難三大關鍵難題入手,加速推進單村供水站提質提標建設,引入建管一體化機制,保障山區百姓舌尖“一口好水”。據悉,項目涉及莘畈鄉、塔石鄉、沙畈鄉、箬陽鄉、安地鎮、琅琊鎮等鄉鎮100個村3.6萬人。

婺城:清泉畅饮“惠”入山乡

高海拔村實現保供水

在莘畈鄉學嶺頭村供水站,筆者看到,高山水源經取水口過濾進入單村供水站,再由供水站智能系統控制,完成蓄水、次氯酸鈉消毒、淨化等自動化流程,分離了細菌和雜質,卻保留了山泉甘美的本味。清水通過進村管網入戶,水龍頭一開,水聲嘩嘩,村人拿它洗菜煮飯,健康又方便。

學嶺頭村位於海拔150米的莘畈水庫庫尾。這裡嚴格實行水源地保護政策,沒有工業汙染,沒有畜禽養殖,這裡空氣清新,隨風飄灑的雨絲彷彿都帶著綠意。近40年來,這個庫容3773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源源不斷供應莘畈溪沿線鄉鎮農業灌溉用水,經金華市金西自來水有限公司淨化處理供給蔣堂鎮及金西三鎮15萬人口的飲用及生活用水。過去的數十年間,守著家門口的“大水缸”,學嶺頭人卻常常沒水喝,尤其到了夏季,乾旱少雨,村裡自建的用來引流山泉的蓄水池早已乾涸,水龍頭裡不出水,村人只得到溪裡挑水,溪水很淺,泛著渾濁。

學嶺頭村村主任盛作成介紹,去年,學嶺頭村在結對幫扶單位的支持下,不僅摘帽脫貧,還得到10多萬元資助作為村自籌的20%工程款,成為婺城區首批建成單村供水站的山村。供水站建成後,村裡的入戶水流變清了,水質變好了,全村139戶共442人喝上了健康水。哪怕到了盛夏枯水期,自來水公司用消防車及時送水上山,灌滿供水站的清水池,便能保障村民日常生活用水不受影響。村集體按每噸1元向村民收取水費用於入戶管網日常管理,定價僅城市飲用水管網的30%。

受制於高海拔,類似學嶺頭村曾經的飲水難問題在婺城區各水源保護區並不少見。沙金蘭聯庫供水,在金蘭水庫取水口經由金沙灣水廠向金華市區江北及江南部分片區供水。安地水庫經仙源湖水廠向金華市區江南部和金義都市新區供水。受益人口達100萬人。金華人喝沙畈水長大,沙畈人沒水喝卻早已不是新鮮事。目前,婺城區已在沙畈、塔石、箬陽及安地部分偏遠山區加快實施單村供水站建設,計劃於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

婺城:清泉畅饮“惠”入山乡

偏遠山村喝上惠民水

塔石鄉鄭家塔村位於婺南半山腰,交通不便,全村在籍100多戶350多人口,村集體欠債3萬多元,長久以來都是政府消薄幫扶村。山裡人靠山吃山,看天吃水,祖祖輩輩三戶一組,五戶一隊,各自尋找水源,自建蓄水池,引山泉入戶飲,村裡引水管網錯雜密佈,常常需要維修,水流不穩、水量減少、水裡混進泥沙等情況時有發生。十多年前,村裡也曾修建兩個較大的蓄水池,但一個水池只能供應10多戶同時用水,依舊未能根本解決村裡飲水難問題。

斑駁爬滿兩行狹窄的院牆,電線杆上懸著的對農廣播是這條悠長的古村老巷子裡唯一的喧鬧。鄭家塔村村支書謝寶勇告訴筆者,平日裡,全村300多名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討生活,留下40多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守著家門。家裡的水管出不出水、家中老小能不能喝上一口好水是外出打拼的鄭家塔人時常壓在心頭的牽掛。去年,眼看著部分山村建起了單村供水站,家家戶戶喝上了健康水,項目建設20%的自籌資金卻成了村裡的棘手事。

伴隨婺城區農飲水提標達標建設的不斷推進,今年,一口“惠民水”向鄭家塔村奔湧而來——區財政全額承擔單村供水站建設費用,並補助村內管網建設80%,大大減輕了村集體籌資壓力。

在開展單村供水站建設過程中,婺城區有關部門就轄區內相關村落基本情況進行了前期摸排和調查。據瞭解,全區飲用水保護區範圍村均為單村供水,大多僅有簡易蓄水池,水量難以保證,水質不合格。經初步測算,婺城山區、半山區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範圍內單村供水站達標提標建設概算約5235萬元,按原標準即村自籌總工程款20%測算,各村需自籌1047萬元。由於飲用水保護區範圍內村集體經濟薄弱,籌資改造存在較大困難。然而,建設單村水站(含取水口堰壩、濾池、引水管、蓄水池、淨化設備、消毒設備等)是近期解決山區村不合格飲用水問題的最好途徑。

“小小水龍頭,連著大民生”,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為確保婺城區農飲水全域合格,區政府常務會決定,2020年婺城區財政將全額承擔水源地保護區內單村供水站的建設費用,村內管網建設補助資金按原標準即財政補助80%、鎮村自籌20%執行。

婺城:清泉畅饮“惠”入山乡

施工困難村引來放心水

連日來,在塔石鄉小埠口村,施工人員正忙著給單村供水管道包邊,這將有效減少日曬雨淋對管道的侵蝕,延長管道壽命至10餘年。據悉,小埠口村單村供水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不多日,村民們便能喝上“放心水”。

小埠口村人依山而居,屋舍錯落,高低落差大。從前,村裡把蓄水池建在了地勢相對平緩的半山腰,由高到低引水入戶。然而,水流或疾或徐,時常不穩,地勢低處的人家甚至出現爆管,且水質抽檢尤其是菌群檢測通常嚴重超標。幾拆幾建,如何在險峻的地勢上建成一組讓村民們用得放心的飲用水管網,這個難題終於在這次單村供水建設中順利破解。

婺城區引進金華市金西自來水公司等專業單位,全面推行建管一體化機制,即全過程管理,參與項目設計方案評審,負責管材質量把關、施工到建後的管理維護,以保證建好並管好山鄉“一口水”。為保障水量和水質,小埠口村單村供水系統按每人每天140升的用水標準設計,取水口被選在了人跡罕至、水源豐富的山頂,供水站則設在了離山頂不遠的竹林深處,距離村舍200米。這看似短短的200米,地勢爬坡沒有路,礫石上覆著泥土,人不好走,吊機更上不去。十餘噸的混凝土、管材等建材完全依靠人力或人趕著騾子來來回回背上去。一人走一趟不過背一百斤,一頭騾子走一趟也不過兩三百斤。考慮到地形複雜埋管難,管網建設採取了延邊鋪管、包邊護管的方式。因為山區落差大地勢低點容易爆管,管道上安裝了減壓閥。

項目建成後,承建自來水公司將安排工作人員每週一次對各供水站及幹管進行系統維護,包括清理取水口濾管泥沙、供水站衛生維護、補充供水站消毒液、對淨化設備進行反衝洗等;每月一次對各單村供水項目原水及末梢水分別採樣,進行水質檢測,確保村民飲水穩定達標。如遇漏水等問題,工作人員將及時上門服務,通過專業測漏設備快速找到漏水口進行處理,既節約了水資源,也為百姓生活帶來了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