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灣區樞紐 珠海按下開放發展快捷鍵

打造灣區樞紐 珠海按下開放發展快捷鍵

港珠澳大橋。攝影 張國勤

南方網訊(記者/王鈺瑤)“港珠澳大橋將首次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30分鐘左右。”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說道。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一條沉睡的海上巨龍正在慢慢甦醒,在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時代,將為三地之間的經貿往來、人才交流與互通締造新通道、新平臺。今天(23日),“一帶一路”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大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來到了珠海,探看珠海如何打造灣區樞紐,搶抓發展新機遇,聯通三地、走向世界。

粵港澳進入融合發展“灣區時代”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總長約55公里,總投資約1269億元,是當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將首次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使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30分鐘左右。

打造灣區樞紐 珠海按下開放發展快捷鍵

港珠澳大橋總平面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供圖

正巧也在今天,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人民幣)公佈。小型客車(私家車、出租車)150元/車次,大型客車(過境巴士)200元/車次,穿梭巴士300元/車次。大橋開通後將採用國標ETC、支付寶,微信和香港快易通等幾種線上支付的方式,三地貨幣兼容,按各地每天的匯率自動扣費。

中國鐵建電氣化局的蔡俊福總經理告訴記者,大橋上口岸與口岸之間交通規則全部按內地的交通標誌和交通規則執行,到了香港段和澳門段的採用當地的行駛規則,從港澳兩地的匝道車輛均靠左行駛。

在大橋建設過程中,由於內地與港澳地區在政府法規、管理體制、技術標準、辦事程序、思維習慣等多方面的差異,且工程涉及水文泥沙、地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問題,大橋建設標準依然採用“就高不就低”原則,目前已形成技術標準38項、單項產品標準28項。

大橋不僅承載著各界對“半小時生活圈”的期盼,也是粵港澳三地建設團隊嘔心瀝血、通力協作的智慧結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縮影。這對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珠江兩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海上門戶平臺助產業升級發展

一個港口繁榮一座城市。大產業依託大港口,大港口成就大城市。

高欄港經濟區位於珠海市西南端,總面積380平方公里,依託華南沿海主樞紐港高欄港而建,最南端距離國際主航道僅1海里,是珠江口西岸首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高欄港已開通了國際航線11條,通航南美、東南亞、日本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高欄港將著力構建完善的江海聯運、海鐵聯運、海公聯運、海空聯運、管道運輸等五大多式聯運體系,全力打造國家能源接卸港、西江流域龍頭港、華南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及產業比肩全球的樞紐港,進一步夯實高欄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的樞紐地位。在南中國海上,匯流南海,吞吐全球。2017年,高欄港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打造灣區樞紐 珠海按下開放發展快捷鍵

國內第二大的海上採油平臺東方13-2正在製造中。攝影 王鈺瑤

採訪團來到港區內的中海福陸有限公司,國內第二大的海上採油平臺東方13-2正在這裡製造。平臺建成後,將落在南海西部,屆時採油工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全都可以在平臺上解決。中海福陸的生產運營部副經理王民鋒告訴記者,這是提高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施工管理、以及項目管理的一個典型項目。

近年來高欄港區搶抓廣東省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等重大機遇,統籌謀劃、科學發展,努力構建先進裝備製造、清潔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港口物流為主導的“3+1”產業體系。今年1-6月,高欄港區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62.4億元,增長10.8%;實現增加值10.9億元,增長12.3%。

搶抓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機遇

橫琴位於珠海市南部,與澳門一河之隔,距離香港34海里。橫琴自貿片區的核心任務就是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載體,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在本月15日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提到,中央支持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臺。這對於粵澳兩地中醫藥企業來說,既是挑戰,更代表著無限機遇。

打造灣區樞紐 珠海按下開放發展快捷鍵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規劃示意圖。攝影 王鈺瑤

在位於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稱“產業園”),記者瞭解到,目前入駐產業園的企業有88家,其中有25家是澳門企業,包括10家由產業園孵化支持成立。

產業園充分發揮平臺作用,為包括澳門在內的專業人士和青年提供更多的職業生涯拓展和新的發展機遇。來自澳門的程曦是產業園的一名中醫培訓師,她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倡議給了我們更多機會,去不同的地方見識中醫藥在國外的發展情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澳門中醫生來說也意味著更多新的機遇,讓大家都能夠走出去,而不是侷限在澳門本地。”

據悉,產業園藉助澳門的國際優勢背景,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以葡語系國家輻射的歐盟、非洲、東盟國家為切入點,協助澳門和內地中醫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傳統醫藥學術及技術的國際化交融,促進中醫藥產品的全球化流通和國際化發展。如產業園與莫桑比克衛生部合作舉辦的7期中醫特色療法培訓班,累計培訓189名莫桑比克衛生部公立醫院的醫生及理療師,已為超過7000人次的莫桑比克患者進行了中醫療法治療,受到當地臨床患者的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