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與黃帝血緣及父母妻兒姓名,他不跟黃帝姓但爲華夏貢獻這些姓!

堯是古代的聖賢之君,受到歷代推崇。

他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輔佐帝摯;十五歲,改封於唐地(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二十歲時,堯代替同父異母的哥哥摯成為大帝,定都平陽。堯在七十年後得到人才舜,在自己老了之後將帝位禪讓給了舜。堯在歷史上成為聖賢之君。

堯的血脈,可以追溯到祖上黃帝。換句話說,堯是黃帝直接的後人。

堯與黃帝血緣及父母妻兒姓名,他不跟黃帝姓但為華夏貢獻這些姓!

黃帝與妻子

他的世系(血脈)是這樣的

堯的高祖:黃帝(姬軒轅)+方雷氏(黃帝的次妃)【第一代】,生兒子:玄囂(少昊)

堯的曾祖:玄囂(姬摯)+烏氏(玄囂的妻子)【第二代】,生兒子:蟜極

堯的祖父:蟜極+握裒(蟜極的妻子)【第三代】,生兒子:帝嚳(姬俊)

堯的父親:帝嚳(名:俊)+慶都(帝嚳的妻子)【第四代】,生兒子:堯

堯本人(姓伊祁,號放勳)【第五代】

關於堯的母親,主流觀點認為一共有4位

1嫡母:姜嫄,有邰氏,帝嚳正妃。生一子,名棄,史稱后稷。

2庶母:簡狄,有娀氏,帝嚳次妃。生一子,名契(xie)。

3庶母:常儀,娵訾氏,帝嚳第四妃。生有一子,名摯。

4生母:慶都,陳鋒氏,帝嚳第三妃。生子放勳,即唐堯。

堯與黃帝血緣及父母妻兒姓名,他不跟黃帝姓但為華夏貢獻這些姓!

以堯母名字命名的慶都山

堯的平輩兄弟和妹子,共計6人(含本人):

1、兄:摯。帝嚳的第一子,也是帝嚳的庶長子。

他是堯的大哥。常儀所生,摯繼承了父親帝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2、兄:棄。即后稷,帝嚳的第個二子,也是帝嚳的嫡長子,堯的二哥。

此子為姜嫄所生,被周族人認作是其始祖,後人尊為穀神。

3、兄:契。帝嚳第三子,堯的三哥。

4、本人:堯。帝嚳的第四子。

他是簡狄吞噬鳥蛋所生,被商族人認是其先祖。

有的觀點認為,堯還有一位庶母(帝嚳的第5名妃子)

5、弟:臺璽。帝嚳第五子,堯的弟弟。

據某些古籍記載,臺璽與兒子叔均都曾為周部族首領。

6、妹妹:?。據說乃常儀所生,名不詳,只知道她嫁給盤瓠為妻。

堯的妻妾:

正妻:女皇(散宜氏之女)

次妻:(不詳)

堯的兒女

兒子:

嫡長子:監明(早夭)

嫡次子:丹朱

庶子:9人(名字不詳)

女兒:娥皇、女英(同時一起嫁給舜)

帝堯娶散宜氏之女女皇為正妃,女皇生二子,長子監明早死,次子名朱,因遠封于丹水,史稱丹朱。其餘有庶子九男,皆妾所生。相傳丹朱劣頑,堯造圍棋教丹朱,但收效甚微。當堯年老時,有人提議丹朱當繼承人,被帝堯果斷否決。堯走訪四嶽,接受大家對舜的推舉,認可其接班人,並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舜。舜晚年巡狩南方,死在廣西,後葬於湖南九嶷山。傳說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九嶷山,感慨身世,不禁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滲進了竹子的肌理,從此出現了“湘妃斑竹”。

堯與黃帝血緣及父母妻兒姓名,他不跟黃帝姓但為華夏貢獻這些姓!

娥皇、女英

帝堯庶子之中有一個名源明,被封劉地以劉為姓。劉源明就是劉氏得姓太始祖,這支劉姓氏後世培養出:劉累、豕韋泳、唐杜樹鴻、士會、劉邦、劉秀、劉備、劉裕、劉祥、劉開七、劉必達等中國歷史人物。所以說,劉邦、劉秀、劉備等,都是堯的後人。

堯的後人繁衍,通常認為,發展為了23個姓(含堯的姓伊祁):

伊祁(伊耆)姓的分支:伊、衡、祁、堯、陶、唐、陶丘、房

祁姓的分支:向、薊、黎、劉

劉姓的分支:御龍、韋

唐姓的分支:

杜姓的分支:

士姓的分支:隨、司空、彘(zhì)、範

範姓的分支:冀、宗政(複姓)

另外,舜上位後把堯的兒子丹朱,封到房地為諸侯,其後人以封地為姓。其後又有狸姓

所以,堯姓繁衍,總數應該是25個姓

堯與黃帝血緣及父母妻兒姓名,他不跟黃帝姓但為華夏貢獻這些姓!

姓氏圖騰

下面介紹前10個姓的詳細情況:

(1)伊祁——作伊耆,帝堯之姓。《帝王世紀》:“帝堯陶唐氏,伊祁姓。”從母居地為姓。

(2)伊——出自伊祁姓。《世本》:“伊氏,帝堯伊耆氏之胤,其後伊尹名摯,相湯,生陟奮。”帝堯後裔伊尹,為商湯王之相,為伊姓。

(3)衡——出自伊祁姓。《世本》:“衡氏,其先堯之苗裔伊尹,在殷之世,世號伊尹,為阿衡,因而氏焉。”伊尹之後有衡姓。

(4)祁——出自伊祁姓。帝堯之後,伊祁姓一支簡化為祁。另有一支祁姓,出帝嚳之後。

(5)堯——出自伊祁姓。帝堯之後,以祖上諡號為堯姓。

(6)陶——出自陶唐姓。堯先居陶(山東定陶縣陶城),後封唐(河北唐縣),因而稱陶唐氏。其後有陶姓。另有兩支陶姓,一支出自帝嚳之後,一支出自帝舜之後。

(7)唐——出伊祁姓。堯陶唐氏之後,夏封於唐(山西翼城縣西),子孫以國名為唐姓。

(8)陶丘——出伊祁姓。堯之子丹朱,居於陶丘(山東定陶縣西南),子孫以地名為陶丘姓。

(9)房——出自伊祁姓。夏禹封丹朱於房國(河南遂平縣),其後以國名為房姓。

(10)向——出自祁姓。夏禹封帝堯之後於向國(山東臨沂市),子孫以國名為向姓。另有兩支向姓,一支出自炎帝之後,一支出自帝嚳之後。

……(其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