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不僅有利息而且安全,爲什麼使用微信支付的人還是這麼多?

我行我素1301437


這都是軟件的底層邏輯差異造成的必然結果。

微信是一個社交軟件,這決定了微信是一個高頻使用的APP。

我觀察過身邊大多數人的手機,微信都會放在手機圖標的第一頁顯眼位置,不然叮的一聲來了消息,你還得找半天微信圖標。為了避免麻煩,所以微信一般都在第一頁。

而支付寶是一個支付和理財的軟件,典型的低頻使用APP。

很多人的支付寶都在手機圖標的第二頁,肯定沒有微信好找。

對比之下,用微信支付,在一堆圖標中更便於尋找,而且比支付寶付款少了一個翻頁的操作,這一小小的便利性就決定了微信支付必將在支付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微信作為一款社交軟件,高頻使用,這意味著,你每次打開微信,都是熱啟動,直接進入頁面,而不需要在啟動界面等幾秒。

支付寶就不一樣了,他是冷啟動,每次都要在進入的界面上停留。

我們付錢的時候,心理肯定是趕緊給錢走人,越快越好。

否則你望著老闆等待的眼神,總感覺自己像一個從塑料袋裡掏出一堆毛票開始數的窮人一樣。

微信多好,拿出來就付,有一種古代大少丟完銀子大喊一聲“不用找了”的暢快淋漓,就是這麼的猝不及防。

不破大錢的心理。

同學群裡聊個天,發紅包。

同事群裡聊個天,發紅包。

親戚群裡聊個天,發紅包。

跟老婆聊天,還特麼發紅包。

所以哪個人的微信裡沒有點“零錢”呢。

支付寶就不一樣了,有很多人的支付寶裡面是沒有餘額的,每次付款都從綁定的銀行賬戶扣,這感覺就像是一張百元大鈔被花出去了,心疼。

就好比你左手是零錢,右手是百元大鈔,你更願意用哪個?

肯定更願意用零錢啊。

所以每當你微信錢包裡有零錢的時候,你都會優先使用微信付款。

總而言之,到底是用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這場戰爭估計還得繼續打下去,最好打到天荒地老,這樣他們為了競爭,就會推出更好的服務來方便大眾的生活,多好呀。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這些年來,支付寶與微信之間產生了不少的比拼。但是,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各具特色,利弊不一。在支付寶支付過程裡,往往也會存在抵扣紅包,現金紅包等福利,但是與支付寶相比,微信在社交方面,反而更具優勢,因為在更多人看來,支付寶在社交上,反而並不具有太大的優勢,而微信的社交,反而更具有粘性。究其原因,從很大程度上,客戶熱衷於使用微信進行溝通交流,而來自於微信多年來的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等,使用粘性越來越強,而支付寶在社交上的應用,反而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突破。由此一來,在實際情況下,商家願意在微信上與客戶進行交易溝通,而後客戶通過微信支付給商家一定的金額,而完成一輪交易。對此,這些舉措也大大提升了交易的便捷度,而與之相比,支付寶卻是在社交上略顯劣勢,而微信反而在這方面,起到較強的使用粘性。


郭施亮


用戶習慣導致。

日常使用,多是小額支付,這麼點利息根本不夠塞牙的,不會對用戶心理有太大的影響。

而就安全性來說,且不說這二者到底哪個更安全。先假設支付寶更安全吧,但日常使用中,額度小的話,安全性到一定程度就差不多了,安全性再高,其帶來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顯然應對日常使用,微信的安全性已經足夠了,而用戶更看重的是響應速度,已經碰上支付場景的時候,第一個想起來的是什麼。

這方面微信就很有優勢了,作為一個社交軟件,而且還是主打短信的,微信的使用頻率簡直高得不能再高了。

雖然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一直強調用完既走的概念,但是想想大部分用戶每天要在微信上花多少時間,打開多少次。

作為一個手機裡基本上是最高頻的應用,直接後果就是讓用戶變得非常的依賴,也非常的信任。

於是碰到支付場景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打開了微信,而不是相對來說使用頻率低得多的支付寶。

用戶習慣是非常難改變的一樣東西,當用戶習慣了某一個東西之後,如果不是有特別的劣勢,用戶並不會克服自己的舒適區,而去使用一個在某方面稍微好那麼一些的服務,比如說安全性高一點或者有一點餘額寶的收入。

如果找幾個人的手機看一下的話,微信的位置可能是在第一屏最容易觸摸到的地方,而支付寶呢?可能連第一屏都不在。

這就是流量的重要性,也就是為什麼支付寶如此的想做社交服務。


鄒昕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以前出門總是會帶著錢包,而如今一部手就就可以行天下。目前最主要的兩種手機支付分別為微信與支付寶,從手機支付的競爭可以看出是騰訊與阿里兩家企業的競爭。



產品定位不同

微信作為一款社交軟件,在支付方面就佔了很大優勢。日常生活中,打開微信的頻率明顯大於打開支付寶的頻率。微信作為主流的社交軟件,在增加支付功能後,更加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其主要作用是用於網上購物和支付,線下購物支付,由於沒有社交,支付寶的功能僅僅侷限於支付、購物。

社交體現的差異性

基於社交關係,微信累計了大量的人群,特別是中年人群體,並且在今年年初,微信用戶突破10億人。作為社交工具,可以這樣說:人人都有手機,人人都會有微信。並且微信支付的方式簡單方便,就如同照相一樣,按下快門就能付款。

2014年1月,微信推出紅包功能,憑藉自帶的社交特性,微信紅包來勢洶洶,其勢隆隆。2月16日,微信官方公佈了今年春節微信紅包的數據,除夕期間參與收發微信紅包的總人數達到6.88億,同比增長了15%,其中80後用戶佔比32%。



支付寶是走的“大金融”路線,成立一系列資金公司,推出更多理財產品;而微信支付走的是“日常支付場景”路線,通過用戶使用場景而設計的,滿足了絕大多數微信用戶的日常支付需求。


首席發言者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去年發生的網絡支付業務達81639筆,總金額達99.27萬億元。

要知道,中國整個國家去年全年的GDP才74.4萬億,微信和支付寶兩者在網絡移動支付方面的流水超過了全國的GDP產值,這昭示著無現金時代全面到來了。


而在這個無現金時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無疑是最大的玩家。

但它們兩者在優勢、功能定位、使用場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這使得用戶使用它們的用途也不同,隨著這兩個產品越來越成熟,它們對場景的區分也越來越明顯,所以不存在題主所說的,支付寶的強大會阻礙微信支付用戶的規模。

首先說支付寶。

支付寶依靠阿里金融的龐大體系,阿里是做B端商業出身的,所以在金融方面的佈局大而全,不僅有主力機構螞蟻金服,還有招財寶、一達通、阿里小貸等,而且阿里還與國內很多銀行合作,其規模效應無人能比。


支付寶是一款比較純粹的支付工具產品,裡面包括了支付、轉賬、繳費、借款、信用積分等功能,這樣的定位使得用戶一想到一些“專項”、“正式”的支付,就會使用支付寶。支付寶在用戶的心智中,是“金融專業戶”的代名詞,相當於一個全功能的手機銀行。


什麼樣的定位決定用戶怎麼使用它,日常來說,當我們需要給朋友轉一筆比較大的錢款,或者需要理財、繳費、充值等,自然而然就會使用支付寶。

與騰訊系其他產品一樣,微信支付一出世就帶有“社交”的屬性。微信支付,顧名思義就是在微信的基礎上打造的支付工具,海量的用戶每天在微信上活躍,他們之前會發生許多錢款方面的往來,比如中午大家一起出去吃飯,飯後AA,大家習慣性地就在原有的微信聊天窗口把錢轉給結賬的朋友,而不是專門打開支付寶,把錢轉過去,再讓朋友去支付寶查看。


而且支付寶的用戶基數遠遠沒有微信那麼大,許多人他們之前是微信好友關係,卻不是支付寶好友關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更不會先去添加支付寶好友,再轉帳。除非數額很大。

插播一句,當時微信支付是因為微信紅包而流行開來的,微信紅包一對一的金額上限是200元,所以一開始微信支付在用戶心智中佔領的定位就是“小額而日常的支付”。

再者,微信特別強調場景化,把線上線下的支付鏈條打造得十分完整,加上微信是我們日常打開和使用最頻繁的軟件,已經形成了使用習慣,所以在線下需要付款的場景中,我們就會習慣性地順手打開微信進行掃碼支付。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嘗試過互相滲透對方的業務,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微信的用戶規模巨大、粘性強且十分活躍,支付寶也想通過做社交來獲取更多優質的用戶,但一直做不起來;微信支付雖然用戶多,交替頻繁,但平均金額規模遠比支付寶小,它也想做理財和借款業務,但由於阿里早早卡好了位,這一塊騰訊無法佔領。

所以,現在它們兩者都想通了,在各自的路上越走越遠,定位越來越清晰:

阿里走“大金融”路線,包括現在也聯合了很多資金,成立了一系列的資金公司,包攬了很多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金額業務,同時也推出更多理財產品,聯合阿里生態內的電商、旅遊、文娛等業務,“大金融”體系如魚得水。

微信支付走“日常場景支付”路線,滿足了絕大多數微信用戶的日常支付需求。而且在支付場景的搭建上也不斷完善,例如推出“群內AA收款”、“面對面紅包”等,都是基於用戶日常的使用場景進行設計的,十分受歡迎。

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可以看出阿里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髮展風格的不同,阿里一開始就是高舉高打,做生態,做產業鏈,所以旗下的業務都偏向大宗和專業業務;騰訊一開始就以爆款產品起家,每一款產品都有海量用戶的優勢,加上騰訊產品為王的企業文化和優勢,其業務都是貼近用戶日常生活的,活躍度無可匹敵。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我都離不開,也希望這兩個支付產品能越來越完善,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我專長互聯網、科技領域的分析和營銷,經常會發布一些誠意滿滿的內容,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以後一起討論、一起玩😊】


科技扯談官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要明確一個共識:其實微信支付也有利息而且同樣安全。以騰訊的體量做出類似餘額寶這種貨幣基金並且保證安全性,真的不是一件難事。之所以有“支付寶不僅有利息”這樣的印象,一是支付寶的先發優勢,先於微信做了支付這件事。二是宣傳和營銷,類似“支付寶,知託付”這樣的廣告詞都是在傳達可信任,安全性高這樣的印象。



之後我們再來看為什麼使用微信支付的人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可以打開手機看看,微信一般放在桌面的什麼位置,而支付寶又放在桌面的什麼位置,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把微信放在dock欄也就是手機桌面最下方固定的位置,這裡通常還會放什麼圖標呢?電話、短信、郵箱、QQ全部都是日常最常用的社交工具,對手機這個裝置來說,社交這個場景是如此的高頻率和重要,在每個用戶的手機桌面上都可以體驗出來。


那麼使用微信支付的路徑就是,解鎖手機,打開微信,打開付款二維碼或者掃一掃,對安卓手機來說,微信一定是常駐後臺的,啟動速度也很快。換支付寶呢,可能很多人還要在好幾頁圖標裡找一找,支付寶的圖標在哪裡,也不一定會常駐後臺,等支付寶啟動還要幾秒鐘,有這時間可能用微信已經完成支付任務走人了。從體驗上講,微信支付就是要更快捷更方便,一旦用戶養成了用微信支付的習慣,可能就很難改變了。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講,微信牢牢把控了社交這個場景,讓它成為手機裡使用頻率最高的App,也就意味著任何微信接入的服務,啟動速度都更快,更方便,這也是為什麼微信在支付領域後來居上的原因。


彈球小姐Lydia


就是因為支付寶太安全了…

題目已經說了,支付寶有利息而且安全,那麼我為什麼要用支付寶付款呢?支付寶裡的錢有利息,微信零錢裡面的錢有利息嗎?

首先說下微信支付所說的多,大多是指買個水,買個十幾元的東西,很多人用微信支付是指的零錢包裡的錢不提現,直接花掉,省的提現收手續費。

第二,打開微信非常簡單,用我自己來說,點開微信只需要點開圖標就可以了,而點開支付寶會出現下圖



支付寶我是當理財軟件

所以加上了指紋鎖,而微信我就當聊天軟件,就沒加指紋鎖。打開微信相對於支付寶來說簡單,我相信我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有時候覺得麻煩,就打開微信付款了。

第三,如果把所有支付情況都算上的話,我個人感覺微信支付總額基本沒能力跟支付寶比,舉例來說,看電影還是用支付寶買票的人多吧,
去飯店吃飯用支付寶結賬的比例也很大的,
還沒算上淘寶購物的情況,淘寶購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選擇支付寶付款吧。

而且支付寶可以在無信號的情況下付款,我去信號不好的地方都會選擇支付寶付款。

但是現在支付寶還不滿足目前的份額,想搶佔小額支付,用獎勵金的形式來讓我們習慣用支付寶進行小額支付。
還有支付寶還通過遊戲的方式鼓勵我們用支付寶付款,螞蟻莊園可以攢蛋捐助,跟捐步數一樣,可以做公益。ps支付寶在怎麼做活動我還是習慣把他當理財工具,而不是小額支付工具。


阿阿阿杰


因為方便啊,用戶懶啊,這是最大的原因。

微信是一個社交軟件,平均我們每一天打開微信的次數會超過十次,據說打開更多的一天會上百次。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順便的用微信來進行一下支付,這其實就是順其自然,舉手之勞的事。

但是支付寶呢,雖然做得早,雖然也很方便。但它畢竟只是一個純粹的支付工具。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可能一天甚至一週一個月都不會主動的打開支付寶一次。

如果我們在微信裡面聊完天。然後再去支付寶進行支付,其實是有兩個步驟的,看起來事情很小,但是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畢竟用戶都是懶的。

所以這也是支付寶老是想做社交這塊的原因,因為它不想當一個純粹的支付工具,只有社交加支付才能牢牢的把用戶鎖住。

雖然支付寶好用,雖然微信也很好用。但是作為用戶,我們希望這兩家是勢均力敵的,只有這樣子,市場不被壟斷,用戶才有更多的利益。


南七道


微信與支付寶之間的支付爭奪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特別是在雙2期間,支付寶在搶奪線下環境中更是貢獻了10億元的成本來爭奪。

從用戶角度來看,微信活躍用戶為9.8億,支付寶用戶為4.5億,相比之下,支付寶用戶數量並不佔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支付寶的使用頻率。

在日常的支付過程中,微信的使用頻率比較高,主要是由於微信本身基於社交環境基礎上的。微信作為當前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社交軟件,不僅承載了人的日常社交,還涉及到工作上的溝通,而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重要的自媒體傳播渠道,如今也成為很多人信息的重要來源,每日刷爆朋友圈的10W+正說明了微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人們用手機的過程中,打開微信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條件反射的行為,無論在任何場景下,打開手機點擊微信都成為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在支付手段層面,微信支付以微信社交場景為依託發展也是水到渠成的。

而另一個層面看支付寶,在具體支付過程方面,支付寶同樣具備了掃一掃和出示付款碼兩種途徑,在此過程中,支付寶更獨立的在於是一種支付手段,有人把支付寶比作網上銀行的支付手段,這一點有可取之處。

但是單純作為支付手段的支付寶,在支付場景過程中,打開率還是不容易被提升。因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支付寶的各種輔助功能正在完善。此前的共享單車入口,餓了麼入口等入口的開放,都進一步在為支付寶支付手段引流提供幫助。

2017年以來,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巨頭企業紛紛搶佔線下市場,在新零售等領域的發展也日漸清晰,種種努力也都拉昇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的競爭能力。

2017年雙12期間,支付寶投入大量紅包資金用於刺激用戶線下消費,而此前,支付寶旗下口碑品牌也擁有了獨立的APP用戶支持用戶消費,雙12期間的各種促銷手段也都反映出支付寶在線下支付方面面臨的巨大壓力以及做出的巨大努力。

無論微信還是支付寶,在移動支付方面付出的貢獻都是非常大的,這一點社會都有明確的認知,未來微信和支付寶在支付等層面還將有哪些發力,值得期待。


創業邦


將資金存放在微信零錢通同樣有收益,目前七日年化收益在4%左右,而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有3.6%左右,所以微信零錢通的收益比餘額寶要高一些。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從安全性而言相差並不是很大。目前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10億大關,基本是手機用戶必備的手機應用,因為微信支付應用場景較多,所以微信支付的用戶是比較多的。

微信的用戶數十分龐大,微信支付的普及率較高

目前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10億大關,對於手機用戶而言微信基本上是手機必備應用。很多手機用戶可能不安裝支付寶,但微信一般都會安裝的,正是因為手機用戶對於微信基本是剛需,因為微信用戶數十分龐大,所以使用微信支付的人也是非常多。

微信支付具有社交屬性,應用場景比較多

微信作為市場上最主流的社交軟件,微信支付也是具有更多的社交屬性,手機用戶更習慣於使用微信發送紅包、轉款和購物,正是由於微信支付的應用場景較多,手機用戶在消費時更偏好於微信支付,所以微信支付的用戶也是非常多。

目前很多商家都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但由於微信支付的滲透率和使用頻率更高,很多商家更偏向於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基本是商家的必備收款工具,而支付寶只是一個備選收款工具。

很多手機用戶更偏向於使用微信支付,主要還是因為個人偏好和習慣,由於人們使用微信是剛需,所以使用微信支付的人非常多。由於支付寶起步比微信支付更早,優惠力度更大,所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目前也是勢均力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