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首份财报“亮瞎眼”,但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越来越远!

今年以来的港股市场,小米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上市后首份财报“亮瞎眼”,但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越来越远!

日前,小米公布了上市后首份财报,业绩可谓亮眼。然而,在营收、净利等指标大幅飙升的背后,小米公司的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总比却在下降。

小米还是雷军所说的“互联网公司”吗?

论捞金,只服雷军

上市后首份财报“亮瞎眼”,但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越来越远!

8月22日,小米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实现营业收入452.36亿元,同比增长68.3%,经调整利润21.17亿元,同比增长25.1%。2018年上半年,小米实现收入796.48亿元,同比增长75.4%;经调整利润38.16亿元,同比增长62.2%。

支持小米收入大幅增长的,无疑是小米手机。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卖了3200万部,同比增长43.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平均每部小米手机的手机达到了952元,同比2017年二季度的864元,增长88元。正是在销量和均价的共同作用下,小米手机业务实现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58.7%,收入占比由71.5%下降至67.4%。

小米手机均价为何提升10%?财报显示,小米MIX2S、小米8系列等中高端旗舰机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居功至伟。2018年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的均价同比增长超过25%。这简直是对消费降级说的打脸。

除了中国市场的贡献之外,海外市场也成为小米手机业务增长的着力点。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小米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2%,达到1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6.3%。截至6月31日,小米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市场前五名。

除了收入之外,小米在支出方面也是很大方。财报显示,小米在二季度行政开支同比增长45倍,达到了105亿元。其中,雷军一人就获得99亿元,是1.5万名小米员工收入的5.6倍。如果这99亿元薪酬落袋为安,那么雷军将刷新纪录。在雷军之前,国内最高纪录保持者是刘强东。在京东上市前,董事会奖励了刘强东4%的公司股权,当时价值约6亿美元,而雷军的99亿元奖励,是刘强东的2.4倍。

论本质,小米还是互联网公司吗?

上市后首份财报“亮瞎眼”,但小米离互联网公司越来越远!

亮丽的财务数据之下,也暴露隐忧。一直以来,雷军都在强调小米的互联网属性。在招股书中,雷军表示,小米集团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事实胜于雄辩。2018年二季度,小米互联网业务实现营收40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63.6%,但其占总营收的比例却降到了8.8%。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还是9.4%。

对于互联网营收的增加,小米在二季度财报中表示,主要是二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9.6%所致。与此同时,小米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4.1%,这其中游戏收入同比增长了25.5%。

对此,小米CFO表示,“小米互联网服务增长超过60%,在可比相对规模来说是非常快的增速,总体符合预期,主要是其他收入增长,IoT增长特别快。”

IoT增长有多快呢?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小米二季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103.79亿元,同比增长104.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大增背后,销售成本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该部分业务销售成本同比增加109.6%,达到94亿元。

好在,小米MIUI的活跃用户保持了41.7%的同比增速,平均每户互联网服务收入增加到了19元。相比其他获客成本较高的平台,小米通过硬件销售获取客户的过程,不太产生额外成本。

对小米来说,这是未来的基础所在。对于小米的战略来说,其落脚点在于用户增长。未来,小米的收入能否随着用户的增长保持同步的扩张,才是关键,你说呢?毕竟,在手机市场遭遇天花板的当下,要一直靠卖手机,显然达不到雷军所说的让股价翻一番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