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为什么要当驸马

娶公主为妻,如履薄冰,苦不堪言,这是古代士子的原型记忆。一是人格得不到尊重。公主从小娇宠,养成小姐脾气,颐指气使,毫无平等可言。唐太宗的南平公主新婚之日就不拜公婆,不顾场合伤害了驸马王珪的自尊。二是感情得不到慰藉。公主地位特殊,有恃无恐,自己可以不守妇道,又往往嫉妒成性。宋孝武帝女儿山阴公主就养了30名年轻俊美的男面首,而不把驸马何戢放在眼里。只许公主偷情、不许驸马纳妾的单方面强制要求,造成了驸马心理的极度压抑。三是生命得不到保障。公主有皇家背景,仗势欺人无人敢干预,如有虐待狂的倾向丈夫将惨遭凌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必是驸马爷无疑。冉兴让娶了明神宗第七女寿宁公主,吃尽苦头,甚至被她的亲信女仆梁盈女打得狼狈逃窜。因此,前有东汉尚书杨乔为逃避做驸马绝食而死,后有北宋状元冯京连皇族小姐一并坚决拒绝。公主之不受欢迎,令士子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于此可见一斑。我们不排除历代公主中也有万里挑一的贤慧女子,如唐朝的平阳公主堪称开创基业中的巾帼英雄,和政公主堪称安史之乱中的中流砥柱,但是误打误撞、歪打正着的机遇即使有,士子们也不敢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去下赌注。那么,为什么陈世美却要削尖脑袋往驸马这个圈里钻,驱使他向前冲的动力何在?

陈世美为什么要当驸马

热衷功名、急于求成的功利价值观也是陈世美见利忘义、攀升驸马的内驱力之一。关于这一点,我们将《铡美案》与其前身《琵琶记》参照阅读即可看出端倪。不同文本之间的交叉阅读,被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称为“互文性”:“任何作品的本文都是由许多文本镶嵌而成,任何本文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多种文本之间的互相参照、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不仅可以生成新的内涵,而且可以互相照亮原本被遮蔽的题旨。据《瑞安县志》记载,《琵琶记》作者高明年轻时诗文名动一时,他曾“一日叹曰:人不明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乃自奋读《春秋》,识圣人大义”。这种求取功名的欲望在他作品主人公蔡伯喈身上也时有流露,剧中多次抒发了“鱼龙将化”,“君恩喜见上头时,今日方显男儿志”,“布袍脱下换罗衣,腰间横系黄金带”的春风得意心情。如果说高明塑造蔡伯喈还是朝着“全忠”、“全孝”的方向去努力,那么《铡美案》所表现的陈世美欺君罔上、杀妻灭子等恶劣行径,则完全是一副衣冠禽兽的嘴脸,他在追逐功名利禄方面比起蔡伯喈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心狠手辣。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继续做驸马时,他必除之而后快,所以他派出家将韩棋追杀秦香莲母子,这从人伦来讲不可饶恕,而从功利价值来衡量,又在情理之中。

陈世美为什么要当驸马

公主年轻美貌和贵族气质唤醒了陈世美的“性意识”,这是他选择做驸马的“本能反应”。按照霭理士的观点,如果对引发性冲动的感官进行排序,“视觉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官觉”, 染上相思病总是因为“一见”才“钟情”的。《琵琶记》中形容牛丞相的女儿是“窈窕青娥二八春”,“露出娇容赛玉真”,对蔡伯喈第二次婚姻的评价是“郎才女貌真不俗,占尽人间天上福”,可见美貌是对乘龙快婿感官的最直接的刺激。可是古代婚姻程序是先“婚”后“见”,未“婚”不“见”,既然未见,又何来视觉的刺激?因为古代士子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颜如玉”的择偶理想,颜如玉的“玉”是金枝玉叶的“玉”,而不是荆钗布裙,这是古代士子久在白玫瑰丛中对红玫瑰的憧憬和怀想。有了这种怀想,虽然从未见过,却具有一种可视性──在心里反复出现过,这是心里一直都想见的理想对象,所以一见之下,就似曾相识的激动。有一案例可以佐证,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殿前扬威”这出戏中,庞太师的女婿崔明冲临刑前有一段肺腑之言,他说自己中状元后去太师府谢恩,“发现了庞惜燕”,“我就知道她是我生命中的女人”,这种灵魂深处的触动,是与此前的偶像定位分不开的。的确,蔡伯喈囿于伦理感情在接纳与拒绝之间徘徊不定,不过,徘徊的表层信息是政治与伦理之间的两难选择,而徘徊的深层信息却是对千金小姐的冲动和对糟糠之妻的道义之间的难以取舍。

陈世美为什么要当驸马

《铡美案》通过秦香莲之眼,勾画出公主的美丽、性感与高贵气质:“抬头观,金枝玉叶在眼前,头戴一顶美翠冠,身穿日月龙凤衫,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梅花耐霜寒,看罢她来再看看俺,我半幅罗裙遮不严,怪不得强盗把心变,她年轻貌美有威权。”我们不否认公主的身上有“野蛮女友”的霸道与执拗,但天生丽质、雍容华贵、识情知趣,却是不争的事实,比起久经风霜在日常生活中消蚀了青春活力的家庭妇女来说,更能激发陈世美的共鸣,并带来“情感分享”的罗曼蒂克情调,在夫唱妇随中营造特殊的醉人的意境。陈世美停妻再娶看起来是利令智昏,权欲扭曲了人性,可谁说不是美丽而孩子气的公主触动了陈世美最原始的情感,令他的感情彻底移位呢?我们往往从功利角度去分析陈世美“尚权”、“崇权”的变态心理,而忽略陈世美“唯美”、“审美”的自然欲求。在陈世美性格组合的多种元素中,“尚权”不是唯一的,“唯美”也不是唯一的,陈世美的“自我”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古代士子命运的跌宕起伏。

陈世美为什么要当驸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