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都村与庵上庙会

胡都村是礼泉县昭陵社区所在地,由高家村、赵家村、刘家村、魏家村四大堡子组成,高家村为社区管委会驻地。

胡都村名与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融合有关。据史书记载: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北方突厥九万余人内附南迁,被安置于今叱干一带和这个村,赐名“讫突村”。民国时,更名为街道“胡都村”。“讫突村”仍见于官方文卷中。解放后改名为“胡都村”由“讫突村”谐音而来。

村名的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到昭陵跑马岭一带狩猎,正值三伏天,人马热得浑身流汗。就在这个有大涝池、大树的村庄边休息。李世民休息时做梦惊醒,直呼“快请众大臣上朝,有要事相商。”睁开眼发现原来是梦,哈哈大笑说:“我还以为在长安呢,怎么忽然就糊涂呢?”一行人边走嘴里还边念叨着“糊涂”,正好被村上的几位长者听见。后来一打听,那竟是皇上一行,于是就把“胡都”当成皇帝赐的村名。

村名的另一传说,是唐代时,当地群众曾与胡人(少数民族)在此发生冲突,后刘姓建村于此,高、赵、魏姓随后迁入,得名讫突村,后讹传为胡都村。今天,四大堡子中,高家老堡子遗址还在。上千年的四株老槐高大挺拔,覆盖着村子。一株被雷击的大皂荚树,树身裂开仍生机勃勃。高家村的高琼(退休人员,60多岁)说:“我也不知旧城堡修建于何时,但我亲眼目睹,从雷击皂荚树下送走的人已不下100人。”暮去朝来,时光冉冉,高家城堡和老树成了活化石。

胡都村与庵上庙会

公元762年7月15日,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肃宗李亨在惊忧去世后,被安葬在武将山上(在礼泉县东北18里),称为建陵。

唐王朝为了祭祀肃宗,在武将山下修建庙宇。这些庙宇建在地势高耸的黄土岭上,视野开阔,气势恢宏,北临武将山,南俯平原,东西两面是山谷。每年农历7月12日,皇戚贵族、方圆百里的人都来此地,举行三天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纪念唐肃宗。日久,便形成当地的“庵上庙会”。

庵上庙会的历史,赵家村78岁的赵志锋老人是一本经。他说:“我们村北的庵,唐代就建成了,庙宇连片,雕梁画栋,高大气派。前几年在那里还挖出了唐石碑。解放后,国家建工厂、办学校,几经战火庙宇已不多了,庙宇剩余的砖、瓦、梁、椽全被拆下又修建了校舍,那就是最早的昭陵初中。庙宇没有了,气派的学校学生少了,世事变化大呀……老人谈起家乡,兴奋得像解说一部天书,要解开家乡富饶土地上传奇的前世和今生。

胡都村与庵上庙会

改革开放后,胡都村人民生活富裕起来,考上学、在外经商打工的优秀人才不少。胡都村村民热爱家乡,每年一度的庵上庙会总是如期举行,方圆十里的人都来进行物资交流,高家和赵家两个村轮流主办大会。2018年的庙会由高家村主办,歌舞晚会由企业家、陕西和鑫盛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经理、义务为高家村修建广场、菜园、叱干安家村修筑道路的赵家村赵华赞助。

高家村现任书记高展望,自2O12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带领干部修路、装路灯,绿化街道。特别是今年两委会班子产生后,村委会班子人人操心,冒着酷暑和村民大干两个多月,建成村文化广场和党建办公室。村队广场雪白的墙壁上,积极向上的墙画振奋人心,红色蓖麻,黄的、紫的夜来香点缀在广场、村巷周围。

胡都村与庵上庙会

古老的村子美丽祥和,热闹的歌舞晚会上人山人海。会上,我见到35年未见的发小的姨妈,70多岁的老姐妹俩搀扶着来看歌舞,岁月不饶人,当年精神健壮的老人矮瘦了很多,好在她们还健康地活着!

胡都村与庵上庙会

霓虹灯光照着人们快乐的脸庞,那些花儿也兴奋地眨巴着眼睛,望着这个日新月异的新世界。

胡都村与庵上庙会


作者简介:赵晓萍,笔名壮美昭陵,陕西省礼泉县人,壮美昭陵主编。文学摄影爱好者,千篇图文流传于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宣传弘扬西部文化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