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

​ 孩子是純潔的天使

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

他們的世界沒有天真之外的東西,學習是他這一生需要學會的東西,然而,我們重視的不是在孩子的天性基礎上教會他們成長學習,而是將這個世界搬給他們,他們負責的不是認識世界,而是無條件地接受,這樣他們真的能長大嗎?長大不是目的,成長才是重要的一個過程。

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

二至五歲正是幼兒期,心智的各個要素,包括感覺、認知、語言、想象,如同剛破土的嫩苗,開始蓬勃生長。一方面,這些要素尚未分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又尚未被成人世界的概念思維和功利計算所同化,清新如初。人們對於幼兒繪畫讚美有加,其實,幼兒語言毫不遜色,同樣富於獨創性。這是原生態的精神現象,奇妙無比,在生命的以後階段決不可能重現。打一個未必恰當的比方,猶如中國的先秦文化和歐洲的古希臘文化不可能重現一樣。長大以後,在較好的情形下,心智的某一要素得到良好發展,成為某一領域的能者。在最好的情形下,心智保持純真的品質和得到全面的發展,那就是天才了。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孩子常常不假思索,口吐妙語,其形象、貼切、新穎、精闢,是成人難以企及的,哪怕這個成人是作家,尤其這個成人是作家。

這是伊甸園裡的文學,人剛剛學會命名,詞彙十分有限,卻是新鮮的,尚未淪為概念。眼前的景物,心中的感覺,也都是新鮮的,尚未被簡化為雷同的模式。用新鮮的語言描述新鮮的事物和感覺,正是本來意義的文學。

如同兒童繪畫一樣,兒童的語言表達也是一個寶庫,是文學的源頭活水,是大師們學習的好課堂。

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

人在孩提時期也許是笑得最頻繁的,當然也是最燦爛的。孩子常常會無緣無故地笑,那是新生命蓬勃生長的音樂,是真正的天籟。

然而,笑不是生物性本能,而是上帝賦予人的特殊能力,人是唯一會笑的動物。在嬰幼兒身上,有意識的笑是社會性交流的最早徵兆,也是智力發育的伴生現象。笑需要鼓勵,最重要的鼓勵來自兩個因素,一是愛和善意,二是有趣。

孩子對愛和善意有極為準確的直覺,決不會弄錯,在愛和善待自己的人面前笑得最歡暢,在冷漠者面前則一定會冷淡和顯得呆滯。

但是,僅有愛還不夠,還必須有趣。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觀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單調、刻板、無趣。幾乎每個孩子都熱衷於在生活中尋找、發現、製造有趣,並報以歡笑,這是生長著的智力的嬉戲和狂歡。

然而,人們往往嚴重低估孩子對於有趣的需要。比如說,有的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給保姆或老人帶,而保姆和老人帶孩子往往趨於保守,但求平安無事,鮮能顧及有趣,給孩子心智發育造成的損失雖然看不見,其實難以估量。所以,依我之見,再忙的父母,也應該安排時間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肯這樣做的父母,或者是自私的,或者自己就是無趣的,所以壓根兒沒想到孩子會有對於有趣的需要。

人生有兩個時期最盛產幽默。一是孩提時期,倘若家庭是幸福的,生活的氛圍是歡快的,孩子往往會萌生幽默感,用戲謔、調侃、嘲弄、玩笑來傳達快樂的心情。這是充滿活力的新生命發出的天真單純的歡笑。另一是成熟時期,一個人倘若有足夠的悟性,又有了足夠的閱歷,就會藉幽默的態度與人生的缺憾和解。這是歷經滄桑而依然健康的生命發出的寬容又不乏辛酸的微笑。我相信,如果一個人在孩提時期擁有前一種幽默,未來就比較容易擁有後一種幽默。

幼兒具有天生的幽默感,喜歡而且善於逗趣、調侃、諷刺、自嘲。這是新生命在生長過程中綻放的智性花朵,是健康生命遏止不住的靈性笑聲。

幽默有兩個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超脫的眼光。孩子的幽默源於前者,但已經包含後者。當孩子對人對事調侃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從日常生活的語境中跳了出來,發現了用另一種眼光看生活的可能性。

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

孩子天然地親近自然,親近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孩子自己就是自然,就是自然中的一個生命。

然而,今天的孩子真是可憐。一方面,他們從小遠離自然,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裡,自然最多隻剩下了一點兒殘片。另一方面,他們所處的文化環境也是非自然的,從小被電子遊戲、太空動漫、教輔之類的產品包圍,天性中的自然也遭到了封殺。

我們正在從內外兩個方面割斷孩子與自然的聯繫,剝奪他們的童年。他們遲早會報復我們的!

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

切勿再拿“教育孩子”的藉口泯滅孩子的天性了!動手加上天馬行空的思考才是天性使然,保護孩子的天性,保護孩子的童話世界,他們終將會幸福。要知道一個相信童話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話的年齡,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絕冷酷的。

不要忘了,成長本不是一個人的事。孩子的成長少不了夥伴的身影,孩子的成長還需要一點點的自由與野性。不要讓孤獨成為孩子成長的代名詞;不要讓教輔佔據孩子的生活;不要讓現實剝奪孩子的笑容。

其實,孩子的教育不是理論知識的餵養,更重要的是保護天性,鍛鍊思維。手工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陪伴式教育,多給孩子一些陪伴,他就能創造一片天空;多保護孩子天性,他就能給你一生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