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鑑賞:元吳興八俊之首錢選傳世名畫《扶醉圖》

古畫鑑賞:元吳興八俊之首錢選傳世名畫《扶醉圖》

元 錢選 扶醉圖 絹本,水墨設色,縱28釐米,橫49.5釐米。林熊光、張大千舊藏 王季遷藏

錢選(約1239-1299年),浙江湖州人,字舜舉,號玉潭。因家有習懶齋,故又號習懶翁,為元代“吳興八俊”之一。錢選出生在南宋社會氣象衰微的時代,他只得終日沉湎詩畫而不願接受元統治者的招安。正如他《題山水卷四首》中所說“不管六朝興廢事,一樽且向圖畫開”。錢選的人物畫中,“隱士”題材佔了很大的比例。如《竹林七賢》中七賢或坐或臥吟嘯山林,還有《劉伶荷鍤圖卷》中人物蕭閒意趣簡遠。而他畫的《柴桑翁像》、《歸去來辭圖》都是關於陶淵明的,可見錢選對陶淵明喜愛尤甚,這幅《扶醉圖》正也講述的是東晉著名隱士陶淵明飲酒的故事。

古畫鑑賞:元吳興八俊之首錢選傳世名畫《扶醉圖》

這幅小品畫用線細潤,賦色淡雅文氣,大有宋畫遺風。畫中三人,陶淵明倚坐於竹榻之上,醉眼朦朧。解開衣襟開散懷抱,可見適才痛飲的豪邁。淵明儀態自然,舉止隨意。右側題字便可知此時他已經小有醉意,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君且去”。既然我已經先醉了,睡意襲來,兩眼漸重不支,客人可以離去了。右側的客人則起身正冠、雙手作揖、面容恭謹,儼然學堂裡“孔聖人”畫像的標準姿勢。兩人對比可見陶淵明的率真,不願在繁文縟節和賓主客套中“委屈”自己的惺忪睡意。白衣老僕最懂主人的品性,鞠躬欲引導客人離去然後收撿地上歪七豎八的酒罈。酒具散亂狼藉杯甕傾欹,恰如它們主人的不拘小節倜儻風流。除此之外,“貴賤造之者有醉輒設”也顯示淵明不凡的氣度。無論賓客貴賤有無權勢,只要有酒便拿出款待,使人想起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此時的陶淵明不似錢選其他畫中手執柴杖昂首闊步般意態瀟灑,也不似“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裡獨立船頭頂戴綸巾的儒風詩意,有的是那沖淡醉意中欲辯已忘言的真意。錢選喜愛陶淵明,除了二人同為落魄文人卻鐵骨錚錚不汲汲於名利富貴,更有酒友知己的認同在其中。陶淵明愛酒甚深,他的詩寫到酒的就有39篇之多,還特別以“飲酒”為標題的有二十首。這在中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書中記載錢選亦嗜酒,酒不醉不能畫,惟有當醉醺醺然,累醉不一醉時,畫意與心境手感相調和方才作畫。可見他平日亦同陶淵明般以酒洗心,聊以慰藉難以伸展家國抱負的苦悶。所以錢選引陶淵明為知己,兩人雖時代殊異,然而心意相通神交久已。

古畫鑑賞:元吳興八俊之首錢選傳世名畫《扶醉圖》

錢選隱居的非常徹底,終日以書畫為友,不像他的好友趙孟頫出仕元朝。這幅畫其實畫的就是他自己,不過附會在東晉的風流衣冠上罷了。畫外之言亦是權勢若造訪,錢選我醉後便可以離去。身為“吳興八俊”之首的錢選,早期的繪畫風格深受南宋畫院影響,後期則突破了院畫體格的羈絆。在用墨和皴擦上特別注重文人氣韻,他倡導的“戾家說”影響了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畫。(作者:孫潤之 來自《書法報》)

古畫鑑賞:元吳興八俊之首錢選傳世名畫《扶醉圖》

【名稱】元 錢選 扶醉圖

【年代】元代

【簡介】絹本,水墨設色,縱28釐米,橫49.5釐米。著名收藏家林熊光曾藏;著名藝術家、鑑藏家張大千舊藏:著名鑑藏家王季遷收藏。

錢選工詩文,善畫花鳥、山水、人物,他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趙孟頫曾與他研討繪畫中的“士氣”,他答以“隸體”,要“無求於世,不以贊毀撓懷”。這些主張對後世文人畫影響較大。他還進一步發展了文人畫題寫詩文的傳統,作品上大都題詩或跋語,這一格式為後來文人畫家廣泛採用,逐漸形成詩、書、畫緊密結合的鮮明特色。畫上有畫家自題:“貴賤造之者有醉輒設。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君且去。”此圖表現陶淵明的飲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