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海南被當做蘇軾的第二故鄉?東坡不幸卻是海南之幸

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時年60歲的蘇軾被貶至海南島。

“我本儋耳氏,寄居西蜀州。”蘇軾把海南島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興學興教,許多人慕名前來學習。

在眾多門生中,蘇軾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海南學生叫做姜唐佐。
為何海南被當做蘇軾的第二故鄉?東坡不幸卻是海南之幸

蘇軾曾經在姜唐佐的扇子題了一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大意是,就算海南島很偏遠,我也非常看好你打破海南無人中舉的歷史。

並許諾,等你中舉之後,我就會幫你補全整首詩。(異日登科,當為子成此篇。)

後來姜唐佐果然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於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中舉人。

可惜的是,蘇軾再也沒有機會給學生補全這首詩了。蘇軾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也就是一年前在歸途中於常州去世。蘇軾最終還是沒能親耳聽說學生“破天荒”的事蹟。
為何海南被當做蘇軾的第二故鄉?東坡不幸卻是海南之幸

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姜唐佐在汝陽遇到了蘇轍。蘇轍信守承諾,替哥哥補全了贈詩。

生長茅間有異芳,風流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海南的蘇公祠裡有這樣的一句話:

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

蘇軾沒能看到門生中舉,是蘇軾的遺憾。而蘇軾能夠來到海南興學,卻是海南人民最大的榮幸。正所謂“蘇軾不幸海南幸”。

為何海南被當做蘇軾的第二故鄉?東坡不幸卻是海南之幸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蘇東坡傳》最有名的兩段話:

One might say that Su Tungpo was an incorrigible optimist, a great humanitarian, a friend of the people, a prose master, an original painter, a great calligraphist, an experimenter in wine making, an engineer, a hater of Puritanism, a yogi, a Buddhist believer, a Confucian statesman, a secretary to the emperor, a confirmed winebibber, a humane judge, a dissenter in politics, a prowler in the moonlight, a poet, and a wag.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為何海南被當做蘇軾的第二故鄉?東坡不幸卻是海南之幸

And yet that might miss the sum total of what made up Su Tungpo. I can perhaps best sum it up by saying that the mention of Su Tungpo always elicits an affectionate and warm admiring smile in China.

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