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本可避免,但最終卻發生,只因此人一封錯誤電報

1931年中國東北,日本間諜中村震太郎刺探東北情報,被東北軍一名團長關玉衡槍決,案件鬧的沸沸揚揚。九一八事變前兩天,1931年9月16日,東北軍參謀總長榮臻約見了日本駐瀋陽總領事林久治郎,他拿出了東北軍破獲日本中村間諜案證據,林久治郎反覆看了中村間諜的各種證據之後,他的兩條黑眉毛皺在了一起,臉色變得黑暗無光,額頭上滲出了冷汗

作為外交官的林久治郎知道,中村等人所進行的間諜活動,證據確鑿無疑,中方按照國際慣例予以處決無可厚非,然而這個老奸巨猾的外交官,經過短暫的心理調整之後突然昂頭,大聲說:我們談了這麼長時間,你怎麼才把證據拿出來?此時的榮臻略一沉吟,他想到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及這道命令的原因,因此暫時無法回答,

此時的林久治郎又哼了一聲,他說日本帝國軍人粗暴,根本不懂你們中國人的什麼規矩,林久治郎的狂妄讓榮臻參謀長氣憤難當,他當場給予回應,說我們中國軍人也很粗暴,你們擅自闖入我們的禁區刺探我們的情報,我們當然要予以處決,

九一八事變本可避免,但最終卻發生,只因此人一封錯誤電報

在與此同時的南京政府,紅軍是他的心腹之患,而日本帝國主義則是次要的敵人,於是反覆向東北軍命令,不得隨意與日軍發生衝突,而此時的東北軍司令張同時還兼任著國民政府剿共北路司令,因此對於南京政府的命令堅決執行,由此不抵抗的命令逐級下達,東北政府向遼寧省各縣政府,下達了取締反日運動命令,

駐防北大營的第七旅旅長王以哲,參謀長趙正帆,深感形勢咄咄逼人,他們接到了上級的通知後,召集了第七旅上校以上軍官研究形式,到會軍官一致認為,中日之間必會發生事變,

九一八事變本可避免,但最終卻發生,只因此人一封錯誤電報

林久治郎從榮臻參謀長那裡回來之後,儘管他很嘴硬,但實際上也感到心虛,他知道如果中村間諜證據一旦在報紙上公佈,那麼日本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於是他馬上向東京的畢元外相打電報,把事情的經過彙報了一番,畢元在擔任外相的五年多時間裡,在對華政策上,它一直反對使用武力,他主張以經濟滲透的方式,鞏固擴大日本在華權益和影響,

畢元外相在得到了中村事件的真相,以及關東軍打算要武力解決事情之後,心中感到很緊張,他知道如果此時動武,日本在華利益將會受到影響,對國際社會也無法交代,隨後在內閣會議上,他對陸相南次郎發難,儘管內閣會議上雙方各執一詞,但是畢元外相,並沒有在內閣會議上,公佈中村事件真相,由此看得出他並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只從日本國家利益上考慮阻止武力,

第二天畢元外相見了日本天皇,他向天皇講述了中村事件的真相,希望天皇出面阻止軍方動物,畢元外相認為,如果能夠按照他的意見解決,必然能夠使日本在華利益大大增加,沒有必要訴諸武力,隨後天皇召見了陸相南次郎,告訴他不要貿然動武,

九一八事變本可避免,但最終卻發生,只因此人一封錯誤電報

南次郎回到了軍部之後,立即召開了軍官會議,並傳達了天皇的命令,而此時那些軍官們,本已經是躍躍欲試,準備在武裝進攻一顯身手,南次郎讓建川美次趕往中國東北,以勸阻關東軍的行動,但是好戰的建川美次卻在出發前,偷偷的給關東軍方面發了電報告訴他們,趕在他到來以前就進行行動,

9月17日晚,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在接到電報之後,立刻召集了行動小組會議,商討下一步對策,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提前動手,於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了,

九一八事變本可避免,但最終卻發生,只因此人一封錯誤電報

當日軍向駐守在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進攻時,旅長王以哲當時並不在軍中,參謀長一面命令部隊待命,一面打電話向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報告,要求部隊進入陣地,北大營在遭到日軍炮轟之後,榮臻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會上榮臻幾次接通上級的電話,但是司令張卻不在,最後總算是聯繫上了東北軍司令張,榮臻向他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請示如何處理時?剛說到這裡時,電話卻中斷了,

九一八事變本可避免,但最終卻發生,只因此人一封錯誤電報

9月20日,關玉衡化裝逃出了瀋陽,來到了北平見到東北軍司令張,他說都是因為我處理不當,給少帥添麻煩了,少帥手一揮說,不能怪你,對方總是能夠找到藉口的,在以後的日子裡,關玉衡一直在領導東北義勇軍抗日,征戰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