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實際上很怕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日軍關東軍以少量兵力,趕走人數眾多的東北軍,最終強佔整個東北地區,進而獲得了鉅額經濟利益。

事變前,板垣徵四郎等幾個關東軍參謀,經過了長時間的策劃。但是,到真正事變時,日本政府、軍隊,都沒有足夠的膽量,最後之所以成功,完全得益於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

東北地域廣大,是日本國土的幾倍。張學良的東北軍海、陸、空齊全、兵強馬壯、武器先進,真正打起來,關東軍絕不是對手。所以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的態度非常曖昧------既想在東北挑起事端,希望僥倖取勝,又希望一旦失敗時,由下級軍官承擔責任,以他們胡鬧為自己開脫。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實際上很怕張學良

日本國內也知道關東軍想在東北挑起事端,但也擔心打不過東北軍,所以也是態度曖昧:表面反對,暗中支持。這種曖昧態度,在“九一八”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了。

1930年,張學良調集大量東北軍入關,參加中原大戰。日本陸軍認為東北空虛,有機可乘,於11月派鐵桿侵略分子永田鐵山到東北,與關東軍“協商”。當關東軍請求國內支持時,永田鐵山表現得非常慎重,也沒有明確表態,但他回國不久,就調了兩門巨炮到東北。

這兩門巨炮在“九一八”當晚,一門轟擊北大營,一門轟擊飛機場。

關東軍原計劃於1931年9月28日挑起事端,但消息洩露,日本國內知道了具體日期。日本陸軍認為關東軍沒有把握取勝,決定暫時不與東北軍衝突,並派高級軍官到東北,勸阻關東軍不要挑起事端。

得知國內將派人到東北勸阻的消息後,關東軍司令部裡一片恐慌,板垣徵四郎決定提前動手,在勸阻的軍官到達前造成既成的事實。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實際上很怕張學良

板垣等人緊急行動,終於趕在9月18日完成了開戰的準備。國內派來的軍官也於當天到達旅順,關東軍幾個參謀以旅途勞累為由,把他安排在旅館休息,不讓他有“勸阻”的機會。

當晚,關東軍就迫不及待的挑起了事端。

直到開戰,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仍然沒有足夠的信心,帶著一幫高級軍官躲在旅順的澡堂子裡,故意裝作不知道,避免事後被追責。而在司令部下命令的,只是板垣徵四郎這樣的普通參謀。

被張學良認為強於自己的關東軍,其司令都害怕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實際上很怕張學良

日軍向東北軍進攻時,也心存畏懼。進入北大營的日軍在人數眾多的東北軍面前,一時不敢前進,以致北大營內出現了短暫的僵持局面。

但日軍的運氣非常好,東北軍被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束縛了手腳,面對站著不動的日軍,竟然沒有任何動作。

於是,日軍膽子大起來,很快就衝入營房,將來不及起床的東北軍士兵一個個挑死在床上。

東北軍仍然沒有反擊,只是按照事先的計劃------“退出北大營”。

日軍在後面緊追不捨,直到碰到早有準備的團長王鐵漢,才遇到抵抗。

王鐵漢抵抗得非常英勇,但畢竟勢力單薄,部下拿在手裡的全是輕武器,無法擊退日軍,跟日軍戰鬥一陣後,被迫撤出北大營。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實際上很怕張學良

9月19日凌晨6時半,瀋陽陷落。

日軍事先顧慮重重,但不到一夜就佔領了瀋陽。於是,本莊繁的膽子大起來,立即將司令部由旅順遷到瀋陽,並部署部隊進攻其它城市。

……

手握重兵的張學良一直沒有組織抵抗,很快,東北全境陷落。

隨著東北的淪陷,老百姓可遭了秧,家園被毀,財物被搶,親人被日軍屠殺。即使倖存的,也被強徵到軍隊,或被強徵為苦工,終年累月為日本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佔領東北後,本莊繁還有一些顧慮,“很有禮貌”的把大帥府裡的財物集中起來,裝了幾節火車皮,運到北平,送給張學良。

“少帥”很有“骨氣”,沒要那幾火車皮財物,令押運的日軍原路運回東北。日軍可沒跟他客氣,火車出山海關不久,一群日軍士兵一哄而上,將火車裡的財物洗劫得乾乾淨淨。

日本政府的膽子也隨之大起來,向全世界宣佈東北是日本的領土,把東北的資源全部佔為己有,並向東北大量移民。

日本很快就獲得了鉅額經濟利益,鋼、鐵、煤、以及大量農產品,通過鴨綠江上的鐵路橋,一火車接一火車,日夜不停的運往日本。

日本的農民,也因東北而翻身,在國內世世代代一貧如洗的人,到東北後獲得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很快就一夜暴富。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實際上很怕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一次地地道道的風險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