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2018-02-12,天氣晴朗,路過鼓樓。經過修整的鼓樓英姿再現,藍天之下,雄偉的城樓高高矗立在鼓樓崗上。

南京鼓樓,是南京的地標之一。位於鐘山餘脈鼓樓崗上,是舊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京師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大慶典舉辦地,是明朝京師之象徵。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近年來南京在不斷更新與改造。鼓樓也在其中。今年上半年,經過修繕的鼓樓,拆除了圍擋,,驚豔亮相(南面)

藍天之下,黛瓦紅牆,煥然一新的鼓樓,成為鼓樓廣場一顆耀眼的明珠。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鼓樓,也有自己的苦難經歷。南京鼓樓始建於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規模宏大、規格極高,後因遭戰火而被毀,清軍入關後鼓樓僅剩下城闕,康熙南巡曾登臨四望,地方官員才在基座上樹碑建樓,並更名“碑樓”,晚清時期經太平天國戰火後,鼓樓城樓又再次遭到改建,才成為如今鼓樓碩大的城臺與其城樓形成顯著的體量差異,所以鼓樓有“明鼓清碑”之稱。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在鼓樓東北側的紫峰大廈,是南京新地標建築。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夏日,綠樹掩映,新老地標交相輝映。

1928年(民國十七年)8月,中山大道開築,中山北路、中央路、中山路、北京東路、北京西路五條主幹道在此交匯,形成環島交通樞紐,中山大道也由此向新街口轉南。1923年(民國十二年),以鼓樓為主體被闢為南京鼓樓公園。1957年,南京鼓樓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現在的鼓樓公園,梧桐環繞,綠樹成蔭。

南京鼓樓在我的心中舉足輕重。一是因為較新街口而言,鼓樓離我們家較近,更重要的是,在夏天,在沒有空調和電扇的日子裡,鼓樓還是當年夏日納涼的好去處。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記得在暑假期間,傍晚時分,與自家姐妹和家門口的小夥伴,喊一聲,去鼓樓嗎?隨著應答聲,三五一群,就向鼓樓出發。我們家離鼓樓不遠。在汗流浹背到達鼓樓後,一走進鼓樓城門,一股涼風從城門那頭迎面吹來,令人頓覺分外涼爽。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如果此時,聽到城牆二層,鑼鼓傢伙一響,就急忙登上碑樓,那是皮影戲要開場了。尤其是西遊記裡的內容,百看不厭。戲看完了,人也涼透了。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後來,鼓樓周圍建起了許多高層建築,特別是高大的梧桐樹遮住了鼓樓,加之隨著電扇及空調的普及,皮影戲的消失,修地鐵圍擋,漸漸地鼓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行走在鼓樓公園,南邊是南京著名的百年醫院-鼓樓醫院。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走到公園的東面,可見鼓樓廣場的東北面矗立著南京電訊大樓。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鼓樓廣場的東南是南京郵政大廈和江蘇電視臺。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鼓樓廣場中央安臥著兩隻巨大而美麗的綠孔雀。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高大的梧桐環繞在公園的四周。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鼓樓夏日的鬱鬱蔥蔥,為遊覽的市民,撐起了一把綠色的大傘,減少了炎熱的程度,增添了鼓樓夏日的情趣。

我眼中及心中的南京鼓樓

這就是我眼中及心中的鼓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