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馬和之傳世經典《月色秋聲圖》(高清)

南宋 馬和之傳世經典《月色秋聲圖》(高清)

南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 絹本 水墨 淡設色 25.9x60.5cm遼寧省博物館藏

潺潺的流水,幽幽的蟲鳴,秋夜在低沉舒緩的大提琴音中拉開序幕,叮咚作響的電吉他彷彿是溪流中泛起的水花濺落。柔美悠揚的笙音,像是秋風在低語。又似長者回味往昔時,悵然的心聲。他悠然回望,童子侍立其旁,於這樣一個晴爽的秋日,月光灑在白白的沙堤上,綠樹在秋風中輕輕搖曳,溪流淌出舒徐澄澈的旋律,充滿人與自然的相棲相依的審美情趣。

南宋 馬和之傳世經典《月色秋聲圖》(高清)

南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 絹本 水墨 淡設色 29x2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畫中人“山林做伴,松桂為鄰”的優遊自在不禁令人神往。歲月在靜靜地流淌,那位孩童終有一天也將成為老者,那時他也會在這樣的秋夜,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心曲。絢麗多姿總是一時,寧靜平淡原本是生活的底色,而我們的日子就在這代代相似的月色秋聲中一頁一頁地翻過。

南宋 馬和之傳世經典《月色秋聲圖》(高清)

南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 局部

南宋馬和之《月色秋聲圖》截取一個小景特寫,一高士臨流而坐,沉吟幽思,一童侍立旁邊。人物、坡石、樹木色線即是“柳葉描”筆法。馬和之的畫法在南宋獨樹一幟,不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左上方趙孟頫行書李白五言詩《題宛谿館》「白沙留月色,綠樹助秋聲」二句,款署「子昂」,鈐「趙氏子昂」朱文方印。這一完美的概括,更添幾分詩情畫意。

南宋 馬和之傳世經典《月色秋聲圖》(高清)

南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 局部 趙孟頫題跋

馬和之 ,南宋畫家 。生卒年不詳,活躍於高宗時期(公元12世紀)。錢塘 (今浙江杭州)人。高宗紹興(1131-1162)中登第,一說官至工部或兵部侍郎。畫院待詔(畫家),為南宋宮廷畫院中官品最高的畫師,居御前畫院十人之首。周密曾謂“御前畫院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擅畫佛像、界畫、山水,尤擅人物,人物師法吳道子、李公麟,仿“吳裝”創用柳葉描(一作馬蝗描),用筆起伏、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著色輕淡,筆法飄逸流利,活潑瀟灑,富有韻律感,出入古法,脫去習俗,自成一家。其繪畫風格與唐代吳道子相仿,當時有“小吳生”之稱。

南宋 馬和之傳世經典《月色秋聲圖》(高清)

南宋 馬和之 月色秋聲圖 局部

高宗、孝宗(1127-1189)兩朝,深重其畫,高宗嘗書《毛詩》三百篇命和之每篇畫一圖,匯成巨帙,惜僅成50餘幅即去世,明時杭人有存其散佚者。所作筆墨沉穩,結構嚴謹,構思、意境、造型別開生面。黃公望贊其作品:“筆法清潤,景緻幽深,較之平時畫卷,更出一頭地矣。”吳鎮謂其畫:“清俊可愛,不謂南渡中有此人物,吾儕當為之北面矣。”傳世作有《後赤壁賦圖》卷、《 古木流泉圖 》及取材《 詩經》的《小雅·鹿鳴之什圖》卷、《節南山之什圖》卷、《豳風圖》卷,現均藏故宮博物院;《唐風圖》卷、《魯頌三篇圖》卷、《周頌·清廟之什圖》卷、《月色秋聲圖》頁均藏遼寧省博物館。還有《豳風》等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