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星星追太陽:我當自閉症教師的日子38

第十三章 教途路幾段3

過了三個月的培訓期,新老師開始會排一些獨立上課的課程了,課程計劃雖然大部分仍由老教師指導或把關,但是畢竟上課時,自己獨當一面,沒有人做後盾了。這時候會出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睡覺都在給孩子們上課”。為什麼?因為焦慮。為什麼焦慮?因為,獨立操作和模仿操作(跟著老教師上課的環節操作)完全不一樣。因為培訓時候講的方法,用到實踐中沒有那麼按部就班,絲絲入扣,總有意外。就算同一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都會不一樣。所以,每天會為明天上課教些什麼,怎麼教頭疼,焦慮。說穿了,還是技能不足的原因。

這個階段可長可短,一般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這是一段很難熬的階段。堅持了,就成長了。放棄了,就沒了。

我還沒體驗過這種階段,但是下課後倒得問問其他老師。好像田潤霞上次就說過她現在會有這個情況。

我忍不住問:“會不會有例外的呢?”

艾校搖搖頭:“例外倒不是沒。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很厲害。從理論到實踐天生教育者,這種我似乎沒有遇到。另一種情況是根本不在乎,不上心,隨遇而安,得過且過。這種在實際中有碰到過幾例。無一例外地沒有度過半年就離職了。你覺得你會是這兩種人之一嗎?”

我笑著搖頭。

艾校繼續分享。

度過這個階段後,大概會有半年到一年半的平靜時間。也就是入職一年到兩年之間,會出現很明顯的職業分化。這個階段,已經初步將理論和實踐能夠結合,上課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基本能夠解決常規性的問題。焦慮降低,信心增加,職業成就感上升,家長和同事認同感改善。既然這樣,為什麼會出現職業分化。因為這個階段到一定時間後,會觸摸到一個瓶頸期。這個瓶頸期裡,老師會發現自己帶的學生進步沒有開始時大和明顯,自己教的一些知識和技能孩子也都能夠掌握,可是就是無法在生活中用,繼續重複教,孩子會出現積極性的反彈,不配合,鬧情緒;同時發現自己的積累似乎已經耗盡,不知道怎麼去提升:同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前以為能夠解決,現在他出現新問題就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或者不同類型的孩子有的搞得定,有的搞不定。在這個瓶頸期,相對於培訓時的“走神”和困惑,還有個困難在於,書面的理論,基本上都已經學習和接觸,問同事或家長,因為孩子問題各個不同,似乎也無法得到很好的幫助和指引,有時候,甚至還要“指導”新老師呢。一句話,似乎只能靠自己。

所以在這個階段,有的人就產生了所謂職業倦怠感,有的就乾脆因為焦慮而放棄,而有的開始“混”——反正常規一板一眼都懂,孩子不提升或效果不明,那是孩子的事。這都不好。而如果能夠度過這個關卡,基本上就脫胎換骨:以後,各種類型的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孩子,都難不倒這個老師了。要達到這個階段,一般需要三年。

我問:“為什麼是三年?”

艾校說:“很簡單,因為我用的就是三年。不過我當時條件所限,真的只能靠我孤軍突進,你們現在至少有我這個先行者,我希望你們都可以不用三年。”

我問:“你是怎麼度過這個關卡的?”

艾校說:“且讓我賣個關子吧,等你到了這個階段,我說出關鍵詞,你就能懂。現在境界未到,說了也是沒有用。”

那麼,如果過了這階段,接下來面臨的考驗是什麼呢?

艾校介紹說:“這個階段只是自己知道該怎麼做,而下一階段要做的是總結,系統化;不但自己要知道該怎麼做,還要懂得指導你身邊的夥伴們,包括老師,包括家長,甚至志願者等等和這個工作有關的人,讓他們儘快懂得該怎麼做。當然,有時候是需要系統學習成長,比如我們在校的老師和家長,有時候是隻需要急就章,讓他們知道某種場合下怎麼做就好,比如活動志願者。這個階段,一方面要堅持一線的教學,一方面要開始有意識地總結,系統化。都是很難的。我大概又花了兩年多才觸摸到這個門檻,幸運的是我機會比較多,所以就比較快地登堂入室了。”

不知不覺一節課已經過去。老實說,我聽得有點懵。大著膽子向艾校要過他邊說邊寫的龍飛鳳舞的一張,準備回去好好揣摩。

不過,我雖然還只是處在路的起點,但畢竟明瞭道路的方向,並且知道自己現在的困境是正常,是有益的,也知道了應該怎麼做,心裡頭踏實許多。謝過艾校後,便帶著沉甸甸的收穫,繼續去聽下一節課了。
帶著星星追太陽:我當自閉症教師的日子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