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阿富汗能拖垮兩大帝國?

傳說中的超級賽亞猴


美國在阿富汗“偷雞不成蝕把米”,打了17年賠了上萬億美元,死亡兩千多人、受傷上萬人。阿富汗還是那樣亂,阿富汗政府還是在沒有美軍地支持下就會被打倒。

為此人們將其視為“美國的墳場”。前有日不落帝國、後又蘇聯,如今是美國。其實,阿富汗是蘇聯失敗的重要原因;阿富汗對英國的影響很小;美國在阿富汗只是受挫,到底是撤軍還是加碼都很難說!

(1)近代戰爭中“人”的因素在戰爭中比重越來越輕!但佔領軍與被佔領區間永遠是“人”的因素佔主體。

打下容易治理難。這是阿富汗之所以成為“帝國墳場”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日本帝國主義、美國在伊拉克等失敗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來,軍事行動倚重武器層面越來越重。戰場上從槍到炮再到導彈、魚雷,甚至原子彈氫彈,武器贏得戰爭的情況極多。甚至有一種思潮,從武器上判斷誰輸輸贏。

但這是戰爭,佔領則需要人與人面對面交流,武器因素就退居了。你總不能用導彈在千里之外打敗敵人,再抱著導彈來千里之外和你的佔領軍民談話、表示和善吧。

古代則不同,戰場上用人的力量打敗敵人,在統治中也同樣治理。這時再輔以“以夷制夷”方式就簡單多了。

(2)阿富汗戰爭對美國談不上“墳場”,它的強大勢力可以應付,所以撤不撤軍要看國際國內形勢變化。

現階段美國主要目的在於儘快撤出戰場進行止損,美國實力巨大,阿富汗戰爭的失敗對美國來說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以它的實力,在維持軍事佔領侵略也沒問題。

所以,美國在中東形勢較好為了止損,會撤軍。

但目前,美國在中東可能要搞大事兒,撤出“伊核”後,情況風雲突變。它這時反而不會徹底撤出阿富汗。在特朗普將小布什時期確定的戰略定位:大國競爭變為反恐改為大國競爭為主後,國際形勢也就改變了。佔領阿富汗可以威脅伊朗、抑制巴基斯坦、抵禦俄羅斯等其他大國的南下、西進等。在這裡楔上楔子兒,對於美國的霸權地位比較重要。


坐古談今


說阿富汗拖垮兩大帝國是準確的,阿富汗一彈丸之地何德何能啊,有什麼能力能拖垮美蘇兩大帝國?阿富汗之所以能挺下來完全是幕後勢力博弈的結果,而阿富汗不過是炮灰而已。

首先說阿富汗並不是多能打,前蘇聯當年輕鬆擊斃阿富汗總統阿明並佔領阿富汗全境,可當時世界是兩級博弈,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必然出手,所以阿富汗抵抗力量就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塔利班就是那特殊時期的產物,而美國援助阿富汗那是不遺餘力的,所以阿富汗的抵抗力量從沒卻過槍支彈藥糧草醫藥,這樣一來,對蘇軍來說就是惡夢了,因為蘇軍怎麼也殺不光阿富汗抵抗力量,而且當時還有國際監督,蘇聯在戰場上不能太過分,很多武器不能用,因為一旦傷到平民就會被譴責,等到蘇軍熬不住了自然就撤軍了。

等到9.11後,美國又開始進蘇阿富汗打塔利班,情況和當年蘇聯也差不多,美國當時正是財大氣粗的時候,阿富汗戰爭被稱為導彈打帳篷,可最後美國也熬不住了,結局就和蘇聯差不多。

現在的戰爭形勢和過去不同,阿富汗這種戰爭方式誰也熬不住,因為那就是無底洞,可這並不是阿富汗多能打,誰也奈何不了它,想想看阿富汗還能比二戰時的德日法西斯還難打嗎,當年幾百萬德日法西斯都被消滅了,到了今天難道還打不過阿富汗的游擊隊,阿富汗能不能存在就是幕後大國博弈的結果,阿富汗能夠存在到今天是因為有需要,就是說阿富汗還有利用價值,要不然阿富汗抵抗力量被打垮那是分分鐘的事。

最後舉例說,當年打利比亞各國態度是出奇的一致,結果利比亞也和阿富汗一樣沒幾天就被打垮了,卡扎菲也兵敗身死,可利比亞卻沒有阿富汗那樣抵抗外辱,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幕後勢力支持,也就是說利比亞沒有太大利用價值,卡扎菲身死西方國家目的就達到了,而對中俄來說,卡扎菲死活對自己影響也不大,所以就都沒介入利比亞。


天宇的文史情懷


這個問題很好,很高興回答一下。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英國、蘇聯、美國,都折戟沉沙阿富汗,根本的原因是英、蘇、美髮動的不是正義戰爭,而是侵略戰爭。這就註定了侵略者最後以失敗告終的結局。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 戰爭是為了使天下重新恢復秩序,而不是製造混亂和劫掠。反觀英國、蘇聯和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爭,不是為了和平,是為了製造混亂。

中國歷史上,蠻夷老是侵略搶劫,犯我邊境,逼的沒辦法打唄, 恬淡為上。打到蠻夷認輸叫爸得了,不會趕盡殺絕。

打仗又不能當飯吃,打贏也是勞民傷財,打輸則會招致山河破碎的可能。所以,英明的統治者,不會以打仗來作為自己的立國之本。

西方人一直難以理解,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中央帝國,在強盛的時候,不去到處侵略搶劫呢。那是因為我們日子過的美好,過好日子都來不及,哪有心思搶他們的破爛去。西方人,一天不搶不盜,渾身難受:他們認為是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這就是野蠻人文明。

打勝仗了,久違的和平又回來了。 祭奠,紀念與緬懷我軍在戰爭中陣亡的戰士,給英雄們舉行喪禮。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身為中國人的一員,要深深知道:我們現在的和平都是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珍惜和平,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強不息,國富民強,團結一致,要有憂患意識,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中國盛世,就在眼前,一起努力奮鬥吧。文化自信,才是根本。



我是崇儒,致力於研讀傳統文化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歡迎交流關注,一起交流學習進步。


崇儒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素有“帝國墳場”之稱。

從亞歷山大到成吉思汗,從大英帝國到而今的美美利堅合眾國,阿富汗幾乎經歷了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入侵,但卻都屹立不倒,而且還順勢把對手拖垮,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前蘇聯了。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阿富汗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段的內陸,經其東南方向的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西北方向緊挨中亞和西亞,能夠從此去往地中海。

任何想要稱霸亞洲和印度洋的帝國,都必然會試著去征服阿富汗,進而控制南亞次大陸,最終奪取印度洋,因此歷史上有多個大國在阿富汗發起戰事。

雖然阿富汗的實力很弱小,但歷史上入侵此國的大國最終都灰溜溜撤退,原因是3000萬人口當中有20多個民族,民族關係極為複雜,地方部落勢力十分強大,即使外入侵者打敗中央政府,卻依然面臨各個部落聯手攻擊。

阿富汗各個民族矛盾很深,常年又都處於廝殺戰鬥之中,而且信仰伊斯蘭教,擁有很強的戰鬥意志,民風彪悍尚武,使用外來入侵者很難讓其屈服。

多山地和高原的阿富汗,風蝕地貌導致地形詭異,外來者根本搞不清楚,也不熟悉當地氣候,作戰時困難重重,在地面作戰中往往游擊隊打得暈頭轉向。

無論是過去現在現在,攻打阿富汗外來入侵者都如同掉進了沼澤一般,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難以擺平阿富汗,又都難以抽身,最終被阿富汗徹底拖垮。

本文本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26日於杭州,請關注本文作者,每天都有軍史類文章推送。


國平軍史


說阿富汗拖垮了兩大帝國是有些問題的。首先,近代史上入侵阿富汗的不是隻有兩個大國,而是三個,英國人在19世紀曾經連續發動了三次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也沒有取得勝利。其次,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的確沒有打贏,而且戰爭結束後沒有幾年蘇聯就解體了。但蘇聯是不是因為阿富汗戰爭而解體一直是有爭論的。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困境並沒有蘇聯瓦解的,只是蘇聯作為一個強國衰落過程中的一個現象,而不是原因。再次,美國現在沒有被阿富汗戰爭拖垮,實際上,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只是美國龐大的海外軍事開支的一部分,比例並不算大,負擔也談不上很重,而且美國結束阿富汗戰爭全身而退的機會始終是存在的。

雖然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很精確,但大國入侵阿富汗的過程和結局都不太妙也是不爭的事實。某種程度上,阿富汗陷阱算得上存在吧。一方面,阿富汗是一個民族意識非常強的國家,普什圖人、塔吉克人都很強的排外觀念,素來不喜歡外國人進入自己的國家,抵抗意志比較堅決。另一方面,大國入侵阿富汗,不論懷有怎樣的動機,打的都不是涉及國家生死存亡的決定性戰爭,而是爭利之戰,比如英國人的入侵很大程度上是要阻擋俄國人南下,在西北印度以外建立緩衝區,蘇聯人是擔心阿富汗阿明政府投美,美國人是為了報復以及向中亞滲透。這些因素可能會讓一個大國投入戰爭,卻不會給它一直堅持打下去的動力。戰場形勢複雜,目的無法實現的時候,就會選擇撤退。這也是為什麼大國在阿富汗往往最後妥協的原因,被拖垮是談不上的。


葉海林


所謂的阿富汗拖垮了兩大帝國是不準確的,若算上十九世紀英國和沙俄爭奪阿富汗戰爭,應該說有三大帝國曾經幾乎試圖征服阿富汗,不過最終沒有完成政府或持續佔領有著極為複雜的原因。

首先第一個計劃政府阿富汗的是當時國力最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不過那個時候與正在向這個方向擴張的沙俄勢力相沖突,在沙俄的強力支持下,英國敗走也可以理解。

第二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力最鼎盛的蘇聯,不過蘇聯在成功的佔領阿富汗全境後,就陷入了阿富汗抵抗勢力的持續抵抗中,這背後有著美國的暗中支持,和穆斯林世界的團結一致,所以蘇聯在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後不得不撤出,某種意義上講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一種因素。

第三個是如今佔領阿富汗並自然駐軍的美國,美國在進入阿富汗時主要是以反恐為出兵理由,這也讓俄羅斯和阿拉伯世界沒有理由反對,這也是美國人的高明之處,而此時全球範圍內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傢俱備同美國爭奪阿富汗的理由,也就沒有支持反對武裝抵抗。


嘟嘟超


世人眼中,阿富汗從來不是一個普通的中亞山地國。身為東西方絲綢之路上的要衝,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曾給這個內陸國家帶來了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榮耀,更帶來了慘烈的戰爭與殺戮,而且戰爭與殺戮至今未能平息。19世紀英屬印度總督寇松勳爵曾有言:“阿富汗就是一杯亞洲的雞尾酒,它的戰略地理位置決定了帝國、地區性大國和眾多鄰國都要來攪合一把。”雄才大略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曾告訴後人:誰征服了阿富汗,誰就征服了世界。世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征服者,比如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跛子帖木兒,都曾到過這個“亞洲命運的十字路口”,近代以來,阿富汗更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綽號——“帝國墳場”。

從19世紀大英帝國和沙俄帝國的“大博弈”開始,阿富汗便被置於帝國角逐的戰場中央。經過三次堅忍的抵抗與血腥的戰爭,阿富汗最終擊敗了宿敵英國,實現了不屈的獨立。獨立後的阿富汗力圖振作,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尋求安身立命之道,卻還是沒能躲避另一個宿敵俄國。冷戰的嚴酷背景下,阿富汗延續著不幸的宿命。1979年,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進行了長達9年之久的戰爭。與英國一樣,蘇聯認定憑藉自身的強大實力可以在阿富汗達到本國既定的戰略目標。然而,阿富汗天造地設的自然與人文地理條件卻成為了“紅色帝國”運行體制、政治理念和綜合國力的試金石。有利形勢保持不就,蘇軍便陷入了游擊戰的泥潭。經過漫長的9年,這場試圖征服阿富汗的速決戰變成了持久戰,直至成為紅色帝國的傷心之戰。戰爭結束,冷戰隨之落幕,“蘇聯”也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


彼得堡的肥天鵝


阿富汗能夠拖垮兩大帝國,首先在於阿富汗人民團結一心,對於外來的侵略者同仇敵愾,在這方面有個高度的一致性,所以無論是美國還是前蘇聯都死在阿富汗的戰場上。所以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

阿富汗能夠擊敗前蘇聯,能夠困住現在的美國,其原因就在於阿富汗的各界組織對於侵略者進行有規劃的和有組織的自主而又聯合的游擊戰爭,即使前蘇聯和美國,這樣的強國的先進武器和精良裝備,卻不能夠在這一地區施展。

而在這一地區的阿富汗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共同打擊外來的侵略者,讓侵略者有來無回。他們拿起槍支,是戰士,放下槍支,是老百姓,一旦他們進入了阿富汗,就進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就將他們淹沒在了大海之深處。在這樣的環境下,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美國,都不能夠揀到便宜,反而失敗得很慘。


幸福地帶2


大家看看阿富汗地形就知道,到處都是山,根本無法行軍,裝甲車重行武器基本用不上,只能游擊戰,易守難攻,前蘇聯入侵時阿富汗人民用毛驢子在山裡進行打游擊,把老毛子弄死多少,最後撤退,獻在美國又學前蘇聯,就那地形,不要說是美蘇,就是任何侵略者到此地也是墳墓。


半仙208770450


這個問題的說法本身就有瑕疵。首先,前蘇聯並不是阿富汗拖垮的。前蘇聯的解體有其複雜的原因,當然,其入侵阿富汗的確消耗了國力。1979年12月,為支持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爾邁勒掌權並幫助其鎮壓反對派,前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此後十年裡,在蘇聯佔領阿富汗、清剿反對派、雙方對峙、政治解決及撤軍四個階段中,曠日持久、邊打邊談的戰爭使蘇聯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阿富汗在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幫助下,十年裡給蘇聯造成五萬多人的傷亡,使其耗資四百五十億盧布,削弱了國力,迫使蘇聯改變了其全球戰略。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首先是阿富汗人民面對侵略者的不屈的戰鬥精神。其次,阿富汗的地形嚴重限制了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其多山,而且沒有像樣的公路和鐵路,嚴重阻礙了蘇聯的後期運輸。而阿富汗抵抗軍則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優勢大打游擊戰。最後,包括美國在內的外部勢力為了對付蘇聯,對阿富汗大舉提供援助,光是“毒刺”便攜式導彈就達上萬枚,嚴重打擊了蘇聯的直升機部隊,造成蘇聯直升機的巨大損失。戰鬥力和士氣都大受影響。



至於說拖垮美國更是言過其實。不過,阿富汗的確可以說是大國的“墳場”。2001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進攻阿富汗塔利班,標誌著這場以徹底消滅9.11事件幕後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裝為目的的反恐戰爭開始了。


聯軍以巨大的軍事優勢打得塔利班武裝節節敗退。但此過程中,面對著與前蘇聯近乎一樣的反抗。不但損失了大量裝備人員,連包括“海豹”等特種部隊也遭受了重大犧牲。2012年,在特種部隊擊斃本·拉登一週年之機,美國總統奧巴馬與阿富汗簽署了戰略伙伴關係協議。2014年5月27日,奧巴馬宣佈準備撤軍。12月29日,奧巴馬宣佈阿富汗戰爭結束,只保留一萬駐軍。美國為阿富汗戰爭消耗了3232億美元,造成2200多名美軍士兵陣亡。



曾在阿富汗工作過的前美國海軍軍官馬森認為,阿富汗戰爭是越戰的翻版,美國深陷其中。而由於阿富汗政府本身的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這場反恐戰爭的果實沒有保住。塔利班後來勢力大漲,在政治進程中逐漸獲得了西方無奈的認可。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西方在阿富汗已經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