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公攤面積你知多少,如何避免被人宰?

一針見血!公攤面積你知多少,如何避免被人宰?

近日,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將公攤面積一時推上了風口浪尖,文中對公攤面積的高比例進行了質問、向相關職能部門呼籲關注公攤面積亂象並希望及時整治。

目前大陸除了重慶採取的是室內建築面積外,其餘都包含著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字面意思為,公用建築面積,主要包括以下如圖:

一針見血!公攤面積你知多少,如何避免被人宰?

除上述圖片描述之外,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經驗從業者稱住宅的公攤係數一般在0.18-0.25,商業用房一般在0.3-0.4,也就是100平方住宅有18~25平方公攤面積屬於正藏範圍之類,而商業用房在30~40平方之間。

近日,武漢某樓盤開發商在公攤面積上做了手腳,公攤比例高達28%,誇張的說100平方的房子,到手將近70平。

據報道,其電梯、走廊等公攤面積按室內精裝價收費,且價格不菲。

一套125平米的房子,按其精裝修費用2500元/平米,有居民計算,美其名曰的公攤多收了他們8萬多元。

該樓盤業主不願買這糊塗賬,多名抗議且正在維權中。

而在早些年,某高密度樓盤公攤係數高達52%,甚是傷人。

為何公攤係數頻頻不守規矩,最根本原因,現有的公攤係數並沒有被寫入法律法規,可是現實生活中究竟如何合理鑑別公攤係數,不入坑?

一針見血!公攤面積你知多少,如何避免被人宰?

公攤係數根據樓層有所變化,比如7層以上必須安裝電梯房,其公攤面積就會有所增加,而別墅是較少存在公攤面積的,除連體別墅外。

還有一些樓盤打著“零公攤”的旗號,實際算在了贈送面積裡面。

購買時要求開發商給出明細的公攤面積,而不是整個樓盤的公攤比,需要細節化到某一個房屋編號。

簽訂合同的第五條中有關於公攤面積的誤差,允許誤差在3%內,若超過3%,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維權。

合適的公攤面積有利於雙方交易,並不是在係數範圍類公攤面積越小越好,以免給居民營造壓抑的環境;也不是在係數範圍內公攤面積越大越好,避免造成沒必要的損失與浪費。

最後提醒一下,買房是國民一生中三分之一的積蓄,成本太高,買錯等於直接浪費生命、浪費時間、給別人瞎打工,我們要本著追求質量生活,但不要隨大流,說別人都這樣買的房子,說不定人家是找來的託、或者在公攤面積之外有享受其他的福利,總而言之要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買房之前適當的查詢相關的文件,該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絕不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