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峯:像「刷機」一樣的教育不尊重人性,個性化才是階段性的解決方案

白云峰:像“刷机”一样的教育不尊重人性,个性化才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芥末堆 靜熙 7月11日報道

在7月11日中國互聯網大會教育論壇上,好未來聯合創始人白雲峰分享了三個故事體現科技對教育進步的推動和好未來的未來教育領域的探索方向。

就像人類文明發展史一樣,人類的認知不停地被顛覆。在白雲峰心裡,教育的發展史也是如此,而如今也正好到了一個階段性的變革節點——個性化學習。

從《岡仁波齊》到《未來簡史》

白雲峰曾經讀過一則關於四個藏族家庭朝聖的故事《岡仁波齊》,這個故事令他的內心產生共鳴。“生在路上死也在路上。”是所有懷著虔誠的心去朝拜的人的信仰。堅持初心、堅持信仰是很重要的,這是人類精神的洗禮。

有一本書曾在社會引起過軒然大波,叫《未來簡史》,它講述了人類演變歷史。這本書在最後一個章節的結尾處提出一個問題:對於今天,我們到底應該聽信於什麼?由此我的思考是,對於教育的人來講,到底什麼是要被堅守的、什麼是要被改變的?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的僭越是在1543年——哥白尼發表了《天體運行論》,《天體運行論》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天主教廷認為,它違背聖經理論。可是日心說最終還是替代了地心說。

200年前的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物種起源》再次顛覆了人類狂妄的認知,是對自我認知的改變:我們不是地球主宰,和其它物種有共同祖先 ,也有相似性和共性。全球的物種基因組合有3萬多種,不同物種之間只是演化程度不同、基因突變的原因而已。

“我不確認、我不相信,這裡面的邏輯是完全符合人類歷史進程的。這樣的思考方式也引起我們對於教育的思考。”

對於教育,人類的認知邊界到底在哪?我們到底該相信誰?人文主義認為:人性是自由的,人類發明了上帝。數據主義認為:生物不過也只是個算法而已。這兩種說法到底孰是孰非呢?

白云峰:像“刷机”一样的教育不尊重人性,个性化才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舉例來講,在目前國內的K12基礎教育體制中,週一至週五的班組是不是不夠科學?

國內,大多數人都經歷過12年基礎教育。基礎教育中班組的教育形式產生於1840年工業革命之後,這樣一個承載著青少年成長的主體環境究竟是否科學?班組的其實是技師的培養方式,是一種刷機模式。

在今天,公立校的體制中無論學生的智商、資質、喜好如何,即使在國內最好的公立校,老師都會佈置一樣的作業。這真的是促進教育公平嗎?中國教育真的應該是批量標準化培養嗎?

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問題。過去,將北上廣優秀老師送到偏遠山區,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育均衡的問題。今天,教育+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需雙方的連接問題。,但是目前,國內優質教師在線上教學時,時間上沒有實現成倍增加,也沒能放大產能。

二、教育資源個性化問題。在國內40人的班組課堂中,學生作業都是一樣的。由於學生的喜好、掌握的程度都不同,這顯然是不尊重人性的。

白云峰:像“刷机”一样的教育不尊重人性,个性化才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好未來的未來探索方向

白雲峰表示,教育+互聯網已經過去,教育+ AI才是未來的希望。

白云峰:像“刷机”一样的教育不尊重人性,个性化才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在商業數據方面,好未來將主要通過AI節約人力物力,提高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效率。AI將幫助好未來在學習場景的交互過程中,為優質教學資源賦能。白雲峰表示,“好未來每年放出去7000分簡歷,招1000名老師,進行師資培訓,這個過程很辛苦,可是無法完全通過互聯網解決優質教學內容稀缺的問題。”在內容數據方面,好未來將從數據和算法進行挖掘、打造知識圖譜。在過程數據方面,好未來將通過語義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情感識別、手勢識別等方面進行探索,以解決供求端的優質教育資源賦能的問題。

白云峰:像“刷机”一样的教育不尊重人性,个性化才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最後,白雲峰對未來的教育行業發展方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可以通過產品的積累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並且利用各自的優勢去實現教育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