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考上重点高中,要不要花钱“挤进去”?这个回答我震惊啦!

新高一开学在即,各学校军训也陆续展开,但还有部分家长在为要不是去借读而纠结徘徊!虽然这几年从上到下三令五申的在严禁择校和借读,但每年还是有少部分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可以挤进省重点高中,从而使“鸡头”还是“凤尾”的话题,每年都要讨论一番!

孩子没考上重点高中,要不要花钱“挤进去”?这个回答我震惊啦!

小编记得去年三校借读费在19万-20万之间,记得当时一位土豪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分数不够钱来凑,无论如何要让孩子上重点,不是指望他学得多好,而是为了以后一提老同学,个个都是行业精英,那他打造的这个关系网就非同一般了。在这个人情社会,就凭这一点,我觉得付出点代价也值了。”这话听起来有些扎心,有股功利的味道,但确实也是某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孩子没考上重点高中,要不要花钱“挤进去”?这个回答我震惊啦!

01

不可否认,重点高中的教学资源会更加的丰厚。

因为重点学校的开放度和资源支持力度是普通高中难以匹敌。单说师资水平配备这块,重点高中的老师在学历和头衔上就先赢了一局。在清华大学毕业生重点高中就业洽谈会上,全国30多所高中获得了入场资格,且看这些高中,少不了省实验、育才的身影。能把清华学霸揽入麾下的高中,不言而喻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02

学习氛围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无论身在哪所学校,单拿出哪个老师或者学生可能差距水平不是很大。但是,相对于整体分数高的学生,老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增进学生的学识调整方法上;而一些普通学校,可能老师要花半节课时间维持纪律,长期下来,教学能力肯定不一样。同样学生也是如此,也许也许中考几分之差,一个是一入重点深似海,一个是从此萧郎是故人。一个在你追我赶的竞争队伍里带着跑,一个在以学习为耻装酷为荣的堕落天堂里跟着混,三年下来恐怕相差万里的不只是成绩,还有三观,人格,性情、气质……

03

重点高中找不到存在感,普通高中受瞩目,选哪个?

有家长经常这样跟小编说:“重点高中那么好,我就怕孩子进去跟不上?压力太大会不会适得其反?”

小编想说,确实会有这样的孩子,感觉在重点中学里压力太大,找不到存在感,因此更偏向普通高中。在普通高中里他们能获得自信,能获得瞩目,因而发展的也会更好。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到了重点高中激烈的氛围中,一时间没有转换过来,相当抗拒,所以非逼着父母转到普通高中去,但到了普通高中的成绩,相比大家可想而知,估计是彻底放飞自我啦!

在这里,小编想说:父母如果真的怕孩子压力大跟不上,更多的不是为他们转学,而是应该积极地去开导他们,告诉他们有呆在这里的实力,从而逐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要积极努力地去适应,而不是想方设法去逃避。

前面提到的三点有利有弊,但有些家长因为耗费了很多心血把孩子转到了省重点高中,因此也抱着很大的期望,这本是好事,然而却很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小编总结了常见的三种误区,供家长们参考!

你上的学是我花钱砸出来的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办好择校后,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可能都会有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上的学都是我花钱砸出来的”,家长的一句话,很可能导致孩子会把自己摆在“我配不上这个学校”的位置上。于是,成绩吊车尾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我学习不好是花钱进来的。上课不好好听是应该的,因为我学习不好听不懂,当初是花钱进来的。时不时地上网逃课是应该的,因为我学习不好是花钱进来的。一切不良行为的发生,孩子们都把它归结为“我是差生,这是应该的”。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你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只是因为考场发挥或者别的因素没考上而已。”而花钱送你上高中就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所以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把压力给孩子扛

同时很多父母都会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父母年轻的时候没有考进这个高中,现在你必须要进来。等到孩子真的进来重点高中后,做父母的就更加严厉。成绩不好就责骂、学校里犯了一点小错就责骂、作业写得不好更得挨骂。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学习激情没有了,甚至很可能陷入到抑郁的状态。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考虑,自己年轻时候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更不能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到。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感同身受”这四个字,而不是像隔岸观火一样,只知道严厉地批评、严厉地打压他。

想有好前途就必须上好高中

普通高中就一定不行吗?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定的。普通高校的学生三年磨一剑考上好大学的例子有很多,甚至有开明的家长听从孩子的意愿把孩子送进了职高。一位把孩子送进职高的妈妈这样认为:时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用三年的时间去学习那些孩子不喜欢也学不好的内容,那这三年基本上就是虚度时光,我觉得,那还不如把高中的三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比较筛选后,选择了工艺美术学校。事实证明,孩子学得很快乐,达到了最好的学习状态。

对有学习潜力的孩子,帮他上重点高中进一步激发他的潜力;对更愿意在其他方向上尝试的孩子,让他放手去尝试。然而难的是,只有极少数愿意附身倾听、真诚了解的父母能区分这两点。相信家长们身边都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上完了大学,但是学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又不想从事这一行,一两年内都没有合适的工作。等他们回过头来抱怨当初没有学自己的兴趣的时候,无一不牵扯到自己的父母,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我们不妨做一名理智的父母,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听取孩子的心声。更多教育话题欢迎在微信下方留言区互动交流,益说陪伴您一起经历孩子的教育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