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曬娃,從來都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

前兩天,在YouTube上刷到一個視頻,讓我非常震撼。

6歲的小女孩Olivia,在鏡頭面前,對父母的所作所為進行控訴。

事實上,Olivia的父母並沒有對她做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只是像我們一樣,喜歡給孩子拍照,然後曬出來而已。

可女兒卻表示,父母通過這種方式記錄她的成長,聽起來很美好、很正常,但她卻覺得,自己被利用了。

她說,從自己是個小嬰兒開始,就被父母拍照發到Facebook,她感覺整個人生都亂套了。

因為她從來都沒有同意父母,能把這些照片給所有認識的人瀏覽。

最尷尬的是,裡面什麼照片都有,就連她在浴缸裡什麼都沒穿的照片,都能被別人看到。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長時間習慣性地曬娃,讓我們忘了,作為父母,是需要保護孩子的隱私,而不是拿這些隱私,到處求贊。

就像孩子最後的無奈與怒吼:

“既然沒人把大人洗澡的照片發到網上,為什麼你孩子洗澡的照片可以發呢?”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有人說,小孩子不懂事,一些照片而已,我們是愛你才拍你,哪有這麼嚴重?

但愛的前提,就是尊重對方的感受。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一旦所有的隱私都被暴露,那將毫無安全感可言。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最傷害孩子的,就是那些普通的照片

很多父母拍照留念,是為了方便以後回憶;也有新晉父母覺得,有娃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必須得瑟一下;還有人是覺得自己基因好,帶點自戀的嫌疑罷了。

想起這樣一句話:

如果大人們變得像小孩子一樣任性,不肯承擔責任去保護小孩子,那小孩子只能快速地長大,像大人一樣保護自己。

同事說,她家兒子少年老成,讓她既內疚又憂心。

孩子5歲時,在家裡跟哥哥玩角色扮演。

她覺得很有意思,就把兒子帶假髮的照片發到朋友圈,結果被兒子同學的媽媽看到,一傳十,十傳百,第二天去學校,孩子被所有同學嘲笑。

她說自己一直都忘不了,兒子那天回來時,氣得直髮抖的模樣,還咬牙切齒地對她說:“我恨你。”

從那以後,兒子都假裝深沉,拒絕拍照,跟她的關係也冷淡了好一段時間。

《世界上的另一個你》中提到,人一輩子,總有些不體面的時刻,會永遠留在腦海裡。

即使是一個幾歲的小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隱私和尊嚴。

我們在不經意間,很可能就擊碎了來自生命初始的自信和體面

除此之外,因為父母的大意,造成的隱私洩露,或多或少會對孩子造成侵犯。

正如Olivia所說:“即使我長大後,可以刪除那些照片,可誰知道,有沒有人已經把它下載來,惡意使用呢?”

有朋友說,她曾看到有微商,偷偷拿她孩子的照片,用作廣告宣傳。

質問對方時,對方說:“是朋友自己發出來的,我憑什麼不能用。”

事實上,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孩子的照片,就是侵犯了他的肖像權。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前段時間,韓國著名小童星權律二的媽媽,在ins上發表聲明,控訴韓國以及中國的一些商家,利用她孩子的照片,進行商業牟利。

一直以來,權律二都受到很多網友的喜愛,很多人下載她的表情包。

在聊天時使用,最開始,權律二的媽媽也是覺得孩子好玩,才曬到社交網站上,那古怪精靈的模樣,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沒想到的是,竟有淘寶商家,會將她的照片印在衣服上進行售賣。

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那些好看的、可愛的、搞笑的孩子照片,在壞人眼裡,居然是滿滿的色情。

之前,一個創業明星被曝出戀童癖,他不僅關注了至少300個販賣分享戀童圖片以及視頻的賬號。

還被網友扒出,在各種社交賬號上轉發相關內容,其中大部分照片和視頻,都是直接暴露兒童性器官。

當時的新聞裡,有這樣一張照片,讓人特別生氣。

我們覺得孩子小,給寶寶洗澡、換衣服時可以毫不顧忌地拍照。

可那些被曬出來的照片,一旦被不法分子發到色情網上,是不是想一想,都心驚膽戰。

如今的生活環境畢竟複雜,孩子隨時都可能會遭遇危險。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風險規避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不要讓自己,成為壞人的“幫手”

法國有一項規定,如果父母沒有經過孩子同意,私自公開孩子的照片,將面臨被罰4.5萬歐元,甚至監禁1年。

很多家長可能無法理解,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怎麼能算違法呢?

一方面,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他們擁有隱私,並且應該受到父母的尊重。

另一方面,法國有這樣的法律,也是因為擔心那些照片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影響到孩子的安全。

一個電視節目曾邀請嘉賓模擬“人販子”,僅過朋友圈信息,就成功將孩子“拐走“。

參與實驗的是一對母女,媽媽將孩子帶到甜品店後,假裝臨時有事要離開。

臨走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在餐廳裡吃東西等她,不要亂跑。

沒一會兒,嘉賓出現。

一見面,他直接說出了孩子的小名,說是要接孩子去媽媽那裡。

剛開始,小女孩還半信半疑。

後來嘉賓掏出手機說:“你看,這是你和媽媽剛拍的照片吧。”

聊天中,他不斷告訴孩子,他所掌握的一些信息(孩子媽媽的姓名、工作單位,孩子的興趣愛好等等),沒幾句話下來,孩子就認定,眼前的叔叔是媽媽的朋友。

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孩子被帶出餐廳,媽媽在後臺急得直流淚。

雖說這只是個節目,一個測試而已,但現實生活中,卻有無數孩子,慘遭毒手。

汪姐的女兒悠悠是我曾經帶過的學生,雖然孩子才5歲,但是出了名的聰明可愛。

從孩子出生以來,汪姐就事無鉅細,將所有成長的點滴都拍照記錄。

一開始是放在QQ空間,後來就是曬到朋友圈。

無論是孩子在家讀書彈琴,還是送去上興趣班,又或者是去哪裡逛街、旅遊。

說是朋友圈,不如說是24小時直播秀娃平臺。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 危險總是悄無聲息的。

像往常一樣,她把孩子放在商場的兒童樂園後,覺得女兒玩耍的樣子特別逗。

就習慣性地拍照發朋友圈裡,還配字說:“有兒童樂園就是好,孩子自己玩,我也可以放心去美容了。”

這一會兒,她還在無數個點贊和羨慕的評論中,滿足地關上手機;等從美容店出來,就崩潰地發現,孩子丟了。

當時,汪姐像瘋了一樣,失聲痛哭,還是在商場負責人員的幫助下,才調看監控,報了警。

好在最後,孩子被平安找回。

從監控和悠悠的回憶中,我們得知,那個拐走悠悠的人,自稱是汪姐的同事。

她告訴悠悠,媽媽做美容的時間太長,害怕耽誤孩子上培訓班的時間,就讓她來送孩子。

聊天的過程中,她說出了悠悠的生日、家庭住址、平日裡上培訓班的時間等很多細節。

很快,孩子就對她完全信任,還自己跟兒童樂園的管理人說,媽媽的同事來接她去上培訓班了。

審問人販子時,對方表示,自己就是從朋友圈裡發現汪姐的家境不錯。

所以才一直潛伏著,通過她曬的照片和定位地址,獲取相關信息。

雖然這次是有驚無險,但人生沒有那麼多幸運的時刻。

美國兒童醫院的調查顯示,75%的家長認為。

通過認識的家長分享孩子的照片、行程等信息,能夠很容易就確定孩子的基本信息,給人販子趁虛而入的機會。

為人父母的喜悅,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將幸福展示出來,而這些行為,卻是給孩子的成長埋下的定時炸彈。

一旦曬娃釀成坑娃,就相當於我們親手把孩子推入危險的深淵。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愛的原則,離不開尊重和保護

金星講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攝影師去她家裡拍畫冊,當時孩子剛洗完澡,被保姆抱出來。她就想著跟孩子一起拍照作為留念。

當時她剛準備脫掉孩子的浴袍,結果孩子一下子捂住隱私部位,還打了金星一巴掌。

這下她意識到,孩子是有羞恥心的,我們大人必須要尊重他們的隱私。

知乎上也曾網友表示,自己母親總是偷拍她不修邊幅的樣子,還發到朋友圈。

身邊的人都取笑她,以至於自己都有點羞恥和自卑了,到現在都不敢跟男生都說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秘密空間和底線。

孩子雖小,但以他們的意願為前提,是我們應該給予的尊重。

一些醜照、搞怪照片,包括露出隱私部位的照片,沒有經過孩子的允許,最好不要發出來,這也是最基本的親子相處禮儀。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就像周杰倫在採訪時說:

“沒有發佈孩子的正面照,就是怕她長大後,怪我未經她同意就曬照片。”

另外,在微信設置中,最好關掉“附近的人”、“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等功能,“隱私”中的”加我為朋友時需要驗證”最好打開,以免被陌生人加為好而不知情。

最重要的是,不要隨意洩露個人信息。

比如孩子的學校班級,興趣班和上課時間,以及常去的遊樂區;包括家長自己,也要注意不隨意透露家庭住址、職業信息。

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保護,更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教育,教會孩子如何自保。

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才創造了爸爸媽媽。

作為孩子的守護神,合理而有原則的愛,才能讓他們在安全感中慢慢長大。

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家長,一生的必修課。

6歲女孩控訴父母“曬娃”:愛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隱私安全

作者簡介:一木,富書籤約作者,90後教育工作者,精分雙子座一枚,喜歡讀書,更喜歡嘗試一切有趣的事,人生目標是寫走心的文字,做溫暖的人。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