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大雲寺古鐘造型古樸優美,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很高,舊稱“大雲晚鐘”,為武威八景之一。

大雲寺位於城東北隅,本名宏藏寺,宋、西夏時期稱為護國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建於前涼張天錫昇平年間,據唐景雲二年(771年)《重修大雲寺古剎功德碑》載:“大雲寺者,晉前涼牧張天錫昇平之年所置也。本名宏藏寺,後改名大雲寺。因則天大聖皇妃臨朝之日,創諸州各置大雲經,遂改號為天賜庵”。天賜庵即大雲寺的崇號,意思是則天皇帝賜的。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到了元朝末年,武威各寺廟遭到兵燹,大雲寺被毀,據明天啟二年(1622年)。《增修大雲寺碑記》載:“重為鼎新,愛復古跡。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始,其募主則日本沙門志滿也,未有記者。”沙門志滿是日本和尚,在明朝洪武十六年募化,主持重修了大雲寺。直到清代大雲寺仍然是香火不斷,興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以及後來人為的破壞,寺院再次被毀,唯古鐘樓巋然獨存。

大雲寺古鐘樓建築在十米高的磚包臺基上,臺基呈四方形,面積約三百七十八平方米。古鐘樓四周有繞廊,重簷歇山頂,結構嚴謹,挺秀堅固,具有宋、元時期北方建築的風格。古鐘懸掛在二層樓上,據鐘樓現存的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古鐘樓碑記》載:“涼鎮八景大雲曉鍾其一也,相傳創自前涼王張氏,史乖莫載,實據莫考,然細按其形之奇異,徐察其聲之宏亮,若銅、若鐵、若石、若金兼鑄其中,真神物也。釋教乃稱為吉祥菩薩,感應如響,震之,則遠聞數十里,發人深省,為郡脈之大助雲……”鍾高二點四米,下口直徑一點四五米,厚約十釐米,下鑄六耳,口耳較直,鐘體有圖案三層:上層飾飛天,頭戴花冠,著巾,袒上身,下著裙,手託果盤;中層飾天王鬼族,三天王頭戴塔兒帽,身著盔甲,腳踏夜叉,旁立兩小鬼;下層兩格飾蟠螭,一格飾武士,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大雲寺古鐘造型古樸優美,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很高,舊稱“大雲晚鐘”,為武威八景之一。清武威學者張玿美有《大雲晚鐘》詩:“梵天幽靜暮煙深,聲教常聞震遠音。花雨一天雲外落,松風滿院月中吟。南園歸雁驚尋侶,北渚眠鷗穩趁心。吼罷滿牢僧入定,更無響度綠蘿蔭”。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原大雲寺,主體建築即今古鐘樓西側(現為和平街小學操場),坐北向南,山門臨街,門樓上高懸“敕建大雲寺”大橫匾額一塊。一進正面為“大雄寶殿”三楹,前有捲棚,後有抱剎,捲棚東西兩廂房,二進正殿為佛光普照菩薩殿三楹,正殿東西有廊房二十四間,最後為塔臺,高出圍牆,上建一殿供地藏王菩薩;圍牆外,有八角十三級的寶塔拔地而起,名曰“大雲塔”,與西邊清應寺海子畔的“姑洗塔”雙峰對峙,高插雲天。再加上羅什寺的羅什塔並稱“文筆三峰”,為涼州八景之一。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武威老照片

為了使大雲寺的鐘和樓得到妥善保存,又能使城區殘存的古建築得以保護,1981年由現地區物資局遷來明正德元年創建的原火廟大殿一座;由現會館巷小學遷來清乾隆年間創建的原山西會館春秋閣及東西兩廊。這組建築結構嚴謹,高大古樸,經過重彩,更加宏偉壯觀,再現著大雲寺往日風貌,為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與此同時,還在這裡開闢了四個專題展覽室,分別陳列石器、屏風、書畫、銅造像,供遊覽者參觀。

作者簡介:胡宗秘,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原副所長。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佛教古剎——武威大雲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