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今年五月,內蒙古通遼市科技館辦公室主任肖鐵軍又有了一個新的頭銜——科左中旗敖包蘇木馬家希伯嘎查第一書記。從此,馬家希伯嘎查就成了他的“新家”。每週一一大早,他會在整個城市都熟睡的時候來到這裡,直到週五才伴著夜色開車返回主城區的家中。

為了讓駐村幹部沒有後顧之憂,市科協為肖鐵軍在村內租用了獨門獨院的閒置民房,電腦、電視、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在這遠離城市的地方,他過起了“獨居”生活。但是他說,在這裡的生活並不孤單,因為只有真正做到駐村,才能更好地瞭解村民和他們的生活。

短短三個月,從未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肖書記儼然已經成為“農村通”。走東家、串西家,馬家希伯嘎查的268戶常住家庭都開始知道了有這麼一位熱心的肖書記。他的手機也儼然成了解決問題的熱線,大到村幹部選舉,小到房屋漏水,肖鐵軍真正踐行了“哪裡需要我,我就在哪裡”的承諾。而村民提到他也都十分認可,自家做了什麼好吃的,都不忘叫上這位“獨居書記”。

肖鐵軍說:“在基層工作,你必須要接地氣,很多問題都是在和大家嘮嗑中發現的、解決的。駐村工作雖然繁重,但是因為能為大家多做些事情,也讓我樂在其中。”

他就像粘合劑,真正做到了同村民心貼心、共呼吸。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

“破爛王”當上“牛掌櫃”

楊德勝,馬家希伯嘎查6戶貧困戶之一,是重點扶持對象。201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和老伴兒雙腿嚴重骨折。在農村,一場大病就等於一個家的天塌了。為了看病,他們變賣了家裡的耕地和牲畜,每天拖著打有鋼板的腿,靠拾礦泉水瓶、紙殼箱變賣為生。

自扶貧工作展開以來,他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七月,市科協籌措資金請來工人,為楊德勝家裡粉刷牆壁,幾天的勞作,讓原本狹小昏暗的房屋瞬間亮堂起來,也讓楊德勝的心隨之敞亮起來。

為了讓他家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扶貧工作隊幫助其將房後的空地規劃建設“三個半”(半畝田、半畝果、半畝園)庭院經濟,免費發放經濟作物油葵種子,既能節省開支又能有增收的成效。將院子裡劃分四區分離(養殖區、種植區、垃圾區、生活區),在院子的養殖區搭建了牛棚、挖了窖池。不久,原本冷清的院子裡迎來了新“客人”——兩頭基礎母牛。

八月,幾場大雨讓滿院的油葵綻放生機,兩頭基礎母牛也壯了許多,楊德勝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嶄新的室內環境、全新的庭院,讓他的家煥然一新。扶貧工作給他帶去的不僅是可見的利益,更是值得期待的未來。

不僅楊德勝一家,扶貧工作隊針對其餘五戶貧困戶的實際,也都相應地制定了扶貧方案和措施,真正讓扶貧政策在這裡落地見效。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建檔立卡貧困戶 楊德勝夫婦

“新果園”帶來“新希望”

“張亮的土地被租用了!”村民爭相說著這個話題。不久,1600株4年生錦繡海棠(俗稱雞心果)種苗便入駐了這50畝林地。

這片果園是市科協投入2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打造的集體經濟示範果園,預計到2019年每畝產果3000—4000斤,總產可達10—15萬斤。修建果園的目的就是積極探索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

“錦繡海棠是市科協領導經過幾次調研討論,根據這裡的土壤、氣候條件最終確定的。希望能讓這片林地實現效益最大化。”肖鐵軍望著果林語重心長地說。

為了更好地照顧果園,市科協還投入5萬多元資金完善了相關附屬設施,包括擴建觀景臺、搭建護園房、製作廣告宣傳牌等。

沿著鄉村小路,這一片果林儼然成為了最新、最美的風景線。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錦繡海棠種苗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完善果園相關附屬設施,觀景臺、搭建護園房、製作廣告宣傳牌

“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緊挨著馬家希伯嘎查的行政中心,建起了新學堂,一個專為農民服務的學堂。

想讓農村真正富起來,光靠物質補助是不夠的,必須從思想上改變多年來的習慣。為了幫助農民從思想上脫貧,市科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出了“扶志”和“扶智”雙管齊下的扶貧計劃。投資4萬元購置了50套桌椅以及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遼市科協農村科普學校馬家希伯分校在農民期待的目光中正式掛牌。

“‘扶志’是幫助村民樹立志向。由於生活所限,村民往往視野不夠開闊,做事缺少規劃,偶有懶散、不進取思想,這些都要通過扶志來改正。‘扶智’是幫助他們增加種植養殖專業知識。我們堅信習總書記所說的‘依靠學習可走向未來’。”肖鐵軍如是說。

科普學校圍繞全村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目前已完成培訓240人次。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扶貧二三事

通遼市科協農村科普學校馬家希伯分校掛牌

太陽西沉,馬家希伯嘎查也逐漸睡去。脫貧攻堅工作每天都在有序展開,村子每天都有不同變化,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脫貧攻堅工作已經讓農民有了現實的收穫、有了明確的盼頭。

馬家希伯嘎查只是我市脫貧助困工作的一個縮影。面對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我市的農村工作將越做越好,農民的生活水平將越過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