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

濟南衛視新媒體(通訊員喬運鼎)訊: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7月21日晚在柳雲社區拉開帷幕。晚會上,張養浩詩詞研究會與柳雲社區朗誦分會正式揭牌成立。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圖為,柳雲社區黨委書記魏衍惠(右一)與濟南市朗誦藝術家協會主席、書記華青;張養浩後人、柳雲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張宗舉(左一)與濟南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專職副書記於人平分別為"兩會"揭牌。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樂閒不願仕,昔聞陶令然。而我山中居,頗覺同前賢。出門雲水俱,入室琴書全。筆硯或少倦,餘功到農田。”這幾句詩是張養浩表述自己辭官歸鄉,築起雲莊後的田園生活。21日晚,首屆柳雲社區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在雲莊舊址的雲錦池畔舉辦。“我們社區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希望這個活動可以持續辦下去,成為我們社區的一張文化名片。”張養浩第23代孫、柳雲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張宗舉說。  

辭官返鄉築雲莊  

與張養浩墓公園一路之隔,兩片藕池邊栽滿柳樹的地方便是張養浩故居雲莊舊址。公元1322年,張養浩辭官回到家鄉濟南,築起雲莊並在這裡度過了7年的田園生活。21日下午6點,雲莊門口已經掛起首屆柳雲社區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的橫幅,兩片藕池中間的空地上搭起舞臺,池邊已經有不少附近居民站在樹蔭裡等待晚會開始。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 雲莊舊址中的藕池名為雲錦池,池中栽滿馬蹄蓮和北園藕。“原來這附近藕池特別多,北園藕也非常有名,其他的藕池現在基本都填沒了,這兩塊一直保留在雲莊舊址裡。”張宗舉說。此次晚會中安排有獎問答環節,獲勝者均能獲得一箱北園藕作為獎品。雲錦池的北岸樹立著張養浩的半身像,雕像按照元代刻本《張文忠公文集》卷首的55歲小像於2016年雕刻而成。雕像後面豎著一塊明朝《重修張文忠公祠堂祝文》碑,“這塊碑是之前在雲莊舊址出土的,現在張養浩墓公園裡的‘麒麟石’也是在這裡出土的,這些都幫助我們明確了雲莊的地理位置。”  

雲錦池邊詩詞揚  

當晚7點,晚會正式拉開帷幕。雲錦池邊站滿了觀眾,住在附近的楊女士抱著1歲多的兒子佔到一個離舞臺較近的“好位置”。“我不是柳雲社區的,但是住在附近,聽說今天有晚會提早就過來了,孩子雖然還小,但是我想讓他感受感受這種文化氛圍。”她說。

雖然本次晚會以張養浩文化詩詞為主題,節目中也不乏傳統歌舞戲曲節目。雲錦池中的噴泉映著彩色的燈光,舞蹈、朗誦、太極扇、歌曲、呂劇等16個節目逐個上臺表演,觀眾們也絲毫不吝嗇自己的掌聲,每當看到精彩處都會拍手叫好。節目期間穿插著有獎問答環節,問題均圍繞張養浩的生平事蹟,觀眾們不斷揮舞手中熒光棒互動參與,有的乾脆直接上臺“搶答”。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3名雲錦社區陽光幼兒園的小朋友用稚嫩的童聲朗誦《忘了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其中穿插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贏得觀眾不少掌聲。“我們今年6歲,老師平常就教我們背很多古詩,所以這次表演節目的古詩簡單而且很快就背下來了。”一名小朋友說。  

先祖遺風教後人  

“我們社區原來就是張公墳村,幾百戶居民裡有75%都是張氏後人。”張宗舉說。因為有這樣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社區內的孩子從小就通過耳濡目染接觸傳統文化、背誦古詩詞。“作為張養浩的後人,我們也希望更好地把雲莊舊址和張養浩墓公園保護下來,讓後人瞻仰學習。”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今年60歲的張宗來同樣是張養浩後人,在他看來,先祖遺風通過祖祖輩輩的傳承已經流淌在族人的血液中。“張養浩勤政愛民、直言敢諫,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所以從我小時候父母就會嚴格地教育我,當時我們村子裡打架鬥毆的事情都很少,鄰里之間相比臨近村莊都會更融洽。”如今,張宗來更是將這種家風傳承給8歲的孫子,“從小還會教他背一些張養浩的詩詞。”  

張養浩的後人不僅只聚集在柳雲社區周邊。5月26日,來自廣東、廣西、湖南、四川、福建、安徽及山東其他市的23個代表團,近百名張養浩後裔代表曾來到柳雲社區張養浩墓謁祖省親。除了學員的紐帶,彼此間相通的家風也拉近了這些本不相識的族人間的距離。  

詩詞朗誦展底蘊  

本次晚會期間,濟南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張養浩詩詞研究會和濟南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柳雲社區朗誦分會揭牌成立。“詩詞研究會和朗誦分會成立充分利用了社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本地文化發展。”張宗舉說。  

此前,山東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在雲錦池南側的一處小木屋裡設立了養浩講堂。講堂會員時常在此聚會交流,研究彙總張養浩在政治、歷史、文化方面的成就。養浩講堂內的書架上擺放著不少與張養浩相關的著作。其中《張養浩評傳》正是柳雲社區聯繫山東師範大學張養浩研究學者馬繼業著作而成。

本文作者:濟南時報 盧震 實習生 張運曉 張蕊 楊浩楠 / 攝影記者王汗冰

「濟南衛視」首屆北園荷花節暨張養浩文化詩詞朗誦晚會盛大開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