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产阶级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

首先声明,我从不相信这是单纯的跟风和攀比:没有家长会用几百万的花费,和孩子的6年时间去跟单纯跟风。

谁都不可否认,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快,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

每个小时,在微博微信自媒体上,有10万条新的内容在上传和分享。

一个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超过了60年代美国登月火箭上计算机的能力。

为何中产阶级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

新的技术,创造了新的机会,尤其是给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在发展中国家,或者是除了美国和西欧的85%人口的其它国家,中产阶级的数目在迅速增加。

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将达7亿人。

这些新兴的中产阶级,有自己的消费选择。而教育的消费,被很多家庭当作最大和最重要的投资。

01

美国的留学教育,等同于中产们买个房子、买个名车,这已经在他们的消费能力之中了。

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私立教育和精英教育。

前20名美国的大学中,除了一所加大伯克利大学是公立的以外,其余都是私立大学,私立大学的办学质量毋庸置疑。

而美国公立大学的质量,也是世界上最一流的:大家了解的加大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普渡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都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列。

为何中产阶级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

这些学校的运营,更像是公司,换句话说,它们已经把自己的名字打造成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高价学费买单。

这就是为什么纽约大学商科本科学费6万5千美元一年,因为这个学校的学位,值这个钱。

站稳脚跟的中产们一方面有能力负担起名校的高学费的,另一方面自身也特别向往这些位于美国的世界一流名牌大学,所以理所当然地,他们首选美国名牌大学读书。

对于新晋中产的中国家庭,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环境中,世界一流名校的教育体验,在名校环境中的长进,以后的交往圈子质量、阶级层次,在中国的学生和家庭眼里,对未来发展有更高的价值和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重视教育,坚定地相信优质的教育,一定能改变人生。

02

到2017年,我们的经济总量以291640.37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当时,全球的媒体都在热议: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这时候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 “什么时候”: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 欧洲留学?

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

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 “三问” 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特别是第一个问题。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 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那里学习, 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存在价值的认同,包括我们所说的中产阶级。

为何中产阶级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

沙特阿拉伯有一个国王奖学金,它可以资助14万留学生到世界各地去读书。

这14万学生中,有10万都选择了来美国,比例超过70%。而这些人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进入了常青藤盟校,更多的人是来学习这里的语言、文化、或者环境氛围而选择读普通的本科。

03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班长、中队长、大队长,而且为了当中队长、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平等意识深入人心。

很多年前,一位中国新闻记者到访新西兰,新西兰的大使便亲自去机场接他,两人面会了之后, 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

抱着难以置信的心情,他陪同在旁边等待。等了一会儿, 新西兰副总理真的出现了:没有任何接机仪式,他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安静地随着人流下了机。

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我要去取行李!” 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像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例的。

17年的博鳌论坛结束之后,一位专家跟美国驻华大使打招呼,说等会飞机上见,然后径自上了头等舱。结果,这位大使带着美国的大亨们,全员搭乘的都是经济舱。

这就是美国,超过规定时间不能乘坐商务舱。

为何中产阶级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

说起来似乎和教育不太相关,但细想一下,这种平等的意识应该是美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而对于我们,看起来则是十分地不可思议。

所以,如果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这不仅对个人、未来,甚至中国的文化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