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 ◆ ◆ ◆ ◆

毋庸置疑,人和动物都有心理。那植物有心理么?桌椅板凳有心理么?

基于心理的本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无生命物质之间物理、化学的变化只能是较低级的反应。有生命物质的向阳生长则是较高级的感应。二者都没有大脑,不是心理现象。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其中包含两层内容:一是动态的心理过程,依然是知、情、意,如果认知是IQ,情感是EQ,那么最后一项意志是现如今备受关注的意志力。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意志四性: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一是静态的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偏好、态度、三观等)和个性特征(气质、性格)。

当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有序的、不可逆的、相对持久的,是通过遗传、经验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考察动物演化进程中,从猿到人,从原始到低级,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动物心理学。另一个广义的分支是研究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各民族的心理发展历程——民族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探究个体从生到死的毕生发展过程,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规律。父母或老师如果能有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储备,就能避免在育儿的过程中拔苗助长或心情焦虑。譬如:过早地使用代步车让孩子学走路,而错过了锻炼孩子爬的黄金时段。过早学走路的孩子成年后往往平衡能力与四肢力量较差。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A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B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B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A好,B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A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8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这也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生理结构的变化按生物的规律逐步成熟,而心理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外显的特征是行为差异,而内在的机制仍是生物因素的控制。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在发展的进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成熟势力说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发展中的我们,身体的机能是不对称的:大脑的左半球是理性脑,擅长分析、学术、语言;大脑的右半球是感性脑,擅长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犹记得我初中看完《开发右脑》一书后,就开始改用左手刷牙,以便锻炼右脑。当然,左右脑也是彼此交织的。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此外,发展也是具有方向性的:由上到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擅左脑的右手力还是擅右脑的左手力,可以自行做个小实验。

实验材料:带笔帽的笔。

实验过程:闭上一只眼睛,笔杆、笔帽与双眼水平,伸直双臂,将笔杆插入笔帽。

实验结果:睁左眼成功则擅左脑,睁右眼成功则擅右脑。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除了成熟势力说,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包括行为主义。有关行为主义的介绍,可参见《普通心理学1》。在此补充一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

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


行为增加

行为减少

呈现刺激

正强化

呈现性惩罚

移去刺激

负强化

移去性惩罚

想一想,西游记西天取经成功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哪一个最开心?为什么呢?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基于强化理论,答案是孙悟空。因为取得真经对所有成员而言都是被给予积极的正向刺激,是正强化。与其他几位不同的是,唯有孙悟空被撤销不想要的负向刺激——除去紧箍咒。既有正强化,又有负强化,想必孙悟空是最开心的那一位。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其中,就包括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正强化和负强化分别是什么。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都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解释人类行为,忽视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弥补了这一不足,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提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坚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所接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经验的学习。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个体还存在着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譬如:成功学车后自驾川藏公路,就是一种自我强化。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有精神分析、相互作用论、社会文化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毕生发展观。还有那么多内容,只剩一半课时,为老师捉急。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课程讲师 | 王怀勇

本文作者 | 寿寿

课程咨询 | 沈老师 17717675 853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在华大成长的日子|发展心理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