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媽媽不要走,不要走,哇哇哇!”

“寶寶不去幼兒園,不去,不去!哇哇哇!”

“媽媽你不愛我了!媽媽別走,哇哇哇”

一邊,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死活拽著媽媽的衣服,不願離開媽媽;

另一邊,看著哭腫眼睛的寶寶,媽媽們偷偷抹起了眼淚,心都碎了。

再過幾天,舉國上下就要上演這場“生離死別”的苦情戲了,主角就是這一大波焦慮的小寶貝與焦慮的爸媽。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除了上幼兒園,有時候媽媽上個廁所,出門買個菜,幾分鐘的“小別離”,寶寶也能嚎得驚天地泣鬼神。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幾乎每個寶寶和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分離焦慮。

Part.1

分離焦慮,最正常的心理反應

當媽的人,對“分離焦慮”一定不陌生,而這也是個世界性的普遍問題。

心理學上,分離焦慮 (Dissociativeanxiety)特指孩子與某個親密情感結系的人(媽媽或者主要照看者)分離時,產生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哦!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我們成人都知道,一個人不在視線範圍內,也並不是消失。

但對於小寶貝來說,認知能力的發展,他開始熟悉主要照料者,但是他們還不具備認識“物體恆存性”的能力。

所有,在他們眼裡,媽媽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內,寶寶就會以為媽媽從此消失了!!於是就沒有了安全感,開始焦慮。

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

一個從6-8個月左右時開始,18個月時達到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左右入園時期。

站在寶寶的角度來看,上幼兒園,焦慮是不可避免的。

要長時間離開親密的爸爸媽媽和熟悉家庭環境,去往一個完全陌生、有規則限制的地方,一定會有焦慮和適應的過程。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寶寶的所有情緒幫助寶寶明白:無論自己是否能看見媽媽,媽媽都是永遠存在的。自己不是被媽媽拋棄了,媽媽一定會回來的。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Part.2

家長也有分離焦慮

是的,家長也有分離焦慮!和寶寶依戀家長的心理相同,家長也會感到無法離開寶寶。

孫儷娘娘就曾在微博發過這樣一條消息:

爸爸今天要出差,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一遍遍的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送他們進教室也是一步三回頭,自己在一旁偷偷流眼淚……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來去教室門口站一會兒,看一會兒……我覺得有必要重新送爸爸回幼兒園學習一下,怎麼樣克服分離焦慮症,那兩個小的好像進步很大,這個大的不行,還需要學習……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再看看我們自己,且不說送娃去幼兒園,就想想平日自己不帶娃,一個人出去。

腦子裡一個接一個的念頭也全都是娃:

“寶寶今天輔食吃得怎麼樣?”

“寶寶今天午睡了沒有,睡了多久?”

“我出來這麼久,娃有沒有哭著鬧著要媽媽?”

“娃今天拉粑粑怎麼樣?”

每年到了入園季,朋友圈都會有很多媽媽表示,送寶寶上幼兒園,自己卻悄悄哭得不成樣子。

很多時候,與其說孩子離不開媽媽,倒不如說,媽媽更捨不得離開日夜照料的孩子。

相比孩子,媽媽們的分離焦慮情緒往往會更強烈,持續時間也會更長一些。

Part.3

放下你的焦慮,孩子才會不焦慮。

所謂母子連心,如果大人們無法調整自己的心態,孩子心理上是有感應的。要想讓孩子減輕焦慮,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分離焦慮這件事情。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分離時要迅速、堅定、不拖拉!

很多時候,孩子本身並沒有那麼焦慮,反倒是感受到家長的焦慮後,孩子才變得焦慮哭鬧。

每次分離,媽媽的不忍心,讓“再見”說了800遍;孩子的一再要求,於是親親抱抱無數……

這些告別過程的不斷拖延,會不斷延長、擴大寶寶的悲傷情緒;而媽媽的心情也會變得焦躁。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這個時候,大人們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相信幼兒園老師,他們有足夠的經驗處理寶寶情緒,並把寶寶照顧好!

同時,也要處理好自己的焦慮和對孩子的依賴

不給孩子過多負面暗示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家長接孩子回家時會不斷地問孩子:

幼兒園怎麼樣?飯菜好不好吃?

老師好不好?有沒有打你罵你?

有沒有和小朋友打架?

孩子的心特別敏感。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這些負面的問題,會無形中把一種緊張情緒傳遞給孩子,從而產生負面強化

下次,記得換個問法:

“寶寶在幼兒園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啊?”

“幼兒園的滑滑梯是不是很好玩?”

在交流中,多用正面的語句,強化幼兒園的美好記憶。

Part.4

緩解寶寶分離焦慮,從這幾點開始

幫助寶寶認識物體恆存性

平日裡,我們可以和多和寶寶玩些小遊戲。

讓寶寶意識到,“雖然看不見媽媽,但媽媽沒有消失。”

比如,最常見的躲貓貓遊戲,捂臉遊戲等。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逐級適應分離

寶寶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可能是因為從來沒有和媽媽分開過。

在家中,多給寶寶適應分離的機會,可以逐級適應分離。

比如,一開始陪伴孩子玩半個小時、1個小時,慢慢地改為孩子獨自玩耍半小時、一小時……

其中,不斷地鼓勵孩子,直到孩子逐步習慣分離,習慣獨自玩耍。

給寶寶一個喜愛的安撫物

寶寶離開了媽媽,還要面對陌生人和陌生地方,這對寶寶來說,真的很困難。

在分離時,可以給寶寶帶一寫在家裡十分熟悉的物品,比如他最喜歡的毛絨玩具、午睡的小毯子,這都能幫助減輕他們的痛苦、安撫他的內心。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鄭重地告別

和寶寶告別的最大禁忌就是:不告而別!

有的媽媽不忍面對寶寶的哭鬧,會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這樣看似“有效”,但是非常不推薦!

這樣的做法,雖然能讓大人暫時躲過寶寶哭鬧的折磨,但是當孩子反應過來就會感到加倍的恐慌,更加害怕你的離開,惡性循環,分離焦慮也會愈加嚴重。

在離開之前,記得告訴寶寶,爸媽不會消失,會按時接寶寶回家。

切記,不要對寶寶撒謊,也不要不辭而別,悄悄溜走。

tips

3歲多的孩子,他們並沒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在分離時,不要跟孩子說下午三點、四點來接他。

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等你睡完午覺,吃好點心,媽媽就來接你了。”

這種具體的事情他們比較有概念,他能明確感知到。

Part.5

培養寶寶獨立是根本

培養寶寶獨立的性格

寶寶終究是要成長,日常生活中,放手由他自行面對困境、解決問題。不要過度干擾和保護,在他主動尋求幫助時才施以援手。

比如,寶寶在一個人認真玩玩具的時候,大人不妨在一旁默默陪伴,讓寶寶自己玩一會兒。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很多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基本的需求。

寶寶在家裡屁股扭一扭,家長就知道該尿尿了。可是,在幼兒園裡,孩子不說,老師就不一定知道。

所以,在家裡,要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多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我想去上廁所,我餓了等等。

“媽媽別走!” 哭不停的入園分離焦慮,這8招能搞定!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而正如龍應臺所說: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我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不必追,讓他走。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